改良瓦氏动作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的体会

2020-12-24 16:35李子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李子杰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 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299)

0 引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少数由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引起,主要症状是胸闷、心悸,晕厥,症状突然发作又突然终止,严重者可引起心绞痛、心衰,甚至猝死,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急症之一,而改良瓦氏动作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风险最小的一线方法之一[1],虽然临床上的应用率并不高,但是该种方法与复律成功率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明确分析改良瓦氏动作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我科对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改良瓦氏动作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019年我科对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改良瓦氏动作进行治疗,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3岁。入选条件:①年龄大于或等于18周岁,性别不限。②生命征平稳,经临床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心衰。②高血压危象,冠心病,心绞痛、主动脉夹层、青光眼及视网膜出血史等。③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休克等。④体质虚弱,生命征极度不平稳,存在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⑤不能配合完成改良瓦氏动作治疗的。

1.2 方法

1.2.1 一般处理:入院后,给予吸氧,半卧体位,全程心电监护及指脉氧监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输液,如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等,做好出现意外情况的急救准备,安抚患者,消除其紧张感,取得信任及配合。

1.2.2 治疗方法:患者采用45°半卧位,用力对10 mL注射器吹气,直到把10 mL注射器的活塞吹动起来为止,此时吹气的压力大约是40 mmHg,吹气结束后立即仰卧,同时举起患者的双腿至45°-90°保持15 s,15 s后再半卧位,保持半卧位45 s后进行复测心电图,如果第一次复律失败,可以再进行第二次复律,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复律后均进行心电图复测。

1.3 疗效评定。有效:胸闷、心慌心跳及胸痛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提示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降至100次/分以下。无效:复律3次后未能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仍大于100次/分,胸闷、心慌心跳及胸痛等症状无缓解。

2 结果

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瓦氏动作且全部转为窦性心律,其中22例是一次复律成功,6例是两次复律才成功,2例是三次复律才成功,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乏力及恶心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性休克、心衰及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复律成功后5例患者头晕乏力及恶心等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3.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脏疾病,患有该种疾病患者的心率较快,每分钟的心率在150-220次之间,且大多数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变[2],伴随症状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及坐卧不安等。如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可引起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后果严重的可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等,危及患者生命[3],也容易引起医患纠纷,需要进行紧急处理。除此之外,该疾病的发生还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特别是心绞痛、心力衰竭及阿-斯综合征,一般情况下,该疾病发生后,会采取简单的检查,比如:体格检查、心电图等;治疗方面,目前国内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有:①刺激迷走神经,如改良瓦氏动作等;②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如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等;③电复律;④经食管心脏调搏术;⑤射频消融术。虽然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都会有疗效,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基层医院来说,由于患者自身的条件,医院的条件所限,缺乏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及设备器械,且费用昂贵,经济基础不太好的基层老百姓不易接受,很难开展经食管心脏调搏术与射频消融术,电复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风险性,药物复律也可能会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所以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医院都会从保守、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出发,给予患者的基础条件上展开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多是以复律为主,而药物则是维拉帕米等药物,但是药物反应较多,不利于预后,再次之后是手术治疗,一般都是射频消融术,会对机体造成创伤,加上上述因素的影响,疗效被限制,而改良瓦氏动作相对比这些方法,这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比较适合目前医疗资源匮乏的边远山区及大部分基层医院,也适用于三甲医院。

3.2 瓦氏动作是在1704年由意大利解剖学家Antonio Maria Valsalva提出而命名,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及无创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已久,但由于传统的瓦氏动作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在临床上较少应用,而改良瓦氏动作在传统瓦氏动作的基础上通过简单调整姿势,使患者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因此,相对比以往的改良瓦氏动作,改良后的效果更为显著,其治疗刺激迷走神经的主要原理是患者吸气末屏气再用力进行呼气动作,能够增加患者胸腔的内压力,患者迅速躺下以后按压胸骨同样能够进一步增加患者胸内压,同时由直立位迅速下蹲能够使得短时间回心血量提升,增加了患者左房的压力,能够对患者的颈动脉压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对于迷走神经张力进行刺激,使得患者的心动过速发作终止[4]。对于无明显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通过进行改良瓦氏动作可刺激迷走神经,延长房室结传导速度,从而恢复窦性心律,降低心室率,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及防止医患纠纷。与此同时,虽然瓦氏动作预后效果良好,但是日常期间仍需注意一些事项,叮嘱患者按时复查心电图,如果患者事先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而又结合该往瓦氏动作者,术后30日内防治重体力活动,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保证舒畅的心情,放松精神状态,以便尽快恢复预后。另外研究表明,对于体质虚弱、心肺功能不全、心脏器质性病变、主动脉夹层、青光眼及视网膜病变等情况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不宜采用改良瓦氏动作治疗进行复律,以免发生危险及出现严重并发症,要注意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杨晓龙[4]等研究结果显示:PSVT患者20例为对象,分别给予改良瓦氏动作和传统刺激迷走神经法两种方法,在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改良瓦氏动作安全性更优,而且操作简单,适用于基层医院。而本次研究结果与杨晓龙等研究结果存在共性。除此之外,除了上述的因素和治疗注意事项,还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给予患者治疗方案,如联合方案治疗[5]。

综上所述,改良瓦氏动作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急诊治疗方法,具有快速安全及成功率高等优点,可减少使用腺苷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短、便于操作、费用低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思考心电图之169》
肺癌症状早知道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