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12-24 08:57关英玲孙娇娇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例数

关英玲,孙娇娇

(鹤壁市人民医院 1.消化内镜室:2.消化血液内科,河南 鹤壁 458030)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在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导致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对肿瘤较大且切除难度系数高的患者常采用术前化疗,缩小肿瘤体积后再行手术治疗。而在化疗后会导致患者食管黏膜出现水肿、充血、疼痛等食管炎症状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常规进食,进一步加重其营养不良状态。有研究表明,对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1],但其是否可有效改善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实验探讨关于术前予以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营养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间我院100例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2周期,并于新辅助化疗结束后3~4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40±4.54)岁;肿瘤位置上段12例、中段31例、下段7例;Ⅱ期36例、Ⅲ期14例。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09±4.11)岁;肿瘤位置上段10例、中段33例、下段7例;Ⅱ期38例、Ⅲ期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19年版)》[2]中食管癌诊断标准,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3];临床分期为Ⅱ~Ⅲ期;辅助化疗方案为奈达铂+多西他赛;首次进行化疗治疗。排除标准:中途减量或中断化疗者;应用镇静或胃肠动力学药物,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或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化疗方案化疗。患者第一天应用多西他赛,第二天使用奈达铂,每3周重复1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2周期的辅助化疗,并在化疗结束后4周行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第2疗程结束后只给予常规饮食,予以患者膳食指导并自然进食,如不能满足日常所需则添加肠外营养支持,干预至直至术前1 d。观察组新辅助化疗第2疗程结束后1周开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肠内免疫营养乳剂(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22,规格:200 mL),3次/d,于餐后2 h口服200 mL,直至术前1 d。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均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术后行常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术后均予以相同能量的肠内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1)营养指标 于辅助化疗第2疗程结束后1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空腹血5 mL,使用免疫生化仪(雅培I1620)测量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2)免疫指标 于辅助化疗第2疗程结束后1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空腹血5 mL,使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CytoFLEX S)测量患者CD4+、CD8+水平。(3)术后相关指标 记录2组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时间完成例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内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后肺炎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通过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内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营养指标比较

2.2 免疫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CD4+、CD4+/CD8+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免疫指标CD4+、CD4+/CD8+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免疫指标比较

2.3 术后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术后1 d下床活动时间完成例数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后肠内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后肺炎发生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较大切除可能性较小的鳞癌,为后期手术做准备。而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已出现咽喉不适吞咽困难,而放疗过程中射线刺激肿瘤的同时降低平滑肌弹性,使平滑肌收缩功能受损;刺激食管黏膜使食管黏膜充血、水肿,加重食管狭窄症状,导致常规饮食不能有效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有研究指出,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食物对食管粘膜的直接刺激,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4],但其是否能有效营养状态,尚需进一步探究。

对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刺激患者腹腔内脏器的血液循环,可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在本研究中所用的肠内免疫营养乳剂口服方便,且含丰富的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精氨酸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生长繁殖,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且在预防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进食状态。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是临床上检验患者营养状况的金标准[5]。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高于对照组,说明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应用于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口服乳剂,口服方便,且含丰富的营养素,能为换提供全部或部分营养补充,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免疫营养乳剂可增加营养素的摄入,同时免疫营养乳剂中的营养素易于吸收,既可规避食物或营养素潴留胃内,又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化疗中的食管癌患者行常规进食不仅直接引起疼痛,更加重了溃面糜烂,食物通过水肿而狭窄的管腔速度减慢,进一步刺激溃烂的食管黏膜,从而加速糜烂,诱发食管炎的发生,而患者自身食管癌及化疗药物等因素会极易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表现为CD4+、CD4+/CD8+异常降低。在本研究中实施干预后,观察组免疫指标CD4+、CD4+/CD8+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高于对照组,说明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提高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方案中,口服乳剂含丰富的营养素和免疫增强剂,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部分免疫功能;同时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免疫增强剂可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及杀伤能力,降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CD4+、CD4+/CD8+水平。观察组术后1 d下床活动时间完成例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内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后肺炎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够降低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肺炎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这与徐延昭[6]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应用于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中通过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肺炎的发生。

猜你喜欢
食管癌食管例数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