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和直肠同时性双重癌2例

2020-12-24 07:04闫文武汪进国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原发癌分化腺癌胃窦

闫文武,汪进国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0)

重复癌,即同时或先后在机体相同或不同部位发生原发恶性肿瘤。根据时间顺序,重复癌可分为同时性重复癌(两种或多种原发癌确诊的时间间隔不超过6个月)和异时性重复癌(两种或多种原发癌确诊的时间间隔在6个月以上)。发生两种原发癌为双重癌,三种及以上为多重癌,其中以双重癌最为常见[1]。受一元论及临床经验的影响,重复癌易漏诊或误诊为原发癌复发或转移。本文报道胃和直肠同时性双重癌2例,结合以往研究,从而提高对重复癌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1 病历摘要

(1)男性,74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两周余于2018.09.14日入院。患者入院两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部隐痛不适,偶伴大便带血,量不多,无大便习惯及次数改变。查肠镜并取病理示:直肠高级别绒毛状腺瘤,部分异型腺上皮浸润,呈腺癌改变。既往有吸烟史数十年,20根/d。其父亡于胃癌。直肠指检:(胸膝位)距肛缘约5 cm处可及一菜花型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绕直肠3/4圈,退出后指套血染。辅助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胃体窦部局部胃壁增厚(图a)。胃镜示:胃窦前壁可见多发溃疡,表面附白苔,质韧,易出血,蠕动差。病理:胃窦低分化腺癌,见印戒细胞。盆腔MRI示:直肠中下段癌(T3),筋膜未见累及(图b)。粪便隐血(+)。诊断为胃和直肠同时性双重癌,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II式吻合)+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见胃部病灶位于胃窦小弯侧,直径约3 cm,浆膜面侵犯,直肠病灶位于腹膜反折以下。术后病理:①胃窦小弯侧溃疡性低分化腺癌,见印戒细胞。Lauren分型:弥漫性;癌性溃疡面积约2.2 cm×1.3 cm,癌组织侵及胃壁浆膜下层;神经见癌侵犯,脉管内未见癌栓;淋巴转移(0+/29);②直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癌。癌组织大小约1.8 cm×1.4 cm×1.0 cm,癌组织侵及肠壁粘膜下层,神经、脉管未见癌侵犯。淋巴转移(0+/12)。

图a (胃窦部增厚,延迟强化)

图b (T1W1直肠中下段不均匀强化)

术后予以FOLFOX方案化疗一次后,因化疗消化道反应过大,患者拒绝再次化疗,2020年9月复查未见复发转移,目前生存良好。

(2)女性,77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半月余于2019年3月6日入院。入院前半月无明显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与进食无关,伴反酸,偶伴大便带血,无大便次数及习惯改变。胃镜:胃巨大溃疡?病理:胃窦中分化腺癌。既往有食用腌制食物数十年。直肠指检:(胸膝位)距肛缘约4 cm处可及一菜花型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绕直肠一圈,退出后指套血染。辅助检查: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①胃窦壁增厚,强化(图c),考虑胃癌可能大,伴灶周小淋巴结;②直肠壁增厚,强化(图d)。

图c(胃窦壁增厚,欠均匀强化)

图 d(直肠下段增厚强化)

肠镜示:距肛缘4~5 cm可见一浸润性病变,环腔一周,质硬,易出血,肠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粪便隐血(+)。CEA:5.03 ng/mL,CA19-9:217.22 U/mL。诊断为胃和直肠同时性双重癌,本拟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瘘术(Hartman)+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见:肿瘤距肛缘4 cm,大小约4 cm×4 cm,肿块型,质硬,突破浆膜,侵及肠壁一圈,与阴道后壁黏连,胃肿瘤位于胃窦部,伴小弯侧多发肿大淋巴结。因患者高龄,皮下组织较疏松,术中CO2进入患者皮下,导致CO2吸收较多,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结束后行术中血气示PaCO2:115 mmHg,PH:7.21,遂中转开腹行乙状结肠造瘘术(Hartman)+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1)胃窦至幽门小弯侧溃疡浸润型中-低分化腺癌,Lauren分型 肠型;癌性溃疡面积4.8 cm×3.0 cm,癌组织侵及胃壁浆膜层;脉管内见癌栓,神经见癌侵犯;标本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累及;淋巴转移(16+/23);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癌细胞C-erbB-2(2+);(2)(直肠)浸润型低分化腺癌;癌性溃疡面积:2.5 cm×2.3 cm;累及肠管一周;神经见癌侵犯,脉管内见癌栓;淋巴转移(5+/6),另见癌结节3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细胞CDX-2(+),CK20(个别+),CK7(+)。

术后4 d排气排便,12 d出院,因家庭原因,术后随访时患者拒绝放化疗及复查,目前生存良好。

2 讨论

重复癌的概念最早由Billroth于1898年首次提出,此后直至1932年,warren和gates[2]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重复癌的诊断标准,使重复癌的诊断有章可循,具体如下:(1)每个肿瘤必须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理学改变。(2)每个肿瘤必须具有独立的病理类型。(3)每个肿瘤必须界限分明。(4)必须排除浸润和转移的可能。根据上诉标准,上诉两例均诊断为胃癌和直肠癌同时性双重癌。重复癌发病率较低,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人们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平均寿命的增加,重复癌的发病率有所升高,有研究指出国内发病率为0.84%~1.31%[3]。大部分重复癌发生在同一系统或邻近器官[4],可能因长期接受相同的慢性损害导致。朱莉菲[5]等人调查发现其中以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其次为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头颈部肿瘤。对于胃癌患者,其重复癌以结直肠癌多见[6],与本报道相符。因癌症患者本身多有易感因素,且由于原发肿瘤的免疫抑制,使其再发癌症的风险较正常人明显增加[7],有研究人员指出,在胃癌和大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与随访中,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8]。

对于重复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目前认为可能与年老、免疫力低下、接受放化疗、机体的遗传易感性、生存环境、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霉变及腌制食物等因素有关[9]。Oktay Buyukasik[6]等人认为吸烟是亦是重复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上诉第一例患者其父亲亡于胃癌,且有吸烟史数十年,基因易感性及吸烟史可能为导致该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第二例患者有既往有食用腌制食物数十年,亦是重复癌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普遍认为重复癌的预后主要由当前最晚期的癌症决定,因此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要注意与转移癌的鉴别,因重复癌与转移癌的治疗原则大不相同,转移癌往往仅可采取姑息性治疗,预后较差,而重复癌一经确诊,若有手术指征,均应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多数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预后较好[10]。对于胃癌与结直肠癌的双重癌患者,因瘤体距离较远,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更适合行腹腔镜同步切除手术,因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11]。我们建议先行结直肠手术,因若先行胃癌手术,可能导致术中出血积聚在盆腔而影响结直肠手术的操作视野。

综上所述,对于重复癌患者,临床医师受固有思维及“一元论”的影响,常会导致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消化道重复癌的认知,对于有肿瘤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老体弱、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史及长期进食霉变及腌制食物史等,当出现原发癌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除了肿瘤转移以外,还应考虑到重复癌的可能。对于此类病人,可以考虑行全消化道镜检及全腹部CT增强以帮助明确及排除诊断,直肠指检亦有助于帮助诊断。已患消化道原发癌而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也应定期复查肠镜及胃镜。重复癌一经诊断,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若无禁忌,应优先考虑腔镜手术,可酌情辅以放化疗。

猜你喜欢
原发癌分化腺癌胃窦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胰腺和直肠同时性双原发癌伴肝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