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生的职业认同现况调查

2020-12-24 08:57申香丹李春玉朱仁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护生维度

张 凯,申香丹,李春玉,朱仁英,贾 琳

(1.牡丹江医学院护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0;3.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于护理职业的看法、情感以及决定其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1],其形成受到社会作用和个人追求等多因素的影响,是一种过程和状态[2]。有研究表示,社会中的重大事件能够对学生的社会认知与适应、学业与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3]。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疫情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作为中坚力量,用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形成了的舆论态势。本研究旨在调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水平,指导其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于2020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类院校444名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在校护理本科生,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年级、年龄、家庭、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学习成绩、兼职经验、是否学生干部/学生会成员,有无崇拜的护理/医疗前辈(老师)、疫情防控期间是否参加相关志愿服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对护理职业的态度的变化等。

1.2.2 护生职业认同量表 该问卷由郝玉芳[4]开发,包含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等5个维度17个条目。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很不符合、较不符合、介于之间、较符合、很符合”。分别赋值1~5分,其中条目12为反向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各维度平均得分评价采用得分指标进行,计算公式为:维度的平均得分÷该维度的可能最高得分)×100%。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9,重测信度为0.941。

1.3 调查方法采用网络问卷法进行不记名调查,在发放问卷前采用QQ视频会议进行讲解,并采用问卷星平台现场回收,以确保资料收集的可靠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回收率为99%。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护生一般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比、中位数等表示,护生职业认同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职业认同得分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elch ANOVA,以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调查护生440人,年龄为18~26岁,男性93人,女性347人;其中,一年级106人(24.1%)、二年级133人(30.2%)、三年级120人(27.3%)、四年级81人(18.4%);生源地包含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云南、贵州、西藏、山东等全国24个省市地区,疫情防控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32人(7.3%),未参加的408人(92.7%),独生子女194人(44.09%),非独生子女246(55.91%);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中,个人意愿150人(34.09%),服从调剂139人(31.59%),父母、家人帮助选择96人(21.82%),容易就业55人(12.50%);249人(56.59%)有崇拜的医疗、护理前辈,疫情防控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共32人(7.27%)。

2.2 研究对象职业认同得分情况结果显示,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为19~85分,总分的中位数为60分,其中社会说服维度得分指标最高,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维度得分指标最低,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情况(n=440)

2.3 研究对象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职业认同得分差异分析以一般人口学特征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疫情期间是否参加志愿服务、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详见表2。年龄、家庭、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学生干部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列入表2。

表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职业认同情况(n=440)

2.4 疫情发生后护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态度变化疫情发生后,认为自己对护理职业态度提升的占65.68%;认为自己未受影响的占32.27%;认为自己对护理职业的态度降低者占2.05%,其中大二6人、大三2人、大四1人。

3 讨论

3.1 研究对象职业认同得分现状本次研究中护生职业认同得分为(60.280±12.828)分,中位数为60,高于安徽[5]、山东[6]等地区的护生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近期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认可度增加,加之社会舆情呈现积极态势、国家相继出台政策保障医务人员的权益[7]等,形成了关爱医护人员,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职业认知状态也有较大撼动,因此,使得护生的职业认同高于其他时期的同类研究。

在职业认同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指标最高的是社会说服(75%),最低的是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65.3%),该结果与何丽亚[8]对湖南省护生职业认同的结果相一致。社会说服是护生在职业心理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权威的鼓励、说服等,是影响其职业认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社会说服得分指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学生较多的接受护理文化熏陶、专业思想教育、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先进典型报道有关。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是指护生能清晰的认识到留职给自己或相关的人带来的收益,以及离职造成的风险。护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对职业规划也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真正进入社会,对未来工作中的前景与规划缺乏认知。此外,目前我国护理行业仍存在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小、工作环境差及福利待遇低等问题[9],对护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能够有效满足,而致其对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的认知较低,提示我们在护生培养中应加大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教育,降低离职风险。

3.2 研究对象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3.2.1 不同年级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不同年级的护生在职业认同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依次顺序为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的护生得分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研究结果与卜雪娇[10]、杜琳[11]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护生目前所学课程主要为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课程难度较低,同时接触较多专业思想教育,在疫情下,对成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具有了更多的职业憧憬。三年级护生经过3年学习,具有了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对护理学专业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他们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受疫情形势和榜样力量的影响,激发了更高的专业热情,坚定了为神圣的卫生健康事业奋斗的决心。因此,职业认同水平较其他年级高。二年级护生所学主要课程为护理专业课程,包括成人护理学、健康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在接触专业课程后,很多护生发现护理工作并不像憧憬的那样美好[12],特别是基础护理学铺床、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操作,与救死扶伤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了学习倦怠等负面情绪,导致职业认同水平下降。四年级学生目前正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这一阶段护生更加关注社会新闻、就业动态,更容易受到医患矛盾、就业压力等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同时,受疫情影响,教育部门暂时中止了临床实习教学,全国各地医院就业招聘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给即将毕业、就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感,进而影响其专业认同感水平。这提示学校对各年级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不足,高校应针对护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对疫情防治正确解读、科学引导,使护生能够从中总结获取正能量,提高其职业认同能力。

3.2.2 不同就读原因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职业认同及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容易就业、父母家人帮助选择、服从调剂的护生,这与长春、济宁、新疆等地的研究报道相一致[10,13]。本次调查中,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占34.1%,仍处于相对较低比例。有报道显示[11],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专业的护生拥有更为积极的情感倾向,专业认同感较高。反之,处于其他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因为不是个人兴趣使然,容易出现相对消极和排斥,缺少求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因此,应加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可度,提升报考护理专业的个人意愿,确保护理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

3.2.3 参加志愿服务与否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疫情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护生共32人,占总研究对象的7.3%,参加志愿服务的护生在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志愿服务的护生,并在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与王丽华等[5]报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护生职业认同水平更高相似。职业自我概念在个人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护生通过参加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环境清洁消毒、宣传防疫知识和防治健康宣教等志愿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护理实践,有助于其完善职业自我概念,并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从事护理工作能够给社会带来的的积极贡献。

3.3 对护理职业的态度与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疫情发生后,护生对护理职业态度提升的占65.68%,未受到影响的占32.27%,态度下降的占2.05%,说明在重大疫情的背景下,护生对护理职业的态度普遍得到了提升。有研究报道,重大事件一般社会影响比较大,舆论关注度高,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价值观念都会产生深远影响[1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学校、社会、新闻媒体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对学生发声指导,积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熟,这可能是护生职业认同感普遍提升的主要原因。但是,需要更加关注的是护理职业态度降低的护生,对于这类护生要加强正向引导和价值观教育,在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中,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社会问题,将国家荣辱、民族兴衰与个人的价值观、职业观相融合,促进职业认同水平提升。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较其他时期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待于提升。高校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善于从重大疫情视角加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讨论、探究、评价,引导护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实现职业认同的重塑和夯实。本次调查研究仅为针对一所高校护生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需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调查范围和样本量,并结合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使结论更具有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护生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