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0-12-24 07:53郑美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新技术计算机网络

郑美容

摘  要: 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境。在此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该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也更加重视。文章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与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 新技术;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4-0026-0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计算机网络行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发展挑战。当下网络行業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生源呈下降趋势,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人才供需市场不完全匹配。因此,认真学习、分析高新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行业中的应用,抓住关键点,更好地制定发展计划,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重新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为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改造升级提供借鉴。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让高新技术真正地融入人类生产和生活之中,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切信息技术的基础,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支撑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向着新型网络技术发展,并在此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云计算是在并行处理、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基础上逐步融合发展起来的网络计算技术[2],云计算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云计算的基础。云计算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资源池,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大数据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共享,进而扩展数据的存储量、提升数据的运算率,保证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大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3]。物联网的正常运行是通过网络传输大数据信息给云计算平台处理,然后人工智能通过网络提取云计算平台存储的数据进行活动。这些不断发展的新技术领域都对IT网络的架构和运营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业务自动化和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正在塑造着对于新型网络的需求[4]。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5]。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技能与核心能力分析

专业核心能力一般是指毕业生在胜任职业岗位、执行岗位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诸多能力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6]。如今行业划分进一步细化,要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保持其专业竞争优势,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具备本行业各种职业岗位普遍适用性的能力,即专业核心能力。为了掌握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新型网络技术下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情况,同时,也是为了更切实有效地探究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相关院校的学生进行走访,并深入细致地询问具体情况。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同时,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和调研,结合福建省地方经济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岗位群核心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提炼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个方面核心能力:(1)网络工程能力;(2)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3)网络系统集成与运维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满足三个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依托“云大物智移”等高新技术,顺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由校外产学研专家指导委员会与学校专家共同设计,以满足行业对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后续职场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将学生能力与用人标准对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能力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四大模块,注重模块与模块、课程与课程、模块与课程间的过渡与衔接,切实保障企业用人质量标准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保证专业教学内容动态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特征与行企最新需求。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与分析,形成有效反馈,支撑课程体系和标准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如图1所示。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 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不够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更新较慢,无法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众多的新技术、新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有待与企业行业标准、“1+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以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一定基础,但有待进一步深化计算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学校设计为主,企业为辅,缺乏深入的企业参与设计、实施和组织的机制;校企合作不深、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亟需改进。

3. 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析和教学体系建设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无法满足多学科、多能力需求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要求,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要求知识互通、能力互通,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和建设不足。

4. 双师型教师、认证型教师有一定基础,但企业经验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掌握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力量较强,但是缺乏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秀和骨干老师,新技术新方向方面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落后,教师普遍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工作经验,无法满足新技术的教学需求。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一)实施多专业方向,把握行业新动向,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老专业建设基础出发,把握行业动向,重构专业定位,着重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IT服务向ICT统一通信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转变出发,把握4G、5G通信技术,云计算、信息安全技术等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把握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华三、微软、红帽等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技术实践,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沿性与时效性入手,将学生能力与用人标准对接,不斷调整专业定位,积极调研,形成适合企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方向的新型课程体系。

(二)构建可行可控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产教深度融合

根据专业定位的调整,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持续性,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切实保障企业用人质量标准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保障专业教学内容动态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特征与行企最新需求,定制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结合企业的知识要求,利用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采用“生产性实习基地培养模式”“认证培训模式”“接单制实习模式”等多种途径,形成校企统一认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施分层与分类教学,探索并建立一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带头人带领下,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划分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强某一方向的学习,突出个性化发展。专业划分方向的同时,为满足教学要求,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形态,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层次等级,结合后续职场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实施精英班分层培养、工作室培优等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培育不同能力层次的专业人才,对应不同需求层次的工作岗位。

(四)上联行业下联企业,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改善双师团队结构

利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和教学团队基础,继续深化教学团队建设,上联行业,下联企业,提高教师的“双师”率,鼓励教师获取行业和企业工程师资格,鼓励教师获取企业认证,鼓励教师开展企业培训,鼓励教师在企业挂职顶岗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并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形成一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五)将课证融合落到实处,拓宽证书种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

依据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紧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强化职业需求导向,突出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增加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通过校企合作共育,将核心技术、企业标准融合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书证融通,拓展证书种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三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学生学为所用,提升学生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企业实践引领,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实践场所,建成具备综合、全流程、可协同等特征,以项目为驱动的高水平网络综合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职业岗位、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实训环境,引入企业工程师资源贯穿学生实训学习全过程,形成“处处有导师,环环是学徒”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与区域经济内网络行业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重点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共同研发新技术等多种合作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谢晖晖,张希. 新常态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0):155-157,161.

[2] 李建新. 基于SDN的云计算网络[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9):165-166.

[3] 刘曦婷. 浅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现代信息科技,2019,3(50):82-84.

[4] CISCO. 2020年全球网络趋势报告[EB/R]. (2020-03-19)[2020-04-19].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

rward_6615915.

[5] 陈艳格,杨月华,冯战申. 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策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2):355-356.

[6] 李锐. 高职建筑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2):357-358.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新技术计算机网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