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2020-12-27 10:26廖玲玲李军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蜂毒蜜蜂穴位

廖玲玲,李军茹

(1.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2.青海省中医院专家门诊,青海 西宁)

1 概述

蜂针疗法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古埃及、罗马、印度和中国都曾有过用蜂针治疗风湿病的记载,直到上世纪50年代其与中国传统针灸相结合形成了现代蜂针疗法。蜂针与针灸相辅相成,二者的结合使临床疗效倍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应。蜂针疗法是利用蜜蜂蜇针运用针灸原理循经络皮部和人体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针刺来防治疾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蜂针不仅可以给人体经络穴位连续的刺激,同时可自动注入皮内适量的蜂针液,因蜂针液独特的药理作用,其针后可使局部皮肤潮红充血,从而起到温灸效应,是针、药、灸相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针”是指蜂的尾刺如针,它可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皮部以达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之效;“药”是指蜂针中的蜂针液,蜂针液味辛、苦,性平,可袪风通络,化瘀止痛;“灸”是蜂针刺后,局部皮肤红、肿、热,如同温灸效应,可起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效[1-2]。蜂针相对于针灸而言,不仅有腧穴物理刺激作用,还有蜂针液中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参加,所以才能更好的激活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病强身之效。蜂针疗法对诸多疾病(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肿瘤、痛症等各类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故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具有较高的医用研究价值。

2 操作方法

我国常见的蜜蜂有5 种:小蜜蜂、大蜜蜂、印度蜜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蜂针疗法的为后两种,其中中华蜜蜂因其易饲养,抗病性较强,蜂毒量较少,过敏反应较轻的优势而被临床使用较多。

由于蜂汁液对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对于每一位受试对象在治疗前统一进行过敏试验,即观察受试对象是否对蜂汁液有过敏反应,若无则可采用蜂汁液进行治疗。反之则不可采用。蜂针循经散刺法属轻度刺激,经穴直刺法为中度刺激,活蜂螫刺法是重度刺激,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个体反应辨证施治。

2.1 蜂蜇法

患者可取坐、卧、站等体位(以舒适为度),以75%酒精轻擦皮肤进行消毒。之后用手或镊子夹住蜜蜂,将其尾部对准腧穴皮肤作用点进行蜇刺,待刺入皮肤后轻提蜜蜂身体,使之身体与蜂针脱离,此时可见留在皮肤上的针有节奏地蠕动,等毒囊停止活动后拔出蜂针。观察患者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休息15-60 分钟后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2.2 直刺法

局部皮肤消毒后,用镊子夹住蜜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点,蜜蜂会自然将尾针刺入皮肤,蜂毒顺势注入人体。若蜜蜂不放蜂刺时,可轻压蜂的胸部,或折去其中枢部分再次针刺,一般留针10-20 分钟后将蜂刺拔出。起初治疗一般由1-2 只蜂开始,后每天增加1 只,但如遇严重过敏反应,如有发热、瘙痒、风疹等症时,应酌情减量,或保持在2-3 只蜂的量,待蜂毒的过敏期平稳度过后,再逐渐加量。过敏期以后所用蜜蜂数量也应视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每天或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建议休息3-7 天为宜。

2.3 散刺法

局部皮肤消毒后,用镊子将蜂蜜针从活蜂尾部拔出,夹持住蜂针,找与疾病相对应的经脉、腧穴点刺即出,镊不离针,随刺随拔,1 只蜂针可刺三五点,多至十几点,最后可留针几分钟。本法尤适用于面部,畏痛者、高敏体质者、取面部穴,散刺法可以大大减少过敏的几率。此法为散刺、轻刺、浅刺,痛苦较少,病人也易于接受。在治疗过程中蜂刺即拔即用,否则会使蜂毒大量排出而失去治疗的目的。散刺时用力要均匀,方向要垂直,否则蜂刺会中断导致无法刺入与排毒。

2.4 点刺法

与散刺法相似,不同的是点刺法每针1 穴,镊可离针,留针几秒钟或几分钟不等。此法也可按直刺法,蜂针后,拔针刺入第二和第三穴,或仅留蜂尾进行散刺后点刺。该法仅能刺3-5 点,可适用于蜂毒疗法的初期、畏痛者、高敏体质者及面部穴位,或取蜂后,挟断腹部,留下层端末节含蜂针毒囊的部分,再用上述的散刺或点刺法。

以上方法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来说,从第一次治疗开始,每治疗三至五次,可视病人耐受程度加一到两针,加针后务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方法逐渐增至能控制病情为止。另外,对于比较敏感的病人来说,如出现局部肿胀、淋巴结肿大、发热明显者,可通过减轻刺激量、减少蜂毒量的方法来平稳度过。李万瑶教授[3]认为,蜂针所选用的治疗量和时间应“个体化”,即应考虑病人本身的体质和病情的程度。李教授认为常见的大部分疾病一周可治疗2-3 次,两次治疗之间可休息一天,对于慢性病来说,待病情稳定后,两次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2 周,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稳定,甚至可逐渐延长至一月,但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若超过一月以上需再次治疗者,应从较少治疗量开始,再次观察无特殊不适后逐渐增量。

3 临床应用

蜂针疗法是将蜂针液的药理作用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其在各个医学领域都有一定的疗效:

3.1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神经痛、神经炎。如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三叉神经痛、多发性肌炎、中风后遗症等。

3.2 骨关节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炎等。

3.3 变态反应与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过敏性鼻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3.4 内科疾病

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功能紊乱等。

3.5 外科疾病

胆石症、腱鞘囊肿、腱鞘炎等。

3.6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等。

根据查阅文献发现,临床已探明蜂针疗法对于各类神经痛、神经炎性疾病均有较好效果,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痛疾病及某些骨关节病,有较好的止痛、消肿作用,且一般药物无法比拟。阮强等[4]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60 例治疗后药物+蜂针组的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药物。邱玉萍等[5]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聪等[6]采用蜂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明显减轻病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张倞[7]观察发现针刀联合蜂针疗法代替联合激素肌肉注射疗效同样可靠,且更为安全。温泽发等[8]观察发现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PHN)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体征,促进T 细胞亚群恢复,且安全性高。崔威等[9]研究发现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更年期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陈玮等[10]通过观察李万瑶教授利用蜂针疗法治疗癌症患者后发发现,蜂针疗法可减轻绝大多数病患疼痛感,增加食欲及体重,延长带瘤生存时间,减缓癌细胞扩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各医家也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蜂针疗法在各个医学领域都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11-22]。

4 注意事项

虽蜂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快、效果明显的特点,其在临床的医用价值不断提升,但其蜂毒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致敏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故受到患者的质疑,因此要求医生在操作前中后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及注意事项。

4.1 治疗前

以下患者均不宜使用蜂针疗法:过敏体质者;10 岁以下的幼童;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障碍者;体虚难以接受者;脑创伤者;荨麻疹者;严重动脉硬化患者、月经期女性、孕妇、手术后者;淋巴结持续肿大、疼痛,蜂针减量或停针也难以消肿者;血压过高、有高血压危象者;低血压患者等。

4.2 治疗中

治疗时,按针灸取穴原则,常规取穴,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蜂蜇法、直刺法、点刺法、散刺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李万瑶教授认为,蜂针治疗选择的部位应尽量避开血管、疤痕以及神经较为敏感的区域。治疗时可用指甲掐按、揉按将要刺入的穴位以及通过聊天拉家常等方法转移病患注意力,而后夹持蜜蜂尾部蛰针垂直点刺穴位的方式,蛰针进入人体后马上拔出,再拍打、提捏、揉按穴位附近的肌肉[23]。黄瑞迎[24]通过观察蜂针疗法后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结果发现:全身过敏反应在痹证患者中较为多发;在蜂针治疗第3-7 次,第2-3 周初期具有集中现象;躯干部位蜂针鳖刺引起的荨麻疹及红斑程度比四肢部位更严重;极少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多为轻度。患者在治疗中如出现局部反应(疼痛、红肿、瘙痒、色素沉着)或全身反应(发热、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头晕)[25]等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均可得到相应的改善,大可不必惊慌,为了避免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此不仅要求医生掌握蜂针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还要注重其禁忌证与慎用证,规范化操作[26-28]及严格控制蜂针剂量,安全有效地施用蜂针治疗。

4.3 治疗后

治疗结束后应休息10 分钟以上,不宜治疗后立即进行活动,治疗后严禁饮酒、蚌、虾等发物和服用含虫类的药物,以免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而对于蜂针治疗所引起的瘙痒,李万瑶教授认为可嘱病患多喝温蜜水以促进体内蜂毒的代谢。外部治疗可优先考虑用马齿苋汁外敷,因其对蜂毒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具有较强治疗作用[29]。

5 小结

蜂针疗法的有效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且蜂针过敏也不是鲜有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既要安全使用好我们的蜂疗工具,又要做到安全、有效地发挥蜂疗的最大作用。蜂针疗法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则需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辨证论治,要因人因病、因时制宜治疗,不是蜂针量越多越好,因人与人之间的体质、免疫系统、代谢功能不同,用蜂量也不一样,同样的疾病,有人用1-2 只蜂针就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的人则需用大蜂量才有效果。因此一定要灵活应用,科学施治,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切勿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很多人对于蜂针疗法无法接受,毕竟蜜蜂蜇刺还是有一定痛苦的,而且国人对于这种特殊疗法的认识度不高,致蜂针疗法的发展速度至今较慢,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让蜂毒疗法不局限于蜂针疗法,也可以将蜂毒提取后制成蜂毒针剂注射使用,或者制成蜂毒软膏、贴膏外用、蜂毒外擦剂、蜂毒片剂和胶丸等,既可以达到治疗的目标,又降低了治疗中的痛苦。所以蜂针疗法这种高效天然的古老而新型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深得大家深研究,应用于更广泛的医疗领域。

猜你喜欢
蜂毒蜜蜂穴位
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抑菌作用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综述蜂毒的应用
春暖花开,蜜蜂蜂毒过敏莫忽视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蜜蜂
蜜蜂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