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020-12-27 10:26赵紫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工序液体环节

赵紫伟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0 引言

医疗事业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体系内的技术机理、设备特性等直接决定着整体医疗质量。大输液作为常用的制剂手段,其主要是生命体的静脉为输入对象,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完善下,多数病人对于输液质量的要求逐渐加大,其间接推动着大输液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改革[1]。在大输液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内,实际输液质量是以人员专业性为主导的,而大输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则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如果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则将严重影响大输液产品的质量。为此,医疗企业应加大大输液产品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建立一个多维度监管环境,为产品生产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1 传统大输液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形式

在产品生产中,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体系中,其可以定义到具体的产品中,也可以实际生产过程为基础。随着生产工艺、产品特性的多元化发展下,质量控制形式也由传统的单一化检测发展到统计控制、设计控制等,尤其是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信息化质量监控系统的出现,将质量控制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层。从大输液产品生产角度来看,多数质量控制形式仍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体系中,由操作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控制,然后依据现场检测出的问题,对整体过程进行优化调整,此种控制形式则为统计控制。

传统质量控制体系的人工操作形式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往往是在问题产生后一段时间内,才可做出相应的响应,在响应时间差内,如某一项生产环节的误差较大,将令整体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降低整体生产效率。另外,传统的控制形式只是针对生产过程而言的,依据企业所设定的基准对生产环节进行评定,其与生产体系下的管理环节属于两个独立系统,如监管与管理未能协调的话,则将无法对生产体系进行全过程监督,进而令整体质量控制过于表面化。

2 大输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2.1 外部环境控制

大输液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其对生产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实际选址过程中,应对外部生产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如远离垃圾处理站点、居民区、污染区、大型花卉基地等区域,确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对内部生产体系进行控制时,应对各项施工工序进行正确规划,确保人员、产品、工序具备独立化监管环境,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交叉污染[2]。对于生产区域来讲,应对各个加工车间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如控制单元、洁净单元、无菌单元等,并应设定相应的量化基准以及各项施工明细,确保整体工作的规范性。考虑到内部生产环境可能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车间应建立相应的空气滤净装置,对进入到无菌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以此来提升产品制备质量。

在对生产原料进行控制时,需依据原料的各项操作工序建立合理的把控手段,如原料清洁、原料分装等,此等控制形式一般由专业人员来执行的,其需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管理人员还需对自身的身体进行定期检查,防止自身将病毒携带到生产环境中,当生产原料入场以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整体工作环境的干燥。

2.2 生产环境控制

生产环境控制主要是以产品的生产环节来决定的,每一项生产工序都是质量监管的重要目标,如产品包装、灭菌、传输等工序[3]。从我国当前医疗事业来讲,大部分医疗中的输液瓶仍以回收再利用为主,经由高温水杀菌、洗涤等工序,令输液瓶具备相应的使用条件,此种再利用的形式固然可以降低整体成本,但如果某一项操作工序存在误差的话,将无法确保输液瓶的质量特性。为此,应尽量避免选用输液瓶设备或减少回收,在保证液体本身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塑料品替代传统的玻璃品,其不仅可降低成本,且体积小、质量轻的特性,可在医疗事业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塑料制品本身属性,其热塑性差、稳定性差等,也将间接加大灭菌、注液的难度。

在输液控制过程中,应从纯净水、注射用水两方面进行控制。纯净水作为主要医疗输液体的主要原料,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液体类药品制备应以应用水为基准,且应定期对源水体进行质量监测。然后再将纯净水进行转换,如等离子转换法、渗透法等,且此过程应在密闭的无菌环境中进行,同时质检人员应每隔一段时间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水体中的各项化学机理、物理组分等是否满足基准需求。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主要包含PH 值、有机碳、细菌等监测内容,其应确保使用温度处于65~80℃的区域内,此过程中应对水体内各项组成成分进行实时监测,如出现误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对水体进行更换处理,以保证整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3 中间体控制

澄明度是输液体的一个重要基准,液体内部中间体的粒径大小决定着产品的实际质量,为此,应对内部液体进行动态化抽检处理,对中间体进行多维度分析,以减少粒径过大、澄明度较低等不合格现象的产生[4]。此外,应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核查,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清洁性、无菌性等,在对滤芯设备进行更换时,应对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泡点实验。在对输液瓶、袋进行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液体特性及后续使用环境等进行明确划分,并保证载体设备的情节性、无菌性。

在对中间体PH 值进行控制时,由于部分输液体的稳定性较差,在液体传输过程中,易发生降解反应、水解反应等,此时液体的PH 值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而人体血液PH 值的范围一般在7.28~7.58 之间,如液体pH 值超出人体血液pH 值的范畴,则人体将作出相应的反抗特征,进而导致输液者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在此种条件约束下,要兼顾输液体pH 值、人身体承受pH 值,则需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各类溶液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等进行分析,并将输液体的pH 值严格控制在5.5~8.5 的区域内,保证药品在此区域内可发挥出最大的药效。

2.4 人员控制

人员的专业性决定着输液产品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为此,生产企业应严格监督生产人员的各项操作工序,并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组建定期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本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等。同时,生产企业应提升招聘门槛,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行核查,以保证岗位工作的有序性与规范性。此外,应建立督导小组,对现场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还可通过安装现场监控设备,实施远距离管制,确保问题在产生时,可迅速得到解决,为大输液产品生产提供质量保障。

2.5 信息管理控制

当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工作体系赋予智能化、自动化的意义,而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下,可对输液产品的生产形成全过程监督,通过各项生产环节的监管,然后将各类数据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处理,经由系统中操控中心的屏显装置,可对输液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全局观判定[5]。此类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可将各个机械设备的信息进行整合,保证生产周期的实时跟踪,同时在内部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如设备本身出现故障问题时,则信息监管将及时把故障内容传输到网络系统中,并在屏幕中显示出故障发生的时间信息、空间信息。鉴于信息管理系统在大输液产品生产中的重要性,也应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通过保证系统的运行,来对各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在实际管控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针对各项生产工艺,对每一项系统运行环节进行监测,并针对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举措,保证整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另外,应加大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对信息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确保系统本身运行的完整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输液作为医疗领域中的重要产品,液体特性直接决定着整体医疗质量,为进一步加大产品生产质量,应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建立环节性监管举措,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工序液体环节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液体小“桥”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浅谈SDS脱硫技术在炼焦工序中的运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五颜六色的液体塔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层层叠叠的液体
减速箱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