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实习带教的“教”与“学”

2020-12-27 10:26冷萍李献荣通讯作者王一帆杨娴梅陈庆荣李杰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医德青年教师中医药

冷萍,李献荣通讯作者,王一帆,杨娴梅,陈庆荣,李杰丹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 云南 文山)

0 引言

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教”包括给学生传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药文化、中医诊疗技能、高尚医德等;“学”包括自己对中医四诊理论的深入研习、教育理念的学习、教学方法的创新钻研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教”与“学”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青年教师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效率、水平,升华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成长中的临床青年教师,在临床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有几点体会,现与各位同道分享。

1 “教”当育德为先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四诊”为特色的诊疗是中医诊疗学习工作中的特色、重点,同样也是难点。面对难点,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具备了“大医之心”,才能在浩瀚的中医药知识海洋中,学而不厌,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大医精诚》中有记载:“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强调从医者必须心怀济世,不图名利,不计报酬,扶贫济困,救死扶伤,施医馈药,此亦是历代名医的优良美德,要求医家在行医之时均应将救治患者当做第一要务,而不能为了一己的私利将患者的生命健康置之度外[1]。医术既是一种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技术,也是一种关怀仁爱、慈善恻隐的心术,更是能够帮助人类消除病痛之术。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精心培养医德取向,才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认识,高尚的医德情感,然后才能以“解除人类病痛”为追求去努力学习。

2 “学”会继承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中医诊疗核心是辨证治疗,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知识点,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内容多、抽象、学习较难理解等问题。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以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的,临床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思维方式、专业知识素养,将自身专业思想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是否能够继承中医传统理论是临床教学基础培养中医药学子的关键。

《六十一难》将四诊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其中脉诊以“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最能体现其“巧”。如何将其诊察技能参透,并且运用自如,真正做到四诊合参,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此时,需要优秀的“引路者”为混沌中的学子,高举灯塔指明道路。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引路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亦有师,青年教师,应积极向前辈、名医请教诊察疾病的经验及教学问题,不断运用检验,汲取升华,自我突破,传承经验,这样既能不走或少走弯路,又能在成熟经验上锦上添花。青年教师,初涉教育,刚刚从“学习者”向“传授者”转换,这是教育者必经之路。在临床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的促进,撇不开思的深入,舍不掉研的提升。故而,教师应专注于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及教育素养,进而快速地、有质量地成长起来。

3 “学”会创新

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学”创新是教学手段的创新,摈弃传统填鸭式讲授授课。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教学前的学情分析,为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基本方向。通过做学情分析,带着教学目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教学方案及策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优秀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积极使用新技术,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教师时时迸发的创造力。堂课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式、问题探索式、训练与实践式等,在教学过程中调研实践教学、专题讨论教学、纵向关联教学、交互考核等教学方法[3],运用视频、PPT、音频及各种模拟教学工具在实践中交叉运用,不断深化[4]。

笔者认为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原则,大胆创新,创造切合新时代学生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思想理念的新教法是教学工作中的必须。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运用CBL 和PBL 教学双轨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未知问题,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教学方法[5]。首先以临床案例为中心(CBL),对相关基本知识进行讲解,通过临床资料的采集,建立临床思维,完成一定程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转化,然后针对该临床案例提出问题(PBL),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疾病的诊疗计划、治疗进展等相关资料,采取课堂讨论和学习通课下讨论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尊重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提炼汇总的实际应用能力[6],另外进行实习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查阅疾病诊疗新进展并讨论有助于培养进行科研的严谨态度[7]。最终通过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临床,接触病人,诊疗病人,在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同时建立自己的临床逻辑思维,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讲解四诊及相关症状知识点时,结合疾病过程创设“症证”合一医境模块,让学生在不同医境下理解和鉴别症状[8]。此举对于建立牢固的中医思维,衔接诊法技能和辨证知识有重要意义,并能为进一步树立学生坚定的中医信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青年中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后者是中医理论及教学方式的继承,是“教”的坚实基础;前者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通过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填鸭”讲授式教学,养成学生大医之心,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进行科研的严谨态度,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建立自己的临床逻辑思维,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衔接诊法技能和辨证知识有重要意义,同样可推广于其他专业知识教学。

猜你喜欢
医德青年教师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