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2020-12-28 12:48强晓华金本能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强晓华,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滁州 239000)

新发展理念汇的本质要求就是人民至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大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职教师资队伍,不但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各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新发展理念,在面对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怎样发展”的问题上,要以系统性、整体性和联系性的观点来把握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实质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态度情感和谐与均衡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遵循高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规律,以促进高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和谐发展为目的,以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以“双师素质”提高为导向的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1]。

一、创新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将创新摆在教师专业发展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理论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能对实践进行指导。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知识和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知识主要是逻辑性的,技能则是操作性的,一个需要靠言传,一个需要靠体验与感悟,这两者的积累和传承都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提高高职教师知识的整合能力和传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不仅包括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技能,也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理论,促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发展,生成高尚的专业情怀。

(二)制度创新

在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度中,尽管有关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和制度,但与国际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相比较,我国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我们要厘清有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的发展脉络,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要规范管理,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当前,高职院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制度是一个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因此只有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观照与引导下,才能建设和创新有效的制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必须由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要重视高职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参与制度建设的机制,才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充分发挥他们在制度建设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教师也应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其中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促进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也是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还是高职教师做好社会服务的重要依据,以及传承文化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能力是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主要衡量标准,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教育学家斯腾豪斯就提出“教师是研究者”。科研素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科技创新已经是高职教师专业工作方式之一,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高职教师也只有成为“研究者”,才可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高职教师在工作中获得“生命力和尊严”。可以说,科技创新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

(四)文化创新

当前,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教师发展面临着两大悖论性的问题:技术理性究竟在教师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如何。学者肖正德提出:“教师发展的关键性支撑因素,不单依赖于‘术’,而在于‘灵魂’。亦即教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问题。”[2]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教师发展就是其教学文化的变革与构建,有效的教师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方法改革问题,“灵魂”层面——教学文化变革与重构乃是其深层支撑因素。在高职院校,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技术理性,文化层面的东西有时候容易被忽视。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正确的方向引导、深刻的发展整合、深度的价值渗透和有效的凝聚激励等功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3]。而且,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文化因素也是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客观基础、保障系统和理论源泉[4]。因此,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忽视文化的建设与创新,特别是要重视文化创新,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二、协调发展:引领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发展

协调发展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重大关系的不平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观念,协调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是解决发展中重大关系的不平衡,着眼点是长期发展,着力点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协调发展要求整体性、重点性和平衡性[5]。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发展关系和发展重点的相互协调和正确匹配,才能在发展的互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实践中把握发展的重点,解决好发展中的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实现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其实质就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知识和技能这对既统一又矛盾的问题,是教师在“有知识”与“传知识”上必须认真思考的一对问题,否则容易成为有知识无能力的教师,或者容易成为教书而不读书的教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像能工巧匠那样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以及具备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兼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群体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观照下,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进而达到专业化教师标准要求的一个过程[6]。因此,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集于一身的“一体化”高职教师,不仅体现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而且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础。

(二)“工”与“学”的协调发展

工学结合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所谓的“一体化”教师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论+操作”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教师的操作技能、实践经验、发现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学”则需要教师有相对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开发、科研能力。在二者结合的情况下,能适应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专业教师应具备如下五种能力:①较高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组织能力;②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③较高的实践技能;④相当程度的企业实践经验;⑤相对较为广泛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7]。“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只有教师具备了“工学结合”的素质,才能在教学中逐步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只有广大的教师具备这种素质,才能将“工学结合”全面推广。

(三)人才培养与学术科研的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师的主要职责。加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终极取向的内涵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每一位高职教师不懈的追求。当前,高职院校正在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这对于高职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对于高职教师来说,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要求的内涵,更多他体现在对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克服“重学术轻技能”和“种技能轻学术”两种倾向,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两方面的协调发展,着力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有学者对大学教学学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大学教学上升到学术的高度,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地位,同时也为提高有效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8]。大学教学学术是一个新生的理论范式,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它对于解决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提升和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绿色发展: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不仅是一个“生态”的概念,还是一种理念,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就是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办学治校的内在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来办高等教育,塑造绿色高等教育生态[9]。高职院校不仅处在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宏观生态环境包围中,还处在与整个高等教育群落共为一体的中观生态环境中,同时它的内部还存在着各种微观的生态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对环境的非常强的适应性、选择性以及能动性。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塑造绿色高等职业教育生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动态、协调的发展过程,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教师的全面发展,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加强高职教师师德建设,营造绿色的学术生态,创造先进的学校文化。

(一)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整理我国出台的所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文件,都会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历史性、发展性的概念,在社会转型的当下社会,师德也处于嬗变之中[10]。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生源的竞争压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厌学等等,让高职院校教学的一线出现了形形色色、或大或小的师德问题,有的属于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范围,如厌岗怠业,有的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范围,如体罚学生、师生冲突等。教师的道德问题关乎学生、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教育必须正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重建教师形象。高职院校要着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要在实践中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师德制度的伦理化以及制度建设的生态化。同时,也要考虑到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局限性,高职院校还必须重视教师个人的德性伦理,充分发挥德性伦理的自觉性、独立性、超越性等特点,提升高职教师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二)营造绿色的学术生态

简言之,学术生态就是学者和影响学者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称[11]。在学术生态中,各种相关的制度和文化相互作用,对学者的学术行为产生影响。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不是很浓,学术团队也难以组建,教师的学术意识相对淡薄。高职院校在教师的科研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学校还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或者没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的制度体系,缺乏科研激励机制。从外部环境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学术发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高职教师学术能力的不足,内外部的学术环境不良,以及学术发展的支持体系的缺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术生态乱象丛生,学术造假、论文买卖、学术不端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为高职教师营造绿色的学术生态,加强学术生态治理,构建高职教师学术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三)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这种寻求超越的品性不是横空出世的东西,它来源于学校成员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也来源于学校成员应对周遭环境变化的敏感和自觉行为[12]。学校成员自觉反思和积极行动的品质成就了学校文化动态发展的品格。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在特定历史时期依据内外发展需求做出价值选择、自我调适的复杂过程,也是改变学校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更需要学校成员摆脱原有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先进文化。高职院校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忧患”意识来催生文化自觉,重新审视其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在变革过程中具有清醒的意识、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也才能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学校成员对文化发展的自觉上,是学校成员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的主动改进和创新。高职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主体,学校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教师参与,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中,也自觉地形成与革新教师文化,并在先进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专业发展。

四、开放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合作共赢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整体性割裂问题,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与其环境要素如政府、其他类型学校、企业和社会没有形成稳定、动态和互动的发展系统,没有处理好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共时与历时的关系,使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缺乏有效联动[1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开放有序的内外部环境,如果职业教育的发展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独立、孤立运行,必然会阻滞教师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发展,要积极沟通教师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教师既要能“走出去”,也要能“引进来”,搭建学校与外部合作的桥梁,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高职教师的合作共赢发展。

(一)加强对内开放,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高职院校及其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应当倡导开放意识,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高职院校要建立开放办学的机制,努力整合教育发展的资源,在开放中有效盘活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周围环境的有力支持,还必须重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精诚合作、相互学习与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高职教师之间将自觉携手合作,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之间自发组织的学习型教师组织,共同发展是其最终目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良好运转的关键是共同学习与合作。在高职院校层面,可以建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一方面要通过项目的安排,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项目也应是开放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加强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建立新教师发展机制,通过“导师制”等以老带新的形式,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加快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加强对外开放,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机制的建立

高职院校作为与社会环境有着复杂联系的开发系统,它要吸纳诸多输入要素(如师资、生源、物质和信息等),经过自身的转换过程即高职院校内部进行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最终要向市场输出“产品”(包括人才、科研成果、信息和技术等)[14]。高职院校系统与企业系统虽然相互独立,但彼此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系统的支持,而且在当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的形势下,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及教师很难独立发展。高职院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使企业利益价值最大化,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出发原点,是形成高效校企合作驱动力的前提和关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立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比如,教师通过与企业进行课题合作,可以获得企业资金和资源,更好开展科研活动,有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科研基地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聘任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合作,组建高职院校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可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利益相互选择、相互契合、共同利益诉求达到一致的过程,只有加强对高职院校外部环境的开放,深化校企合作,才能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一条更加有效的路径。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比如,2015年上海市率先面向汽车类、软件类和物联网类专业骨干教师,开展为期6个月的教师赴企业实践,首批23名教师赴上海汽车集团、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等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企业实践[15]。通过不同形式的扩大开放办学,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五、共享发展:保证高职院校教师的平等发展

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的“全面发展观”,彰显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共产党谋求全民福祉共同提升的根本理念[16]。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17]。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发展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必须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构建有效的发展激励机制,要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让高职教师享有充分的发展机会,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宽广平台。

(一)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专业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瓶颈,师资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程度。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教育正在逐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迈进,并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相对比较扎实,但有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相对较少,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出现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失衡的困境。如何破解长期困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严峻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促进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行业企业也要主动参与高职教师的培养锻炼工作,高职院校更要积极为高职教师发展服务,将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二)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仍是以普通学校教育为重心,相关的制度设计(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尚未充分尊重职业教育的特点,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均缺少合理、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18]。有效性高的制度需要培育,而制度培育与完善是渐进过程,要久久为功,重在建设,有序推进。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往往使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异化,比如有的高职院校仍然看重的是教师的论文、课题、项目等,使得部分教师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考虑,重科研而轻教学,导致专业发展方向的偏斜,这是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一种忽视或不尊重。因此,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制度体系,应树立正确导向,把握科学原则,采取有效策略,通过调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逐渐创新制度内部的利益机制,对潜在利益冲突进行再调整,有助于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有效性。

(三)实施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意见》,启动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简称“国培”),随后很多省份也相继启动了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简称“省培”),从“国培”和“省培”近几年来实施的情况来看,培训项目无论对国家、职业院校还是教师个体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益。项目不但全面提高了受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还锻炼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开发和建设了一系列优质课程资源。很多国家重点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以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被列为国培、省培基地,并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建设与管理,让培训工作更具实效,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这本身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为进一步提升高职国培和省培的实效,各级政府和有关院校应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要为教师参培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充分发挥参培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使参培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开展教研科研、项目开发等活动,扩大参培教师辐射效能。

六、结 语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职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其开展教学科研、进行人才培养、从事社会服务、推动文化传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题中之义。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切实坚持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坚持协调发展,把握好发展的重点、难点,整体推进,精准发力;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师德建设,营造绿色的学术生态,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坚持开放发展,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高职教师的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宽广平台。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