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2020-12-28 01:59钱频李莎莎徐亦非
科技资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农村

钱频 李莎莎 徐亦非

摘  要:对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归纳老年人精神服务需求的基本含义;关注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需求的必要性;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的现状;探讨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包括子女态度、婚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并综合分析、探讨了解决现状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  独居老人  精神需求  精神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211-04

Study on the Demand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Living Alon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QIAN Pin  LI Shasha*  XU Yifei

(Medical College of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in rural areas was reviewed. To sum up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elderly's mental service needs;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in rural areas;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children's attitude, marital status, economic level, educational level, etc.,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formula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national policies.

Key Words: Rural; Living alone elderly; Mental needs; Mental health

依照聯合国发布的评定标准,我国自1999年就已经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阶段[1]。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重会越来越大。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美好生活”替代了原先的“物质文化”,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反映了人们由“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求的缩影。当前探究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热度不断上升,但研究“独居”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还相对较少,故该研究以“农村”和“精神需求”为切入点,以“独居老人”为突破口,旨在通过探究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有关人员及部门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以有效保障农村独居老人的精神健康。

1  老年精神需求的基本涵义

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个人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意识活动[2]。如孙金明等人[3]认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王蓉蓉等人[4]认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还包括尊严与价值、心理咨询的需求。精神需求类似于物质需求分很多种,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关注农村独居老人精神需求的必要性

老年人属于社会的特殊群体,有了物质保障的今天,精神健康需求也不容忽略。应制定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关注老年人生命质量,倡导健康理念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性。营造健康的老龄化社会,一方面,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解决继续社会化问题,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益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利于稳定社会的公共秩序。这和于莹莹等人[5]研究观点相符。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表明,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其中以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尤为突出[6]。在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中以老年人群居多,精神障碍会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和强化[7],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农村老年人人口基数大,患病率高,就诊率低[8]。相关研究发现[9],精神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与精神相关的健康问题相继出现,而当精神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时,与精神相关的健康问题便相继解决。

独居老人是指子女经常不在身边、丧偶或者因离异而独自生活的老人[10]。桂世勋[11]认为独居老人是“居家养老”的困难户。

3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现状

3.1 农村独居老人对精神健康认识薄弱

徐丽丹等人[12]研究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与认知能力呈正相关。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即对精神健康知识的认识也就相对较薄弱。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尚趋于物质层面的满足,每日被农务劳作所支配,对参加老年活动、老年大学等精神层面的意识和需求相对较薄弱。

3.2 农村独居老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有限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地区都可以接收到电视网络[13],农村地区也基本已经实现电视网络全覆盖。农村地区获取资讯的渠道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主,但对于部分偏远的地区,数据信号还不能完全得到保障,无法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实时的健康资讯。智能手机的性能固然强大,但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实效性并不强。因此,相对于手机,老年人更愿意选择获取信息更便捷的广播、电视等媒介。

3.3 农村健康知识宣传的实效性不佳、力度不强

大多数情况下,健康知识以书册、纸质材料的形式传播,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由于沟通能力和感觉器官日益退化,他们更愿意以口头传授的形式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身边经常没有子女陪伴的独居老人,宣传册的翻阅率就更低。

3.4 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滞后性

邓元慧等人[14]的研究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服务存在滞后的现象,相关的需求服务得不到落实,较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农村医疗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呈现出医疗体系不完善、医疗设施不齐全、高学历的医务人员稀缺、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农村老人每月的收入较为单一和固定,当身体出现“报警”提醒时,很多老年人因为舍不得花钱,没有及时就医,而对于独居老人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想去看病却没有亲人陪护。“没人陪护”“没钱看病”[15]成了农村独居老人精神需求服务滞后的两大主要原因。

3.5 法律政策内容不统一、不全面

老年人属弱势群体,政府出台了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但陈雄等人[2]研究发现针对老年人的部分,存在各地法律内容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老年人维权意识薄弱,独居老人的精神健康就更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4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務需求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从独居老人自身的角度出发,蔡山彤等人[16]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需求水平不高,主要受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物质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也可以从这几方面来探究。从外部因素分析,黄奉毅等人[17]研究发现有无养老保险、知识普及力度和技术人员水平等对老年人的精神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

4.1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需求与子女和婚姻状况有关

向运华[18]等人研究表明,子女的态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子女陪伴的独居老人,其生活的幸福指数更低,更容易出现精神健康问题。根据敖翔[19]的观点,子女经常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其精神健康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子女因外出务工,没有办法照顾到老人日常的吃穿住行,更何况是老人的精神健康了。老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难找到一个设身处地、真心替其排忧解难的人,很容易以消极的态度处理事情,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引导,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一系列精神问题的出现。距离阻隔不了爱,子女可以常往家里打个电话,向父母报声平安。

配偶和子女一样都是陪伴者。据肖汉仕[20]等人研究结果显示,丧偶老人的健康状况明显要差,因此丧偶的独居老人更需要相关的精神健康服务。故鼓励和支持独居老人再婚,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4.2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需求与文化水平有关

徐婷[21]等人调查发现,文化水平会影响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服务的需求。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较落后于现实生活,还仅满足于衣食温饱,对于精神健康需求则相对较为薄弱。对于社会支持薄弱、文化水平低的农村独居老人来说,健康知识、安全用药的认知更弱,依从性更差[22]。医务人员应在此方面重点关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4.3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需求与经济状况有关

如黄奉毅[17]等人等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对其精神慰藉有显著影响。王艺璇[23]等人等研究发现,农村独居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由子女供给和农业劳作两部分组成,子女供给具有不稳定性,所剩的自我供给也是很微量的。昂贵的医疗费用是老人必须面对的经济问题。不难看出,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呈正相关[24]。依据这一点,积极组织免费的义诊活动,努力优化医疗资源,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为独居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5  结语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健康需求的问题不容忽视,影响因素可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方面。对于如性别、年龄等不可控因素,可以采取加强关注、提高关注度的手段来干预;对于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可控因素,政府及相关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总之,应对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健康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健康的老龄化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萌.人口老龄化和我国养老现状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13):206.

[2] 陈雄,刘雪婷.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保障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4):112-114.

[3] 孙金明,李肖亚.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21.

[4] 王蓉蓉,赵庆华,王富兰,等.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现象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17):91.

[5] 于莹莹,沈世勇,丁娜.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老年人有效参与劳动的途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37-238.

[6] 涂敏霞,冯英子.穗港澳台青少年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比较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9,29(1):72.

[7] 汤雪玲,张英红,张利栋,等.构建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 以嘉兴市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12):81.

[8] 陈艳,马婧.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其成因[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6):38-39.

[9] 周鼒,潘玲玲,方亚.老年人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6):4092.

[10] 谭英花,于洪帅,史健勇.中国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缺失[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959.

[11] 桂世勋.独居老人广义居家养老保障状况及其精准关爱—— 基于中国大城市城区7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的问卷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41.

[12] 徐丽丹,方锐,许虹.近10年中国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43.

[13] 刘锐,王哲,刘凯.充分发挥广电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J].中文信息,2019(11):1.

[14] 邓元慧,张新庆,韩跃红.我国村医队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2):121-122.

[15] 陈盼盼.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间,2016(16):18.

[16] 蔡山彤,敖楹婧.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基于成都的社会调查[J].人口与社会,2016,32(3):33.

[17] 黄奉毅,陈菲,陶红英,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89.

[18] 向运华,王晓慧.智能陪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的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9(4):126.

[19] 敖翔.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8,33(4):77.

[20] 肖汉仕,何艳芝.湖南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0):1563.

[21] 徐婷.老年人心理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2] 李剑萍,马天容,刘燕.慢性病空巢老人用药安全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9):3250.

[23] 王艺璇,何云峰,王蕾奇.农村留守老人生存困境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西省翼城縣的访谈解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4):30-32.

[24] 穆滢潭,原新.居住安排对居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 基于文化情境与年龄的调解效应[J].南方人口,2016(1):71-80.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