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海藻海胆海参复合养殖模式与效益分析

2020-12-28 02:12王虹张喜昌刘剑波孙颖冷晓飞
河北渔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海胆海藻海参

王虹 张喜昌 刘剑波 孙颖 冷晓飞

摘 要:为了解海藻海胆海参复合养殖的适宜比例及养殖效益,将海胆与海参在不同比例下混养,确定混养胆参适宜比例和饵料系数;根据海胆海参苗种适宜底播密度、浮筏养殖海藻的生物量及海底生物可获得的饵料量等,确定藻胆参复合养殖模式,分析复合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海参与海胆混养体系中,海参比例越高,海胆生长越好,且饵料系数越小;海藻浮筏养殖区脱落海藻、流藻和海胆粪便及有机碎屑等可满足底播海胆海参饵料需求。在旅顺浅海20 hm2海区,海面浮筏养殖裙带菜,海底底播海胆苗种90 kg/hm2、海参苗种150 kg/hm2,第三年复合养殖产值达到606.6万元,毛利361.8万元。

关键词:海藻;海参;海胆;复合养殖模式

近年来,一些国内外专家提出一种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海水养殖理念—多营养层次复合养殖[1],该养殖方式实现了养殖系统中营养物质在不同营养级生物间的传递、再循环和利用,降低了生态和环境压力。如南非、澳大利亚鲍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引入石莼吸收鲍养殖过程排泄的氨和氮,降低养殖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同时石莼又可作为鲍的饵料,实现了养殖与环境的双赢[2]。国内研究人员将海参与鲍鱼[3-4]、对虾[3]、鲑[5]、贝类[6-8]等混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辽宁东港地区的池塘内,牙鲆鱼、对虾、海蜇、缢蛏混养[9]已经大规模展开,混养方式既促进了鱼、虾 、贝、蜇的生长, 又改善了养殖生态,成为一种清洁的复合养殖方式。

海参和海胆是我国两个重要海珍品增养殖品种。海胆为雜食性生物,摄食量大,生长快,主要以海藻为食,但对海藻的利用率较低,海胆粪便中仍然具有很大比例的有机物质未被利用。海参通过摄食触手抓取有机碎屑等作为食物,不能直接食用大型海藻,但可以利用海胆粪便。海藻、海胆、海参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建立海藻、海胆、海参的复合养殖模式,将促进养殖系统中营养物质在不同营养级生物间的传递和有效利用,提高海域利用效率。本研究在探究海参与海胆混养的适宜比例和海胆饵料系数基础上,建立海藻海胆海参复合养殖模式,并于旅顺浅海海区浮筏养殖大型海藻、底播海胆和海参苗种,分析复合养殖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生物

试验使用的中间球海胆“大金”(简称海胆)苗、裙带菜种苗和鲜藻饵料来源于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试验用海参种苗购自长海县富参水产有限公司。

1.2 海参与海胆混养的适宜比例及海藻饵料利用效果测试

试验在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设置一个对照组A,单养海胆;三个混合养殖组B、C、D,按照不同比例混养海胆和刺参。每组3个300 L水槽,共12个槽。

先在每个水槽中注入300 L砂滤海水并充气,并分别放入约3 g/枚的海胆苗60枚,每槽海胆苗初始重量180 g。然后在复合养殖组水槽中放入约20 g/头的刺参苗,其中B组每槽3头,C组每槽4头,D组每槽6头。B、C、D组中海参的生物量分别约为海胆生物量的1/3、1/2、2/3。每周投鲜海带幼苗一次,保证饵料过量,投饵前取出残饵称重。每日测量水温,半量流水,每周虹吸槽底粪便后全量流水。每3周对海胆海参称重一次,刷槽,全量换水。试验进行6周时间,试验期间水温由最高15.6 ℃逐渐降低到8.8 ℃。

1.3 构建复合养殖模式,分析复合养殖效益

根据试验结果和技术资料,确定海胆海参复合养殖比例、底播苗种适宜规格及底播密度,结合海区海藻浮筏养殖情况及海域自然情况,建立藻参胆复合养殖模式。

选择沙泥底质,水深15 m左右,且前期投放人工渔礁的大连旅顺柏岚子海域20 hm2,浮筏养殖海藻,底播海胆和海参苗种。利用浮筏养殖脱落海藻、不符合收获要求的海藻等作为底播海胆饵料,海胆粪便和海底有机碎屑等作为海参饵料,不另外投饵。适时管理浮筏养殖的裙带菜,每年按期收获;不定期查看海底生态状况及海胆、海参规格和状态,海参和海胆规格达到100 g/头左右开始规模化收获,并进行复合养殖效益分析。

1.4 计算方法

个体增重率(%)=(测试时均重-初始均重)/初始均重×100

饵料摄取量=投饵量-残饵量

饵料系数=饵料摄取量(干重)/动物体重增加量

1.5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8.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rkey多重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海参与海胆混养的适宜比例及海藻饵料利用效果

2.1.1 海胆海参混养比例与二者成活率的关系 在6周试验期间,海胆苗在混养组B2槽中有一枚死亡,其余各试验组海胆、海参均无死亡。海胆和海参在单养组和混养组均有很高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

2.1.2 海胆海参混养比例与二者生长的关系 海胆与海参生长数据见表1。试验进行3周时,尽管海胆海参混养各组中海胆平均个体重量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所有试验组别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6周时,B、C、D各混养组中海胆的生长情况不仅均好于对照组,而且混养组与对照组海胆平均个体重量和增重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海参与海胆的重量比例越高,海胆生长效果越好,与对照组A的差异越明显。在B、C、D三个混养组之间,海参与海胆的重量比例最高的D组,海胆生长效果好于其它两组,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试验进行到3周和6周时检测,各混养组之间海参的个体重量和增重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海参的生长速度远小于海胆的生长速度。

2.1.3 海藻饵料利用效果 各试验组海胆对海带饵料的摄取情况和饵料系数见表2。6周时间内,对照组A与混养组B、C、D中海胆摄取的海带饵料量差异不显著,但B、C、D混养组中海胆增重较大,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致混养组海胆的饵料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海参与海胆重量比例最高的D组中,海胆饵料系数最小,并且显著小于B、C组。

2.2 藻胆参复合养殖模式构建

2.2.1 海胆海参比例 根据本试验中海胆海参混养比例与二者生长关系试验结果,海参和海胆重量比例与海胆生长效果有明显的关系,海参与海胆重量比例越大,海胆生长速度越快,但海参的生长与海参和海胆重量比例无明显关系。试验中还观察到,海参与海胆重量比例达到2∶3时,初期海胆粪便基本被海参完全利用,随着试验持续进行,海胆生物量增长远快于海参,海胆产生的粪便量大于海参的摄食需求。另外,在海区中复合养殖海胆海参,海参饵料不仅是海胆粪便,还有有机碎屑、单细胞藻等,所以海参的初期生物量比例可适量增大。综合考虑,在海区中混养时,海参与海胆苗种生物量比例可设为4~6∶3。

2.2.2 海胆海参规格及投放密度 根据标准《海胆增养殖技术规程》[10],底播中间球海胆的壳径≥20.0 mm,底播密度为3~5 枚/m2 。壳径20.0 mm中间球海胆苗种约3 g/枚,海胆苗底播密度应为90~150 kg/hm2。

本研究的预试验中曾利用规格3~5 g/头的海参苗种与海胆苗复合养殖,但海参一周内几乎不摄食海胆粪便,且海参萎缩,状态差。而改用规格约20 g/头的海参,当天就适应海胆粪便并摄食。所以规格约20 g/头的海参更适合海胆海参复合养殖的需要。海参苗的投放密度与海胆苗匹配,按照海胆海参生物量比例3∶4~6计算,海参苗底播密度应为120~300  kg/hm2。

2.2.3 底播海胆对海藻饵料供需关系 海底增养殖海胆年生物量增量一般不会超过3 000  kg/hm2。海胆干海藻饵料的饵料系数不大于1,海藻干湿比一般不小于1∶10。所以海底增养殖海胆对鲜海藻饵料的需求量应不大于30 t/hm2。目前北方海区裙带菜海带浮筏养殖的单产接近150 t/hm2,而裙带菜、海带大型经济海藻的脱菜率在20%以上,浮筏养殖脱落到海底的大型海藻生物量接近30 t/hm2。同时海区中流藻、浮梗上清理下来的杂藻、裙带菜残菜和间苗菜等,都会形成底播海胆的食物来源。所以在裙带菜、海带浮筏养殖区下面的底播海胆将有较为充足的食物来源,不需要额外投放饵料。

2.2.4 复合养殖模式构建及效益分析 建立海藻海胆海参复合养殖模式:在海面逐年浮筏养殖大型海藻;海底逐年底播壳径大于20.0 mm的海胆苗,密度90~150  kg/hm2;底播规格15~20 g/头的海参苗种,密度120~300  kg/hm2。海胆以浮筏脱落海藻和不符合收获规格的残藻小藻、杂藻流藻等作为饵料,海参以海胆粪便和海底有机碎屑微生物等为饵料,待海胆海参大批量达到采捕规格时开始采收。

模式应用:于2017年至2020年,在旅顺柏岚子海域曾经投放人工渔礁的20 hm2区域海底,每年4月至5月底播中间球海胆“大金”和刺参苗种,每hm2投放壳径2 mm以上海胆苗种90 kg(约30 000枚),投放规格60头/ kg的刺参苗种150 kg/hm2(约9 000头)。每年在海面浮筏养殖裙带菜新品种“海宝2号”,次年3月至5月份陆续收割。将不符合收获规格的残菜小菜、浮筏梗绳和缆绳上杂藻流藻等清理到海底作为海胆饵料。潜水观察海底海胆和海参生长和成活情况,2019年大量海胆海参达到100 g/枚(头)销售规格,开始采收。

2019年在20 hm2复合增养殖海区区共采捕成品海胆13.5 t,成品海参8.6 t,同时浮筏养殖的裙带菜收获鲜菜2 210 t,复合养殖产值达到606.6万元,扣除244.8万元成本,利润达到3618万元(表3)。海藻海胆海参复合增养殖取得较理想的收益。

3 讨论

3.1 在海胆与海参混养试验中,利用海带苗作为海胆饵料

试验发现混养组海胆不仅比对照组单养的海胆生长快,而且饵料系数小。混养海参的比例越大,海胆生长越快,饵料系数越小。因为试验中使用的海带饵料相同,所以不同组别海胆生长速度和饵料系数的显著差异应来源于饲育方式,即海胆海参混养这种方式有利于海胆生长和更有效利用饵料。这种现象在海胆室内育苗生产中也能看到。海胆育苗技术人员有时在海胆苗的网箱中放入少量海参,促进海胆苗快速生长。其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分析。

3.2 海胆与海参混养试验时,海参的饵料来源很单一

尽管海参有时可以利用自身的粪便做为食物[11],水槽中海藻碎屑等其它颗粒物也可以被海参利用,但在本试验中,海参的食物基本为海胆粪便。在6周试验期间,海參平均体重增长率在B、C、D三个混养组中均低于30%,海参生长速度较慢。所以海胆粪便虽然可以被海参食用,但单一的海胆粪便并非很理想的海参饵料。本研究将海藻海胆海参复合养殖模式在旅顺柏岚子海区应用时,复合养殖的海参状态好,生长较快,规格15~20 g/头的海参苗种在2年半的时间内,多数达到100 g/头的收获规格。海区混养时海参生长效果好于室内水槽混养的效果,应该与海区海底饵料种类多样有关。海底多样性的饵料应该更适宜于海参生长。

参考文献:

[1]

CHOPIN T, BUSCHMANN A H, Halling C. et al.Integrating seaweeds into marine aquaculture syustems: a key towards sustainability[J]. J Phys. 2001,37(6):975-986.

[2] 方建光,李钟杰,蒋增杰,等.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22-28.

[3] 常忠岳.海参的几种养殖模式及技术要点[J]. 齐鲁渔业,2003,20(1):23.

[4] 李胜宽,王立超,高永刚,等.潮间带围塘网箱鲍、海参混养技术[J]. 中国水产, 2001(12):63-64.

[5] AHLGREN M O.Consump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salmon netpen fouling debris by the red sea cucumber Parastichopus callfornicus:implication for polyculture[J].World Aquac Soc,1998,29:133-139.

[6] 王吉桥,郝玉冰,张蒲龙,等.栉孔扇贝与海胆和海参混养的净化水质作用[J].水产科学,2007,26(1):1-6.

[7] 于瑞海,马强.在海湾扇贝亲贝促熟培养中混养海参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4,21(3):11-13.

[8] 王吉桥,程鑫,高志鹰,等.仿刺参与虾夷马粪海胆和菲律宾蛤仔混养效果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2008,32(5):741-748.

[9] 车向庆,冷忠业.海蜇、缢蛏、鱼、对虾池塘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3(11):45.

[10] DB21/T 1875-2011.海胆增养殖技术规程[S].沈阳: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

[11] 常亚青,丁君,宋坚,等.海参、海胆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88.

(收稿日期:2020-11-29)

猜你喜欢
海胆海藻海参
感谢海参
海藻球
海胆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夏季养心之孤“胆”英雄
爱海胆俱乐部
海参
海胆炒饭
印尼海藻出口菲律宾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