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积极推动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12-28 06:49刘立云
音乐探索 2020年1期

刘立云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思想;高等艺术教育;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談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五年来,习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给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给老艺术家牛犇写信,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 向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致贺信,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事关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逐步完善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体系。这些理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①。

习近平文艺思想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文艺的人民性,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① 二是文艺的时代性。习近平文艺思想在新时代产生, 密切关注当代中国文艺问题,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三是文艺的创新性,集中反映在坚持文艺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一方面, 习近平文艺思想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倡导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习近平文艺思想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角度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

高等艺术教育是文艺人才培养、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表演的重要力量。在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准确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文艺思想主要特征、精髓要义,并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加以深入贯彻落实,对于确保高等艺术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推动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领导,推进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高等艺术院校党建工作

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 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高等艺术院校党建工作。要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党建质量,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党建思想在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艺术实践中的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宽、松、软的状况,积极在青年学生、专业教师和艺术家中发展党员,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②。

(二)着力武装高等艺术院校师生头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力量, 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艺术人才培养、文艺作品创作、文化艺术传承的重任, 必须着力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文艺思想武装师生头脑。

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注重高等艺术院校文化建设, 增强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驾驭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党委要统一部署和领导,充分调动各部门、各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等各种工作中强化师生的政治信仰,持续推进习近平文艺思想进课堂、进琴房、进展厅、进画室,尤其是要发挥共产党员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逐步改变艺术院校师生组织纪律性不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等现象,“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地把习近平文艺思想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③。

二、加强高等艺术院校内涵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文艺人才培养质量

(一)统筹“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艺术院校内涵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 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艺术院校必须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完善高等艺术教育质量和监测评价标准, 加强学科建设规划、学科专业方向凝练、人才梯队建设和本科教育力度,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和创新服务能力,按照“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

高等艺术院校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激发教学、科研、创作、表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破除束缚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结合自身文化积淀和学科特点, 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发展路径,形成高等艺术院校个性化发展的格局。

高等艺术院校要强化习近平文艺思想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地位,建设专业、职称、年龄层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培育政治素养强、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的教师队伍。

高等艺术院校要加强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工作,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引导,坚持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高等艺术院校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高等艺术院校要抓好教学目的引导, 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适应艺术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教学方式, 构建富有高等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等艺术院校要针对广大学生, 加强艺术根本价值认同教育,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自觉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 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高等艺术院校要强化专业教师理想信念,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 认真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 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习近平文艺思想内容融入专业传授之中, 在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等环节中,通过生动多样的方式, 传播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 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高等艺术院校要在艺术创作中, 全面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 充分认识人民的实践和生活是文艺最重要的源泉。“高等艺术院校要弘扬老一辈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培养师生热爱人民、关注人民需求的情感,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 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在思想上武装文艺的人民性的同时, 高等艺术院校要全面组织师生反复深入生活、长期扎根基层开展创作实践活动,强化“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优良传统和良好风气, 推出一批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

高等艺术院校还要引导师生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出发深刻理解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时代性,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总书记指出,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③。因此,只有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学艺术服务,艺术家才能扎稳艺术的根, 找到前行的力量源泉。从某种意义讲,紧跟新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于文化艺术作品的需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创作实践的目标。

(二)坚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习总书记精准把握政治与文艺的辩证关系,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④“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⑤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⑥ 这些重要论述为高等艺术院校师生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高等艺术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加强师生教育, 强化文艺在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方面独特作用的思想。“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二者虽然维度不同但却互相交融,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导向。” ⑦ 因此,高等艺术院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课堂、融入课程、融入师生艺术实践活动,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创新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师生,入脑入心。

高等艺术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化成”作用,指出文艺作品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在专业教育中,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体现伟大精神的艺术作品的教育;同时,要重视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全面保存、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坚持古为今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功能,创作与时代和人民需求相呼应的优秀作品, 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

高等艺术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借鉴世界优秀文艺成果。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 ①

因此, 高等艺术院校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成果和经验, 教育引导师生立足文化自信,吸收优秀文艺作品的长处,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对外开放环境时抵制错误思潮的干扰。高等艺术院校要深入分析艺术专业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 引导师生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借鉴世界优秀成果,创作优秀作品。

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艺术展演

(一)广泛深入基层,开展慰问展演

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服务人民”的理念。高等艺术院校要组织师生,深入人民、深入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

高等艺术院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各种节日,精心编排适合基层群众的节目、作品,针对不同受众选择相应主题内容,前往城市乡村,走进基层百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展演,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艺术水平,助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高等艺术院校可以组织师生深入警营、军营第一线,与官兵一起开展美术创作、音乐演出、舞蹈演出、戏剧演出等活动,讴歌人民警察、人民子弟兵的英雄事迹,丰富警营、军营文化生活。高等艺术院校还可以组织师生,在国庆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深入街道、乡村,与基层群众一起开展美术活动、演出活动,通过艺术作品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带到基层,激发基层群众的热情,共同铸就伟大中国梦。高等艺术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艺术资源,与基层创作、演出团体紧密合作,指导基层创作演出团体提升专业水平, 共同开展艺术展演,以便基层艺术团体更好地为群众带来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深入贫困地区文艺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十九大明确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文化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通过艺术的教化来实现人的教化”,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努力脱贫走向幸福的思想意识, 高等艺术院校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等艺术院校要组织师生深入贫困地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教学艺术实践、开设艺术课堂、培训当地艺术教师等方式,提升贫困地区艺术教育水平,从师资队伍方面着力,进而提高贫困地区文化艺术教育质量, 使得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高等艺术院校还应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全民接受艺术教育,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贫困地区群众参与其中, 使群众整体文化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高等艺术院校还要组织师生创作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各种文艺作品, 反映群众的真实生活,反映群众身边事身边人,反映精准扶贫的现实问题,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扶贫政策;要面向群众进行广泛展演, 使群众在观看艺术作品展演的过程中逐渐接受脱贫不能“等、靠、要”,而要抢抓机遇、发奋努力的思想,改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自觉自愿利用国家政策走上脱贫致富之路。①

五年来, 高等艺术院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临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高等艺术院校要进行高质量发展, 就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准确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主要特征、核心要义并认真加以贯彻落实。高等藝术院校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勇于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扎实深入基层、深入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传播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观念。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努力培养造就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