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村东坂腾飞梦

2020-12-28 02:12吴伟智
福建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村干部民宿村民

吴伟智

2015年3月,我第一次走进东坂村。临行前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村,条件比较艰苦。心中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充满期待。

汽车从桃源下了高速,开几百米就到了集镇,在镇上没开多远,前边带路的车子右转,拐进了集镇街道旁边的一条小巷,这就是进村的道路了。

去东坂村的道路蜿蜒曲折,路宽只有三四米,时不时地,会遇上对向的车辆交会,我们的车子经常要停靠在很边缘的路边给对向的车子让行,有时甚至还要倒退几十米到一个相对比较空旷的地方。所幸开车的是个老司机,但总感觉两部车擦肩而过,就像是硬挤过去一般,让人心惊胆战。

一路上盘山爬坡,半个多小时后,车子拐过了一个大弯,远远地看到了一块东坂村的标识牌。我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空气是冰凉的,带着泥土和树木的清香,一时间忘记了未知的期待,一种儿时故乡的感觉油然而生。

村干部们已经在村部院子里等候了。在见面座谈会上,村支部书记张吉清愁眉苦脸地跟我交底:村里尚有近30万元的债务,村集体每年只有水电站固定分红1.3万元,没有其他收入,村务日常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上级补助……

在大家的发言中,我了解了这个村的基本情况:东坂畲族村位于大田县桃源镇北部,距镇区9公里。宋朝初年村落形成,并有建置,属畲汉杂居村落。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有192户920人,村两委8人,党员48名。村内主要姓氏有巫、熊、刘、黄、张、王等,讲客家、本地、闽南三种方言。全村耕地约1000亩,林地19601亩,总面积22494亩,平均海拔1025米。农民以水稻、玉米、蔬菜為主导产业,以毛竹、高山茶、畲药为辅助产业,其中毛竹林约3000亩。

要让东坂旧貌换新颜,脱掉贫困的帽子,这担子可不轻。可在会议上,我还是跟村干部们说:“今天刚好是植树节,组织把我栽种到东坂这片土地上,我一定努力很好地生根发芽。”

进村时,除了带一些生活用品外,我还带了满满一箱书,我想在村里的日子肯定是很枯燥单调的,每天晚上没什么事情,就可以静下心来,把过去多年想读却还未读的书看了。不承想,我带去的一箱书籍,怎么从家中带到村里的,就在驻村结束后怎么带回了家中。

驻村后的第一个月里,我走遍了全村每家每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收入情况,记录他们的想法和诉求,笔记本上渐渐密密麻麻起来。越走情况了解越透彻,心里越有底,思路越清晰,如何发展东坂的蓝图也逐步显现眼前。

要发展,产业是关键。我决定从东坂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入手,谋划发展的突破口。

在村里的一段时间我总感觉米饭特别好吃,经常要多吃半碗饭,后来问了帮忙煮饭的阿姨才知道,在村里吃的米都是自己村里种的。

我那时候就在想,这么好吃的大米要是能卖到城市里去,肯定会受欢迎。

村委会主任巫振桂是一个80后,对于乡村建设有着一份挚爱,很有自己的思路与想法。他经常跟我说,东坂的土壤经过检测,含硒量高达1.44毫克/千克,是不可多得的宝地。

有一天我们登上村口的连片梯田时,巫振桂很自豪地跟我说:“书记,这片梯田是我小时候对村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那时每到秋收的季节,站在自家门口往这儿眺望,连绵的一大片梯田美如画,是我们村最美的一个地方。”

在巫振桂眼中,梯田是先辈赐予的劳作瑰宝,蕴含着古老的耕种智慧。巫振桂说,他最大的想法就是想要保护好这个村的传统原生态,打造一个乐活有机生态村。鼓励农户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继续在这片梯田上耕种,不要把耕地抛荒了。如果能够鼓励农户继续种田,并且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种植,生产生态富硒的大米,那这片土地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巫振桂说,前几年在外打拼,最怀念的就是家乡和自家种的大米,“原来每日都吃的米,一尝就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这也许就是他对家乡的情愫吧。

他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东坂这个地方具有高海拔山区的优良气候环境,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7.18%,其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土地肥沃。如果在这个地方发展大米种植,会不会行得通呢?

带着想法,我多次跟村两委干部探讨了解水稻的耕作,找朋友了解市场上大米特别是富硒生态大米的行情,向省农科院的专家咨询海拔、气温、降水等因素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情况。

在充分调研、走访后,我找了大田县气象部门要了近两年的有关数据,回福州到省农科院跟有关专家商讨后,选取了泰丰优656、宜优673、金农3优3号(红米)等优良水稻品种,引导村民尝试种植。

“大米卖得比猪肉贵,这怎么可能?这吴书记从城里来的,不懂农事,这事情不靠谱。”鼓励村民种植富硒大米之初,村民的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厉害,都觉得不可能。面对村民的质疑,我和村委会主任巫振桂知道只有用行动来说话。2015年春,以传统刀劈牛耕的生态种植的方式,在海拔近千米的村口水尾牛梯洋种植了100亩的单季大米和红米,借此探索开辟富硒富农的驻村帮扶之路。

第一年秋收后,我马上将收获的大米送检。经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大米和红米的硒含量分别为每千克含86微克和57微克,均达到国家标准;经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的重金属和农残检验,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安全的大米。

手握这两张“王牌”,我对发展富硒大米产业更有了信心。带着产品参加了在福州举办的第二届三明市驻点和蹲点村农特产品展销会,大米很快就以每公斤24元的高价被订购一空。我心中的富硒富农梦想逐步变为现实,也成了村民口中的“大米书记”。

2015年在大田县打响富硒农产品的第一炮后,2016年我与巫振桂谋划,鼓励他成立大田县乡伯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扩大面积种植300亩,并再次将收获的富硒大米送到省农科院质检研究所复检硒含量、农残和重金属,确保产品的品质,助推东坂实现稻米丰收与生态发展双赢,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

光有大米还不够。东坂畲族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十分贫穷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村域山清水秀,林茂壑幽,生态环境自然优美,村里80%以上的民居为木结构或者土木结构,大多数仍有村民居住,建筑保护完好,古村风貌浓郁,村里还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良堡。在耕地谋得突破后,我琢磨着如何利用好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转输血为造血,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在与当地政府、村两委干部多番商议后,发展乡村旅游成了这个村庄建设的主基调。2015年底,我们引进了台湾休闲农业专家团队,驻点在村里,指导东坂村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着力培育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园”为主题的民宿旅游特色产品。

旅游,民宿,这些字眼对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东坂人来说,可是闻所未闻。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东坂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民宿旅游,起步工作并不顺利。

一番入户走访后,令我想不到的事出现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原因纷繁复杂,其中有两点比较奇特:第一,觉得家中的房间不能当作旅馆使用,担心情侣游客入住后,回去生了儿子,会把好“风水”带走;第二,做民宿需要配套卫生间套间,村民认为茅厕不能建在屋内,特别是建在厅后头,会影响“风水”。

何来风水之谈?城里套房都得有卫生间!村民这些怪异的理由,一下子令我有些束手无策。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配套食宿行等一系列设施,打造民宿是一条捷径,让谁第一个吃螃蟹呢?

村民熊天锦住在“国保”安良堡对面,住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他听到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民宿的规划,心动了,自告奋勇找上我,跟我谈了他的想法,但是后续与他家的沟通商量还是出现了种种的不顺利。

“我老婆想自己家的房子要留给儿子结婚用,我们家还是不做民宿了。”经过几次的反反复复,最后熊天锦拒绝道。

熊天錦一家子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他同意了,但老婆不同意;当他老婆也同意了,他远在外地务工的儿子却提出了反对意见。面对他家人的不同想法,最后我们改变了计划,结合他儿子在外地当厨师的实际情况,鼓励他做起了农家乐。

面对困难,我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月的入户走访,多番与村主干商议,最终选择一家思想开明、条件较好的农户,以优惠的条件打造了第一座民宿“巫婆婆的家”,并同步把熊天锦家打造成“天锦养生餐厅”。

做民宿这个事情对我内心触动很大,东坂这样子的偏远落后山村,落后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往后的日子里,在乡村建设的同时,我开始注重开展乡村社区营造,从思想观念上撬动村民们的发展理念。

民宿“巫婆婆的家”运营了几个月,吸引了不少游客入住。这下子让村民们看到了盼头。随后,民宿“大熊小屋”“瑞竹园”“东坂客栈”也纷纷建成并投入运营,第一年4家民宿就有了8万多元的营业额,按照运营后利润五五分成的分配比例,几户村民尝到了甜头,增加了经济收入。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当初我跟村民说的话:“做民宿,不但修缮了房屋、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游客多了、人气旺了,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这样才是真正的好风水。”

那几年,精准扶贫工作正是关键的时候,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每一位村干部都有挂钩帮扶的精准扶贫户。但是山区偏远落后的村庄,村干部自己都发展不起来,哪里还有更多的心思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没有能力创业发展,村里也没有集体产业能够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面对困境和压力,我更加坚定了加快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决心。

村集体打造民宿带动了一些人,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带动了一部分人,村主任种植富硒大米带动了一批人。乡村旅游是一套系统的产业,包含食、宿、游、购等产业链,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因此东坂村的旅游产业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谋划东坂发展与村民增收中,我考虑了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并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起投入产业发展的行列中。

“要让马儿跑,还要让他们能够吃上草。”偏远山区的村干部,工资收入是相当微薄的,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务农务工。我驻村之后,村里发展建设的工作量骤增,而村干部在农忙时节需要干农活,难免会出现村务工作与务农生产的时间冲突,村党支部书记张吉清就是一个例子。

他管理着家中上百亩的毛竹山,春季挖竹笋烤笋干,秋季卖毛竹,冬季卖冬笋,年景好的时候,一年下来也有将近10万元的家庭收入了。每年年初长春笋的季节他都要跟我告假一段时间,上山挖笋烤笋干,吃住都在山里,这一去大约就是20天时间。村里的事情一多,他经常要挤出时间从山里赶回来,他自己没法在山上干了,只好花钱多雇几个村民上山帮忙,几次下来急得他哇哇叫,直言没办法。

面对村干部如何平衡好做村务工作与务农讨生计冲突问题,我摸索着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鼓励并支持村干部结合自家的资源特点带头做产业,同时让贫困农户参与进来,在产业发展中带动贫困户增收。慢慢地,在村主任带领村民做起了富硒大米产业后,村支书盖了厂房带领村民做起了笋干加工产业;村两委其他成员也相继加入打造民宿和农家乐餐厅项目,并带领村民发展中药罗汉果和特色花卉木槿花种植等产业。就这样,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产业中,进一步落实好精准扶贫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本以为是“做玩”的,结果做好后却是“被玩”的。驻村两年,在发展旅游以后的时间里,东坂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村里没有导游,我和村干部们就自告奋勇义务干起了向导,经常是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给他们介绍村庄的风土特色,讲述这个村庄的历史故事和发展规划,还要经常忙于接待各种调研指导和检查验收,以及兄弟单位的参观考察等,镇村干部接待得都怕了,觉得重复性的接待工作很累。在村里开会的时候我鼓励大家:“接待是生产力,通过接待,可以更好地将东坂推介出去,让外界更加了解东坂这颗遗落在闽中深山里的明珠,更加直观地展示东坂的美丽和魅力,获得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东坂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有时,我一天要登6趟安良堡作介绍,有时,我也因此忙得无暇吃午饭,但却感觉乐此不疲,总觉得有付出就有收获,自己为东坂村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我原单位的大力关心支持帮扶下,东坂村于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并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荣誉称号。如今,随着东坂村知名度的提高,人们不仅看到了变化和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商机和希望,不少长期在外打拼的东坂人正在逐渐返村,加入这场东坂腾飞的建设。同时,还吸引了外地的游客在东坂安家落户,建设“亦佳山居”经营民宿,有关旅游公司也跟东坂签订了合作协议,东坂的乡村旅游产业正稳步发展。驻村工作,助推了东坂人实现他们盼望多年的脱贫梦想,也让我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有如亲人般的牵挂,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杨静南

猜你喜欢
村干部民宿村民
孪生院子民宿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