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成果巩固需建设长效机制

2020-12-28 11:51仲玉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贫困地区总书记

仲玉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互联网平台,更有助于教育扶贫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促进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的健全。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教育要打造脱贫长效可持续机制。

本刊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目前75所部属高校全部进入扶贫领域,比如清华大学通过“远程+现场培训”的方式,在全国设立1000多个教学点,其中有500多个设在贫困县,通过远程培训培养了240万人;电子科技大学专门开发了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该电商平台总共为贫困地区上线了1100种以上的农产品,目前销售收入大约是2700多万元。

“e帮扶”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的“e”是education、electronic、economy,代表了教育扶贫、消费扶贫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该平台用数据积累引导产业扶贫,打造教育扶贫长效可持续机制。平台发挥出了教育定点扶贫的优势。一是打通“供应链”,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二是构建“价值链”,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效益;三是延长“产业链”,提升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

“e帮扶”运营8个月以来,吸引了53所高校的869名大学生组成消費扶贫志愿者团队,已联合高校79所,覆盖17个省138个贫困县累计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200余万元。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教师素养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脱贫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总书记强调,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硬件方面有差距,差距不是很大。现在要有保障,特别是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老师。把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重点一定要聚焦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贫困地区主要是解决教师不足、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采取了三种解决途径。一是实行定向培养,让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定向为贫困地区培养教师,毕业后回到农村任教。二是实施“特岗计划”,国家负责招聘、负责花钱,把招聘到的教师送到农村任教。三是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每年大约有毕业生4.5万人到农村学校任教。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也为农村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打开了一条通道,本期专题介绍了部分区域对教师远程互助扶贫提供的新经验。

相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系统化的教育精准扶贫运行机制,才能巩固扶贫取得的成效。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贫困地区总书记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