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2020-12-28 11:51冯安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石景山区教育资源师生

冯安华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要形成“一轴一带、多点支撑、组团协同”的空间结构。当前正在构建以现代金融为战略主导,科技服务、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培育,高端商务服务业为配套支撑的发展格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所在地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旧址。石景山区教委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冬奥会筹备为契机,积极推动育人方式和教育机制创新发展,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胡光熠

现任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石景山教委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学前科科长、政策法规科科长,先后参与石景山区十二五、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和政策研究经验。

记    者: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石景山区近年来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请简要介绍其中的主要理念与统筹规划。

胡光熠:石景山区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顶层设计,坚持走区级统筹统建和学校特色自建两条路。坚持融合创新,构建与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体系;创新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创新平台资源供给模式;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了《石景山区智慧教育2.0三年行动计划》,并在石景山区教育大会发布的《石景山区关于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2025年)》中提出创新信息时代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石景山区共有45所公办中小学,100%的学校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各学校之间实现手机无感知连接,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和教师工作学习提供了绿色网络通道。100%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门户网站,94%的学校建立了微信公众号,25%的学校进行了数字校园平台建设,36%的学校已经使用网络阅卷或试卷分析系统,47%的学校拥有PAD教室,50%的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

坚持打造“三通两平台”,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速推进网络人人通,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我区师生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普及,为打造我区教育新生态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通过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性、教学多样性、资源豐富性、数据共享性、决策支撑性。深入探究“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石景山区教育新生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社会、家庭的深度融合。在教育治理、课程教学、自主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引领,用信息化全力支撑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用开放的思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记    者:区级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教育治理和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有重要作用,请介绍石景山区这方面的情况。

胡光熠:石景山区已经完成了区级虚拟化平台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了服务器资源,提高了利用率,为学校提供了应用基础平台;建设了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应用系统的基本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和统一管理。目前云平台已实现底层数据汇聚、单点登录、OA办公、教师和学生空间、教育科研管理、英语教考平台、云录播、学科工具、资源中心等业务功能。其中,OA办公实现系统内通知邮件分级分类收发、会议室预定、公文流转等功能。教师和学生可分别通过学习空间开展线上备课和学习;教育科研管理实现区级课题申报审批等流程管理;英语听说教考平台,实现英语听说模考、听说教学自动化评分、反馈、指导和区域教考管理;云录播实现线上直播录播及资源存储等功能;学科工具为初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提供模拟实验环境和教学资源;资源中心综合了云平台的各类应用资源,可供师生查阅。

加强教育资源库信息化建设与互联互通。统筹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接入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数字学校、北京市数字图书馆、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市研修网等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利用已有录播系统与区教育分院配合,搭建石景山区教育研修平台,实现全区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初步实现全区教育数字资源统一登录、一站检索,构建石景山区数字教育资源门户。教育云录播资源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优秀教师的课例、优质课堂实录等教育资源服务,包含视频资源940个,其中教学视频总数679个。搭建石景山区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优秀的微课、试题、教学研究等课程资源,其中包含4000节微课与20万道各学科的试卷试题供师生使用;61节远程培训视频课,用于教育扶贫送教;其中还有中国知网、学科工具等教学平台资源。

记    者: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石景山区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光熠:石景山区教委采取措施鼓励各学校老师参加市级区级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的能力。一是组织参加北京市教委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2019年双百第一批共有13所学校申报示范基地,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京源莲石湖分校入选“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创新课题”,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京源学校入选“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2020年双百第二批共有9个学校申报示范基地。二是组织学校参加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的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实验校申报和评选工作。2019年我区共8所学校申报,其中北京市第九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和实验中学成功入选。三是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我区每年结合该评选活动同期组织开展区级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四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与实践。2017年,我区10所学校参加了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规划课题“互联网助推课程和教学变革研究”的子课题立项,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2017年,我区负责研究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服务需求的大数据研究”立项,2018年结题。

记    者: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但学校教师与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需求在不断提高,主管部门近期也陆续出台了新的文件,提出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石景山区将采取哪些举措?

胡光熠:石景山区的教育信息化要对标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加强校级优质资源共享互通,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加强教育“块数据”的开发应用,深化全区教育资源的精准化分析,实现教育资源科学分配,以精准管理服务于智能决策支持。一是整合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的理念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应用系统,优化业务模型,以提升教育品质和教育服务创新为目标,对区级、校级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初步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校园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二是推进教育大数据建设。建立区域教师、学生、学校三大核心基础数据库,搭建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及规范,建立教育数据采集、处理、使用的权限体系及同步机制和监督办法等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支持业务分析决策。三是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智慧学习的支持环境,加强信息技术在学生成长、自主学习、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成长。四是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防运行的智能化、管理的精细化。逐步完成校园模拟摄像头的高清改造,实现重点区域的监控覆盖和校园出入口的人脸识别,为师生提供安全的校园环境。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加强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宣传,充分展现教育信息化创新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石景山区教育资源师生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麻辣师生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