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教师的“微”时代

2020-12-28 11:51王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微信班级家长

王男

教师的“微”时代:随着微信这一款手机软件的问世,人们的沟通方式再一次被改变。一张图片、一份文档,随时随地帮助我们解决棘手的问题。在这种互联网的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撑起小学教师的一片天,我们不得不好好思考,这里面既有挑战更有机遇。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同时作为一名手机APP“资深”玩家,我怎么能不好好发挥自己的这一特长呢?我勇于接受这种挑战。

开启“微”管理,智慧维护

班级家委会的建立、班委会的线上沟通,到班委会发挥作用,现在基本依靠微信。遇到棘手的学生问题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当面见家长,但是不能有一点问题就“见家长”,这三个字对于他们而言有的时候比任何可怕的事物都恐怖。家长们条件反射就是“孩子又犯错啦,天啊!”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就建立了家长微信群。

“新家长,怎样构思语言,说话有何语言规范?”成了我开学初的主要工作内容。到今天,经历了各种挫折,才让家长们既是“家长”又是“朋友”。为了公开透明、为了让我们的决定得到大家的认可,首先我们选取家长委员会,改为他们做群主,班级里有大事小情,由家长委员会的人员主持,大家共同探讨,最终决议,我做个“闲”的人。当然我会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单独商议,以免出现“内部混乱”。我们共同制定了群制度:不发送广告,不发送与孩子学习、班级事宜无关的言语和信息;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不让孩子知道家长们的聊天内容;收到重要信息及时回复、非必要信息不回复。

记得第一次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我开心地发了条微信朋友圈:“自己被家长表扬了,好开心”。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啊!”各种事宜筹备妥当后,我们就进入了班级的“微管理”时代。与其说是我的管理平台,更不如说是家长们的资源共享平台。家长们信心满满地关注了各种育儿公众号,实时推送各种好的文章到群里,他们找到了专业的学习途径,有标准、有方法地帮助孩子学习、成长。他们共享孩子在家的表现,各种图片各种声音,家长们更多时间都在陪伴孩子,有趣的是学习文章后,还会附上自己的所想所感,大家一起探讨自己的育儿经验,这个平台真的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而我呢,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家长,给予肯定,他们则会赠予我尊重。只要能给孩子搭建一个更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我都愿意去尝试。

让微信为我们所用

目前,我们用微信无外乎聊天、接收文件、刷朋友圈等几个用途。学生亦是如此,不能轻易放下手机,那就改变他们看的内容。我就想把微信利用起来,能否改变一些学生的使用习惯呢?然后,我就进行了一些小实验,觉得效果很好。

1.每日微题

每日微题,这是上一届学生坚持的一种方法。通过“奖励性绩效”的方法,让他们看我要求做的内容。从那以后我们班级有了创新“作业”,每天我会在晚上6点发送“每日微题”,内容尽量丰富、范围不限。数量很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孩子们的兴趣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家长们反馈,快到时间的时候,孩子们守在手机前,接收到老师任务的第一时间就会认真研究起来。保证质量的同时争取时间,前五名上传任务的学生会有高学分奖励,后来者也有学分。这样我每天给他们传递新的任务,每天他们都充满期待地利用微信来闯关,取代了浅薄的游戏和刷屏。一年下来,孩子们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远远低于对“每日微题”的热爱。我们一起在这个微信的平台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径,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彰显最耀眼的自我。

2.微信亮点播报,巧借评价,助力行为塑造

班级明星启示录。捕捉学生在校生活中的精彩和感人瞬间,作为榜样将照片发到班级群,每天坚持,借助微信班级群让家长感受到孩子们在校被关注着。对其他孩子和家长也是激励。我记得我刚入职时一位资深的班主任告诉我,群里只能播报亮点,那是充满阳光的地方。有问题你需要用心单独处理,不能形成负面影响。通常周五和月末会有家长的点评,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们也自觉要求自己,这样不仅在学校,即使在家里,孩子们也都开始自律起来,仿佛自己都是别人的榜样。我想,学生和家长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到了期中和期末我开展了主题展示班会,孩子们看着曾经发到微信群里的一幅幅照片和一幕幕感人充满爱的画面,同学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每一位获得明星称号的同学,给每一幅画面都配上了一个小标题,并真切地说着自己的感受,学生触动很大。我相信大家在评价明星时,自己也是渴望当明星的。这个方式的使用也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不能长期,要结合班级的情况,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效果会更好。

3.读书打卡群,阅读伴我成长

我们班有四个读书打卡群,分别设有组长,每个组长各司其职,小组用来读书打卡,其中包括英语和语文两个学科内容。读书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发书名、阅读页数和阅读感受;二是语音播报自己最满意的一段朗读。小组长每人手里有一份打卡记录单,学生今日忘记,可以明天补上,打卡情况是我们每周评价课上的加分项。学生的感受最开始只有几句话,慢慢的越写越多,也有一些同学坚持的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我会单独跟学生交流,为其选择适合的书籍。

4.公众号推送文章,开拓视野

受疫情影响,我们中断了之前一直坚持的微推送。我将关注的几个公众号里比较好的文章每日推送给学生,并根据节日或特殊安排的重点进行推送。推送的文章拓宽了学生视野,文章中有吸引力的内容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求知欲,这是一个由碎片文化向整体文化过度的桥梁。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激励他们阅读新书。我经常推送以下这几个公众号的文章。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传统文化知识分享平台、地理知识精选、动物世界、地球知识局、呆瓜微课工作室、飞蚂蚁、国家人文历史、混知、VIVI旅行家、我们都爱宋朝、植物图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

5.疫情下,我们谁都离不开微信

老师们一定深有体会,最近被群接龙磨没了棱角、销毁了容颜,表格填不完、消息随时来,而且都是紧急文件,要求严格、收集时间短。老师各有各的方法,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最开始我没有在班里选择接龙的办法,一是因为接龙40条信息,每天班级群都会爆满。长长的一条信息出现40次,而且最后还是会有部分家长回复时出现各项小意外。所以,我决定家长们直接在群里回复,加上学号。例如,29号阳阳及共同居住者未去过以上8个场所。然后,我根据学号一一核对,找出没有上报信息的家长,有一次时间要求特别急,我就找到小组长,让他们先确认谁没报信息,然后通知。最后,联系不上的家长,我再打电话通知。效率极高,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

抓住契机,变娱乐软件为学习软件

1.疫情下,小讲师课程让学生的居家学习有所为

小讲师课程是我们学校在疫情期间采用的一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或者课上重点知识梳理后制作成微课,我感兴趣的是学生的制作过程。这是我们可以长期延用的助学方式。学生使用PPT的熟练程度可以超过老师,利用各种录屏软件制作视频,时间都在3分钟左右。最后,我将课程调整制作成了二维码。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单元自查学习单,上面都是知识的梳理,其中重点题就附上了学生自制的视频二维码。我想,对于制作者这是一份荣誉,对于学习者这是最接地气的资源。

2.亟待开发的抖音新用途

短视频的影响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抖音就是比较受欢迎的几款软件之一,高年级学生很喜欢刷。根据大数据和算法,抖音会为观众提供自己喜欢的视频。

但是不难发现,适合学生的视频可以分为几类。其中的运动、文化、诗词知识类还是比较适合学生观看的。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录制视频,教师为学生提供素材和主题,学生自主选择。

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如何充分利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教育资源和不断变化的信息传播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将成为我们教师终身研究的重大课题。工作的这一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空口说教育创新、教育管理很容易,实则难上加难。创新源于问题和困难,源于针对困难和矛盾的思考,源于我们永不畏惧、不怕失败的恒心。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不仅是在教学还是在自学,我要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做一个“懂”“清”的教师,在我的“微师”时代上一路前行,不断探索新的可能,将形势掌握在手中,将路牢牢稳在脚下,玩转我的“微师”时代。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猜你喜欢
微信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信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微信
微信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