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智慧教育

2020-12-28 11:51徐云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西城协作组西城区

徐云知

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当下,在大数据支持下“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以其“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时空界限,全面冲击现有的学校教学和在职教师研修体系,突如其来的疫情无形中提速了这一进程。基于“非典”时期应急网络教研工作方式与效果,西城教育研修网作为推进课改的重要保障措施在西城教委的领导下于2004年应运而生。作为全国最早的区域教育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如今已成为提升区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其构建出的新教育生态带有鲜明的西城区研修文化印迹。

完善设计理念,强化制度保障

西城教育研修网最初的设计理念旨在“推进课程改革,支持校本研修,促进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西城教育可持续和均衡发展”。随着“十三五”西城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向纵深,研修网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整合、连接共享等特点,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呈现出教学生态更加开放整合、学习更加泛在化和移动化、尊重学生群体需求、重塑教学结构、教学媒体化和技术智能化及师生关系平等化等特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教师,形成区域“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文化生态环境。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北京市西城区陆续出台了《西城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西城区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旨在顺应“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发展,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西城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区,为实现更开放、适洽、人本、均衡和可持续的西城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平台建设,共享优质资源

研修网自开通至今,已经历4次(2004年、2005年、2013年、2014年)改版,目前正在进行第5次升级改造,平台现有协作组、研究圈、资源、活动、课程、日志和视频案例共七个模块。第4次改版后的研修网主要有社区门户、个人空间、继教管理和协作空间四个功能,其架构如图1。

社区门户作为西城教委官方发布平台,发送西城快讯、社区动态等资讯,有推荐、查看排行和统计等功能。个人空间满足教师网络研修、社交及分享,教师可以管理资源、撰写日志,可存储;个人工作室可分享和接待来访等。协作空间是一个网络虚拟群组学习空间,提供符合研究学习特点的一系列研修工具;研修网以学科教研员建立的年级协作组居多,有校本、校际协作组,干训协作组,课题协作组等;研修网首创个人工作室与协作组结合的网上研修组织模式,为教师个体和群体提供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截至2019年3月网上用户3.86万人,协作组2359个。继教管理有学校、教师、课程、质量监控和达标五个管理模块,分层赋权协作管理。

研修网上的资源涵盖教学、科研、德育、干训等各个领域,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从备课、讲课,到辅导、考试评价的教学全过程,这些资源多是本区教师原创,具有本土化特点。研修网创建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资源随教学进度和研修活动同步更新。其资源有三类:一是围绕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题等;二是围绕教学研究的教材教法分析、说课、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课例、视频案例等;三是围绕考试研究的复习指导、试题、考试分析等,多按年级分布在各学科协作组中。2017年7月西城区MOOC正式启动,整合师训资源进行自主研发和引进优质网络课程,满足了一线教师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西城区MOOC现有49门课程,初步实现了在职教师学习与评价一体的构想。

研修网开通后先后接待了包括台湾在内的辽、津、冀、沪、渝、鲁、晋、苏、蜀、粤、桂、藏等20多个省市教育界同行的专项考察,交流和推广经验,在服务本区和北京市部分区县的同时,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十几年来持续对我国边远贫困地区如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和赤峰、贵州毕节、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等地展开远程支教,上述地区有5000余人注册并使用西城教育研修网。

完善工作机制,赋能研修活动

西城教育研修网的运行与发展,得益于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从西城区教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到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研修网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再到各中小学由校级领导主抓的网络研修机构,形成了行政牵头、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推进网络工作的格局。西城区教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推进研修网建设的各项工作。区教委每年拨付专款,保证研修网的运行、建设、发展。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制定研修网专项工作计划,使研修网建设与应用有序推进;每年召开若干次研修网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培训会、专项调研会;将研修网工作明确纳入教研员工作职责,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制度、评价和奖惩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培训制度等。

研修网上混合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教研员在网上发起话题、组织教师进行延伸阅读和围绕报告(讲座)开展的混合式研修活动,也有开展备课、观课、评课混合式研修活动,借助研修网,教研活动得以前伸和后延;既有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系列化研修活动(以任务推动、持续跟进、同伴互助、区校联动、混合研修为特色),也有基于视频案例开展混合式研修活动(借助于课堂观察技术、课例研究等方法开展的改进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视频案例上传到研修网,继而围绕该视频案例开展观课、评课、案例分析等网上研修活动)。视频案例和西城MOOC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随机抽取2018.2.14~2018.3.15时段,数据显示:研修网积累了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全区1.5万教师,工作日访客数在1500~2500个/工作日,浏览量在20000~35000次/天,访问次数在3000~5000次/天;访问量以周为单位周期性变化,工作日显著高于双休日,寒暑假访问量最少,符合教师的工作周期规律,说明研修网已成为本区教师学习和工作方式的一部分。

厚植优化根基,反思助推发展

研修網突破传统区域研修的时空局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式研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显性化、个性化。但其问题也显而易见,如教研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网上共享资源的数量质量良莠不齐、优质资源提供者的著作权保护需要技术支持、用大数据支持形式多样的教研诊断还有待加强、教师深度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此外,需要建构科学合理的教研评价体系,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研修活动质量监控;持续推进研修创新发展,需要格外关注和重点加强网络安全等问题。

研修网彰显互联网思维和时代特色,实现了信息时代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外的共享。未来将继续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优化主体多元、渠道畅通、方式灵活、资源丰富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广泛开展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观摩式等多样化应用,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打造有西城区特色的研修文化,积极利用5G技术稳中求进持续推动西城现代教育的优质、均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张宝. 坚持教育创新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西城教育研修网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M]. 实践走在理论之前:西城研修一体十年回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17-324.

李耀民. 西城教育研修网: 构筑交流平台引领教师成长[J]. 北京教育(普教),2012(5): 37.

齐渝华,李耀民,彭波,关晓明. 开展区域网络研修,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西城教育研修网”的教师网络研修为例[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10): 22-24.

猜你喜欢
西城协作组西城区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张掖西城驿遗址2014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
福建省已有23家种猪企业成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
211303 The prediction of early mortality in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SinoSCORE versus Euro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