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边主义共渡全球时艰

2020-12-28 02:12梅冠群
全球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疫情

梅冠群

2020年9月23—2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全球智库峰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战胜疫情、携手共进”。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00多位前高官、知名专家参会。与会专家围绕当今世界格局、全球治理困境、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国际经济形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美关系调整推动世界格局变化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之变。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前总理吴作栋认为,中美已成为战略对手,双方的摩擦和冲突正在从贸易、技术领域逐步向金融、地缘等领域延伸,在南海、台湾甚至可能爆发军事冲突。

关于如何认识中美关系的变化,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认为,当前美国面临十分突出的贫富差距、社会断层、种族人权问题,内部问题被外部化,影响到中美两国关系。美国不应过度渲染其民主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对立,强调非客观的意识形态因素,这只会导致美国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下降,而是应“更谦虚地看待自己”,聚焦解决国内突出问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主任傅莹认为,美国自身陷入困境,心态又傲慢自负,对内治理失能、对外缺乏合作,美国右翼试图通过脱钩推动战略意图,以零和方式实现对自身霸权的护持。

如果中美之间出现冲突和对立,各国均表示不希望“选边站”。吴作栋认为,如果中美两国出现冲突,对整个亚洲将是一场灾难,新加坡将难以自处。福田康夫指出,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邻国,美国是日本的同盟国,日本希望同时与邻国和盟国保持良好关系,不愿处于“选边站”的两难境地,愿意为缓和两国关系提供帮助。

关于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福田康夫认为,中美关系不同于过去的美苏关系,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是相互分割的,但中国与全球经济已经融为一体,甚至中美两国在经济社会上也已深度交融,这一因素极大牵制了中美两国走向对抗。波兰前副总理科沃德克提出,2020年11月的美国大选可能成为中美两国改善的起点,尽管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间出现逆转,但双方都应从这一时点开始努力。

二、构建公平、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

与会专家均表达了对全球治理中多边主义力量衰落的担忧。曾培炎指出,当今全球治理出现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四大“赤字”,个别国家把国内问题外部化、政治化,加大全球治理从整体走向破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风险。吴作栋表示,在过去四五十年里,全球治理主要表现的是向心力,现在更多表现的是离心力。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当今全球治理中多边主义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大幅退步。傅莹认为,当今世界面临各种危机叠加局面,单边主义正在世界上重新筑墙、制造隔绝、开全球化倒车。

围绕未来要建立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与会专家达成高度共识,即要建立基于规则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科沃德克提出,全球治理应该是普惠的,未来的全球治理不应由华盛顿、布鲁塞尔、伦敦来主导,东亚、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傅莹提出,全球治理应该是基于合作的,不能用19世纪的思维来解决21世纪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各国要本着共同合作而非凌驾式的、排他性的理念来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创新。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提出,全球治理应该是基于规则的,现有国际机制和多边机构的改革也要基于规则,要区分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不能把国内问题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所长马斯洛夫提出,全球治理要具有创新性,要涵盖国际公共卫生合作、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自由贸易区等新的全球议题。

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过程中,大国应该发挥关键作用。福田康夫认为,构建新型国际合作格局最关键的是中美两国,稳定的中美关系直接关系到全球治理的稳定性。吴作栋强调“温和力量”的重要性,认为中美应通过“温和力量”共同建立正和而非零和、负和的全球游戏规则。科沃德克认为,法德合作在欧盟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美作为规模更大的经济体,可以借鉴法德合作方式,通过中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提出,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二十国集团(G20)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借鉴经验,在全球治理中发挥G20功能。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国际事务执行主任穆勒认为,完善全球治理不仅需要中美合作,欧中合作也十分重要。近期欧中关系出现一些摩擦,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互信。马斯洛夫认为,完善全球治理要提升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上合组织等现有国际机制的有效性。

三、加强国际卫生合作迫在眉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深刻改变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荣誉主席、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认为,疫情是全球变局的“加速器”,加剧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全球化中赢家和输家的鸿沟越来越大。WHO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认为,疫情正在加剧收入、阶层、性别等领域的全球大分化,并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

与会专家倡议,全球应高度认识国际卫生合作的重要性。黄坤明指出,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类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重大安全危险,凸显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相互依存的事实。应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国际议程的重要位置,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金兴钟认为,各国应坚持在WHO框架下开展合作,要坚持疫情信息的开放、透明和共享,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抗疫方面的援助力度,要建立疫苗研发应用的国际化机制安排。拉法兰批评美国退出WHO行为,认为在当前这一关键时刻应该强化和发展WHO。陆克文提出,现在全球已有9种疫苗进入到临床阶段,但是世界13%的富裕国家人口占有了51%的疫苗产能,在实现疫苗高效生产和公平分配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吴作栋、陈冯富珍建议,要建立“疫苗多边化”机制,希望各个国家都有公平获得疫苗的机会。

四、全球经济恐将遭遇“寒冬”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投资大幅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都受到了严重冲击。近期新冠疫情又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世界经济大幅衰退。曾培炎认为,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可能不单单是一场“暴风雪”,也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寒冬”。陸克文认为,新冠疫情正在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并将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关于全球应如何走出经济危机泥潭,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优化配置资源,妥善管控赤字;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三是改进和投资人力资本,使其更好适应数字化社会;四是完善全球社会保障体系。香港中文大学讲习教授刘遵义提出,从全球经济的长远考虑,要共同推动零关税、零贸易壁垒、零出口限制、零补贴的“四零”方案。吴作栋提出,要看到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变革的大势,希望各国在跨境电商方面加强合作,利用电商平台发展数字化多边贸易。

责任编辑:李蕊

猜你喜欢
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中小学学生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护
疫情中的我
抗击疫情
万众瞩目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被疫情改变的成语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