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腋路B 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2020-12-29 04:04李珂休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神经

李珂休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4 月期间的手臂手术者共96 例,术前麻醉均使用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进行麻醉治疗。对照组为48 例,年龄介于22 ~47 岁。观察组为48 例,年龄19 ~53 岁。对照两组的年龄、男女比例以及手术位置有可比性[1]。

纳入标准:患者的手术部位相同,本身并无其他的并发症,无过敏史,无感染状况、无认知障碍等状况。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50%,对照组为0.33%复合地佐辛。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各生命体征的检查与确定,后将患者的身体抬高,使之保持仰卧的姿势,头部抬高至45°,患者保持放松状态,面向检测面,舒展患肢,露出腋窝。选择穿刺点然后进行消毒铺巾[2]。使用超声设备对患处周围进行扫描,找出腋动脉,以此来确定后期需要加以阻滞的神经束位置。施针刺激外周神经,然后准备好注射器,延长针头。选择扎针的位置时,需要按照超神信号来确认,进一步在超声信号的指示下,完场方向以及位置的确认。神经旁下针,观察回针有无带血,无回血时将针抽回。然后对照组注射浓度为0.33%罗哌卡因,然后观察组在皮下注射定量的地佐辛与浓度0.50%罗哌卡因混合液,所有麻醉操作均由同一位麻醉师完成[3]。

1.3 观察指标

麻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起效时间指注射药物完毕后直至患肢阻滞区痛感消失(注入药物后每分钟均要测试神经支配区针刺痛感)之间的时间间隔。镇痛维持时间的判断:患肢痛觉消失直至术后主诉切口开始疼痛。

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判断:注入药物后运动阻滞起效开始至运动功能达到阻滞前程度(使用Lovett 肌力分级进行评估,肌力≥4 级)[4]。

观察麻醉效果:注射药物后20min 时经针刺法检测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程度,无痛为优;轻微疼痛且需加用镇痛剂辅助药物为良;达不到手术要求,需要进行全麻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起效、维持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中,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对照组浓度为0.33%,观察组为0.50%。麻药的起效时间对比,对照组长于观察组。运功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短于观察组[5]。镇痛维持时间对比,对照组短于观察组。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关于运动恢复、阵痛维持以及麻醉起效时间比较(±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关于运动恢复、阵痛维持以及麻醉起效时间比较(±s)

运动功能恢复时间(h)对照组 48 13.18±1.14 6.83±1.20 5.42±1.07观察组 48 8.15±0.90 8.92±1.07 7.15±0.91 t 23.998 9.007 8.522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镇痛维持时间(h)

2.2 麻药效果

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n(%)]

2.3 不良反应

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发炎、呕吐、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对于阻滞麻醉而言,其往往使用在上肢麻醉,在临床上,一般使用以下方法:锁骨上、腋路和肌间沟,对于腋路来讲,其和其他路径进行对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安全性较高,与此同时,不容易发生气胸的情况,所以,一般使用在肘部、前臂、手部的手术中,然而,一部分肌皮神经,一般从腋窝外侧发出,所以,会产生阻滞不全。除此之外,由于超声的出现,进而确保麻醉的质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显著的效果。使用罗哌卡因,主要是利用其特性来对神经元的异常信号加以阻断。随着麻药浓度的增加,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缓慢,这一现象有可能会导致后期医生作术后评估时不准确。针对两组实验者后期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时发现,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好于单纯0.33%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可加快神经阻滞速度,满足手术镇痛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神经”病友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