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2020-12-29 04:04房娜李平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灌流有机磷中毒

房娜 李平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病主要是采用胆酯酶复能剂、抗胆碱药物等治疗,虽然能够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率,但仅能达到67%~80%,难以获得理想效果[1]。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借助具有吸附作用的设备将血液中内源性或外源性蛋白结合率高、相对分子量大等毒物[2]。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展开相应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3 月在我院接收的60 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口服农药急性重度中毒,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与对照组30 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7.06±2.79)岁;服用量30 ~150ml,平均(53.12±3.01)ml。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3 ~78 岁,平均年龄(57.08±2.55)岁;服用量30 ~150ml,平均(54.01±3.41)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入院后接受彻底洗胃、利尿及导泻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每日静脉滴注4 ~6g 氯解磷定,直到症状消除,并给予小剂量间断静推阿托品,每小时0.5 ~2.0mg,维持治疗,对于存在脑水肿患者,予以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血液灌流治疗:使用血液滤过机(德国费森4008B),行股静脉单针双腔管穿刺,创建血管通路,给予肝素抗凝,血流量保持每分钟200 ~250ml,灌流时间为2h,操作完成后行肝素封管。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 Ⅱ)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分为30 分,得分越低表示生存质量越佳,同时记录生存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2)炎症反应: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3)预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PACHEⅡ评分、昏迷时间、脱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28(93.33) 10.36±2.14 13.14±3.01 7.86±2.55对照组 30 20(66.67) 19.30±3.47 20.72±4.13 12.47±3.56 χ2/t - 22.211 10.268 12.078 10.721 P -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生存率[n(%)]APACHE Ⅱ评分(分)昏迷时间(h)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比较(±s)

注:与治疗前对比,*P <0.05。

组别 例数 hs-CRP(mg/L) TNF-α(ng/L)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8.36±7.02 7.20±2.13 138.45±21.41* 41.06±8.10* 82.36±10.56 32.56±7.01*对照组 30 28.31±7.61 8.96±2.58 139.00±21.56* 50.62±9.12* 81.98±10.42 35.57±8.14*t 1.104 12.457 0.854 9.785 1.821 13.264 P 0.336 0.000 0.196 0.001 0.176 0.000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化学合成有机磷农药广泛应用,由于部分人对使用方法或管理不了解,导致使用不当,当有机磷农药经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机体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神经系统蓄积过多的乙酰胆碱,诱发神经持续性冲动,中枢神经中毒,甚至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危害到生命安全[3]。临床采用的常规治疗主要是给予阿托品与胆碱酯酶活性复能剂等药物,但胆碱酯酶活性复能剂无法对中毒时间过长的老化磷酰化胆碱酯酶产生活性,导致效果欠佳。

血液灌流主要是借助吸附装置,通过体外循环清除血液中内源性与外源性毒物,进而获得血液净化的效果。尹思懿[4]等研究中发现,血液灌流能够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综合征生存率,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张晓敏等[5]研究中提到血液灌流可加快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率、APACHE Ⅱ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优,表明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血液灌流可缓慢持续性将体内大分子毒性物质清除,并且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除率大等特点,通过吸附作用可有效清除血液中有机磷农药物质,加快血液有机磷农药浓度降低,使患者脱离危险期,进而缩短患者昏迷时间、脱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还能够快速清除机体内多余电解质、水分,进而平衡患者机体酸碱、水电解质[6]。相关研究发现[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当发病后,诱导炎性反应过程中会激活肺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6等炎性因子,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将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并发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 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考虑与血液灌流作用机制有关,血液灌流可吸附血清内炎症因子,获得良好的清除效果,并且可减少脂肪组织内有机磷农药向血液扩散,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hs-CRP、TNF-α 以及IL-6 等因子表达,从而阻断患者病情恶化。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与李岩等[8]研究结果趋于一致,由此也说明了血流灌注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阻碍炎性因子对组织损伤,造成恶性循环,减少临床病死率,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效果尤其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灌流有机磷中毒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毒
爸爸中毒了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天哪!我中毒了!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