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2020-12-29 04:04王欣姜蓉张润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吸入性呼气满意度

王欣 姜蓉 张润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调查发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比例在22%-65%,另外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支气管壁弹性较弱、呼吸道自主清除能力弱、咳嗽反射弱等现象,因此容易发生误吸,有较高的气道阻塞风险及吸入性肺炎风险[1]。正常的吞咽功能不仅是正常的送入食物过程,还可对呼吸道产生保护作用。因此,呼吸功能恢复对吞咽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针对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结合早期呼吸功能训练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我院80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 例,年龄40 ~78 岁,含28 例脑梗死患者和12 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男26 例,女12 例,年龄41 ~77 岁,含29 例脑梗死患者和11 例脑出血患者。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患者饮水时间在5s 以上,实验结果在1 ~4 级,病程<3 个月;③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配合研究;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咽喉及胃部疾病患者;②有理解困难、痴呆患者;③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患者;④气管切开患者;⑤病程>3 个月者。

1.2 方法

患者皆需使用药物纠正脑循环,为脑神经提供营养,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对照组主要应用吞咽功能障碍,①由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做吞咽功能训练,将患者口腔打开后,用医用棉签轻触软腭、舌头模拟吞咽动作,每天进行2 ~3 次,每次持续时间20min;②训练患者舌部肌肉,指导患者用尝试控制舌头进行画圈、伸展活动,每天进行2 ~3 次,每次持续时间20min;③训练患者的发音能力,观察患者发音的音调相对较准确时,开始引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由简单的单字逐渐向词组、完整句子的发音过渡,过程中还需指导患者练习防御反射,每天进行2~3 次,每次时间15min;④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耐受情况还可以给予低频电刺激疗法,一般保持1 天1 次,1 次20min 的治疗频率最佳。观察组除了上述吞咽功能训练外,在早期还需进行呼吸功能的相关训练,①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全身,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使胸部在吸气和呼气时保持不动,吸气时,尽力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尽力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重复数次,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一般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呼吸频率为7 ~8 次/min,每次进行15min;②有效咳嗽。患者呈坐位,指导患者缓慢深吸气,短暂憋气3s 后张口,腹肌用力并做爆破性咳嗽2 ~3 声,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呼出;③缩唇呼吸。保持坐位,指导患者用鼻腔吸气后,缩拢嘴唇进行呼气,尽可能的将呼气时间延长。每次进行20min 呼吸训练,每日2 次。

1.3 观察指标

(1)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①首先由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呼吸情况,发音情况、自主咳嗽能力、咽喉反应情况、头部躯干自主活动能力、意识清醒程度进行专业的评估,分数8 ~23 分;②然后使用3份5ml 饮用水进行连续性的饮水试验,期间医护需对患者的喉部情况进行评分,主要是咳嗽、哽噎、喘息等异常情况,分数5 ~11 分;③最后使用60ml 饮用水进行1 次饮水试验,分数5 ~12 分;SSA 总分18 ~46 分,以分数较高的代表吞咽功能较差。

(2)自拟问卷调查患者对吞咽功能治疗的满意度,总分100 分,问卷内容涵盖医护技能熟练度、服务态度、治疗环境等,以分数为分组依据,91 ~100 分为满意,61 ~90 分为一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式

2.结果

2.1 两组SS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SA 评分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SA 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SA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SSA 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44.02±6.37 23.41±4.26对照组 40 44.15±5.84 34.22±4.42 t-0.095 11.137 P-0.924 0.000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n(%)]

3.讨论

国内数据指出,成年人死亡的高危因素中脑卒中占比较大,具有发作急,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同时,脑卒中一般都伴有较多且复杂的并发症,使得临床治疗的实施面临多种困难[3]。最新数据显示,脑卒中的发生率飞速增长,仅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总人数在世界范围内已位列首位[4]。脑卒中不仅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其较高的治疗难度、较长的疗程还会给家庭增加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容易造成患者免疫力降低、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由于共用咽喉通道,均受延髓调控,因此,吞咽与呼吸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多数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原因导致肺功能减退,氧储备能力下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在食物尚未完全通过环咽肌时就因缺氧而被迫提前开放气道,引发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发生。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强化呼吸功能训练,可增强呼吸肌肌力、提高膈肌动度,从而提高肺活量、降低呼吸频率、增强肺泡摄氧能力,同时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提高气流控制能力及咳嗽反射能力,减少吞咽障碍所致的渗漏与误吸。吞咽功能训练始终是改善患者正常吞咽、言语交流最直接的途径,从既往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吞咽功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获得理想的恢复效果。如何提高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干预效果,是当前脑卒中临床的重要思考项目。根据文献及研究发现,呼吸功能与吞咽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患病早期给予患者对应的呼吸功能和吞咽功能的双向锻炼,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误吸程度,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吞咽功能治疗效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5]。

在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SSA 评分差异小,治疗后观察组的SSA 评分小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症状,在患者早期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对其吞咽功能恢复意义重大,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有效的改善了误吸情况,避免了吸入性肺炎、呼吸阻塞等严重后果。

猜你喜欢
吸入性呼气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