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9 04:04余可孟玉芝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抢救室危重纠纷

余可 孟玉芝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6)

急诊抢救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或慢性病急性发作[1],经抢救室进行初步处理,病情平稳后转送至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传统的口头交接班经常发生患者信息不全或遗漏、重点不明确和交接双方职责不清等问题[2],更甚至于患者相关病情资料遗漏在急诊抢救室、急诊化验室、急诊心电图室、急诊CT 室、患者抢救转运车上等情况,护士交接班时无据可依。针对以上情况,本院急诊抢救室制订了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分别采用传统的口头交接班模式和采用危重患者转送记录单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将两种转运方式导致的结果进行对比,从患者、家属和收治科室满意度以及转运过程中突发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将2014 年5 月—2019 年9 月我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危重患者1980 例纳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按住院号生成的先后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运用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组)和对照组(传统口头交接组)。观察组1000 例,其中男性527 例,女性473 例,年龄21 ~86 岁,平均年龄(54.7±3.06)岁。对照组980 例,其中男性502 例,女性478 例,年龄在18 ~92 岁,平均年龄(53.0±2.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护理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方法

2.1 患者选择

所有患者均经急诊抢救室转运住院。

2.2 护士选择

选择2014年5月—2019年9月就职于急诊抢救室护士28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2.1±2.05)岁,本科学历15 名,大专学历13 名。两组参与转运的护士相同,不存在人员变动。

2.3 对照组(980 例)采用传统的口头交接班方式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命体征、输液、药物、各种管道、皮肤、病历资料等,护士完全凭自己的记忆和患者当时情况进行交接,无需双方签字确认,无据可依;观察组(1000例)采用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进行转运,交班护士严格按照危重病人转送记录单上勾选内容逐项确认填写。

3.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的设计与运用

3.1 设计(见图1)

图1 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

3.2 应用

以上内容由转运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关情况评估、确认无误后填写,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与目标科室电话沟通,确认电梯路线后,方可转出。到达病房后,按照转送记录单内容逐一交班,经双方签字确认后交班者方可离去。转运护士回室后,将危重患者转送记录单与抢救记录单装订起来,存档。

4.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家属满意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收治病区的满意度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转运突发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

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结果

6.1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状况详见表1

观察组满意率为92.40%,对照组满意率为86.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状况(例)

6.2 两组患者,收治病区满意状况见表2

观察组满意率为95.80%,对照组满意率为84.0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收治病区满意状况(例)

6.3 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突发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详见表3

观察组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9.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突发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例)

6.4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详见表4

观察组纠纷率1.2%,对照组纠纷率9.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率

7.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的医疗保健意识随之增强,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维权意识也与日增长[3];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剧,老年患者增多,病情更为复杂多变;在这种复杂的状况下,唯有进一步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更好的完善自身制度和流程,才能做到“疏而不漏”,尽可能的减少漏洞,避免差错的发生。从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医患环境,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

院内转运对于急诊危重患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环节[4],抢救室患者病情大多复杂多变,转运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确保安全转运,提高患者、家属及收治病区的满意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是每一位急诊人的重要职责。急诊护士年轻化,参与转运的护士更是年轻,经验不足,易造成信息偏差甚至纠纷。传统的转运模式,仅采用口头交接,转运护士仅凭记忆和病人现实状况进行交接,容易导致交接不全和遗漏,甚至患者的检查资料遗漏在相关科室;一旦出现交接问题时,从而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责任不清。针对以上情况,本科室制订了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在转运护士填写转运记录单时,加深了对患者相关病情状况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是否转能转运患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转运护士做到心中有数,更有利于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转运前确认患者资料是否齐全,以防造成资料的遗失。达到病房后,与转运护士确认签字,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从而责任分明[5-8]。在一定的方面弥补了口头交接班的不足,起到了查漏补缺、责任分明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和收治病区的满意度,降低了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起到了双赢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抢救室危重纠纷
这样运动直接进了抢救室,还要切肠子,必须警惕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