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0-12-29 11:58李海军刘宇
高教学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专业认证新工科

李海军 刘宇

摘  要:以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开展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根据课程内容提炼了思政要素,形成思政内容体系。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实践,实现对学生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构建思政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标准化。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认证;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7-0183-03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politics and practice of are carried out for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ontent,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are refined, and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s founded.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implements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aliz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curriculum politics

一、概述

教育部于2017年正式推出“新工科”计划,并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指导性文件[1],为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相关研究实践,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改革的前沿领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国际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2],其核心是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3],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发挥越来越大的推进作用。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创新驱动等战略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二者目标一致,都落实到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4]。新工科提出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5]。工程专业认证对学生毕业要求在人文、社会及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通用标准。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使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實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年,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电气控制技术是我校农业电气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建设成为了自治区精品课程,在高等教育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以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本课程以建设一流课程为目标不断推进与改革的新机遇和必然要求。

二、研究思路

以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的为引领,结合新工科、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利用课程优势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评价方案等方面将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培育相结合,实现课程全方位育人,是本门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总体目标。研究内容与路线如图1所示。

基于产出导向的理念,在企业行业专家的参与下,确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任务,明晰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对应点的关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结合课程具体内容与授课形式,进一步提炼思政要素,形成思政内容体系。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实践,实现对学生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构建思政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标准化。

三、课程思政要素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思政要素,如表1所示。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一)项目式教学

将实验内容转化为项目教学内容,设计了低压电器拆装与测试、基本线路连接、PLC指令应用等单元项目任务。学生在项目中完成拆、测、装电器,电路设计与连接,程序设计与调试等活动,体会去绝缘、用工具、压端子、调程序、排故障等实体劳动,有了不同于一般验证性实验和插接式接线实验的感受,在工作态度、情感获得上有了极大地提升。单元项目的实施为课程设计大项目的操作奠定了基础。课程设计以工程实际控制问题拟定设计题目,同时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学生组建课题小组后,从接受任务开始,历经文献检索分析确定方案、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经仿真软件测试优化后进行电气控制柜的安装与调试、把继电器控制系统转化PLC控制系统再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参加课程设计答辩等环节,整个过程中需要团队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攻坚克难的主观能动性。如当电路出现故障时,学生从电路原理、电源、线路连接、器件质量等方面展开进行排查,不仅需要认真细致、耐心的态度,还需要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归纳排故的合理有效方式,大大提高了取得排故后的成就感、能力提升的获得感。通过对继电器控制与PLC控制两种方式的设计实践,进一步体会和理解计算机技术对电气控制领域起到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新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感。

(二)校企协同思政育人

利用在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之机,现场组织学生认识、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实际操作要求,观摩相应电气控制装置的组成和工艺,了解行业标准、深化职业意识,坚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兴趣。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结合企业生产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生产制度以及法规要求等进行生产案例讲解,如火电厂输煤系统控制、水处理系统控制等,使学生在深度理解所学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社会责任感,增强学习动力。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劳模、优秀职工先进事迹,让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熏陶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发挥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功能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视野、锻造学生人格。课程结合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组织开展了PLC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主动思维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参赛选手来自于开设学习PLC知识的专业,促进了农电、电气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模式。

申请学校与学院的实验设备与仪器自制、师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等项目,吸收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和工程实践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创新精神。建设了电气控制技术实验室,自制了开放式电气控制实训装置、大小球分拣装置等教学设备,使学生从发现工程实际问题入手,在讨论分析、动手实践等解决问题过程中挖掘科研潜质,体验知行合一、感受自身价值,提高综合素养。

五、思政评价体系建设

构建评教评学相统一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提供保障。细化过程管理与考核,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状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探索,激励教师敢于创新、思政育人。

学生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将教师考核、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对学生技能、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综合考量。平时成绩包含考勤、随堂问答、作业、单元项目等。课程设计由2-3人的小组共同完成,由设计表现、实践操作、答辩、说明书等环节综合评定成绩,考核既关注团队合作又突出个性特点。电气控制柜的安装与调试、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答辩PPT的制作按小组成绩评定,实际表现、原理图绘制、设计说明书、答辩汇报等按个人成绩给出。设计中明确提出安全要求、工艺要求、成本要求、环境要求等,让学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脚踏实地,把工程伦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理念贯穿其中。

任课教师课程思政从教学设计、教案、讲授、辅导等方面进行考量。明确每次授课的思政目标,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过程,将价值观培育、新闻热点、人文历史、职业素养等思政素材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根据学生回答、作业、项目完成情况及时答疑解惑,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科学问题的逻辑思维。对于电路绘制、线路连接、编程软件使用等容易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师示范、归纳比较、推优展示等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改进、追求卓越。

六、结束语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工程专业认证已经成为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的主要趋势,课程思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观念和能力,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6]。教师的思想境界、人文素养、敬业精神、授课状态、业务技能对学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以及教學条件,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将思政要素自然、隐形地传递给学生。课程思政的总目标不仅仅是一位教师、一门课程即可实现,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在课程群、教学团队等层面构建更高、更广的系列化思政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推进和创新性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13.

[2]中国工程专业认证协会.通用标准[S].

[3]张海云,李志永,等.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99-100.

[4]沈海波,周如旗,朱雄泳.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软件工程,2018(3):57-59,30.

[5]刘冬颖.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26-29.

[6]赵静静.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24-25,35.

猜你喜欢
电气控制技术专业认证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关于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①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WinCC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辅助教学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