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编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9 12:04石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0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应用

石焱

摘 要:为提高教育质量,探究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充分挖掘家乡丰富的资源,将民间编织与幼儿园教学结合起来,来构建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民间编织艺术的独特魅力,丰富幼儿的编织知识,使其在动手编制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达到美育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就编织材料的收集、编织方法的选用、编织操作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民间编织;幼儿园教学;应用

民间编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乞巧之乡的西和编织,是“乞巧坊”里的重要工艺品,展示了编织者的心灵手巧。西和编织品种类繁多,图案美观,形式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充分挖掘家乡丰富的资源,将民间编织与幼儿园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学习特点,来构建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民间编织艺术的独特魅力,丰富幼儿的编织知识,使其在动手编制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编织活动呢?

一、让幼儿了解编织的特点

西和的编织从功能上区分,有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从编织材料上区分,有草编、竹编、麻编、藤编、毛线编等,无论是哪种编制品,我们都能从展示中感受到作品简练整齐的纹路,凹凸起伏的精美造型。人们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条状物的质地与形态特征,编制成了美轮美奂的编制品。其中的一些简单编织方法可以为幼儿直接所用,有些像藤编硬材料的编织并不适合幼儿操作,我们可以用绳子缠包、扎绑的方式进行,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视角出发,创造出富有儿童气息的编织品来。

二、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编织材料

编织是长条物相互交错、插接、编织、勾连等方法来进行的手工活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用色彩明快的丝带、布条、毛根等粗而容易定型的材料,开展一些简单的编织活动。然后收集家乡的麦秆、高粱秆、玉米皮,把麦秆泡软,部分高粱秆和玉米秆剥皮,再辅助毛线、铁丝、牙签、木签等,开展幼儿自主合作的编织活动;最后投放了吸管、彩绳、粗毛线等,开展一些较为精细复杂的编织活动。每次活动尽可能投放有层次性的编织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编织的秘密。如在“编风车”的活动中,我们投放了皱纹纸、卡纸、报纸、海绵纸等,幼儿兴趣浓厚,对不同纸张编好的风车进行转动的比赛,激发了幼儿多次练习编织的欲望,让幼儿对纸质的特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有序开展编织活动

编织活动是一种手指间的艺术与活动,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动作熟练,双手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如果我们在编织过程中有一环错了,后面的编织会变得混乱不堪,所以在编织过程中,我们要反复提醒幼儿细心编对每一环每一针。在活动的开展上,我们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鼓励幼儿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和突破;在材料的使用上先宽后窄,先软后硬,逐步提高;在编织方法的学习上,有上下间隔编、“8”字编、编辫子、平结、织平针等编织方法,引导幼儿通过稀疏渐变、间隔变化、图案的组合等方法,编织富有创意的作品;在编织指导方式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后练习。如何让幼儿快速学会编织方法呢?我们常常用成品展示、朗朗上口的儿歌、编法图示、视频来帮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如在“编风车”的教学过程中,我示范了两次套接纸条的过程,好多幼儿对最关键的第三步总是接不上。我灵机一动,将编织的步骤编成了一首儿歌,很快小朋友们根据儿歌一个一个地都套上了。这次活动以后的每次教学中,我都非常重视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去引导幼儿编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幼儿在编织活动中掌握的程度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幼儿能自始至终细心编织完成作品;有的虽然知道编法,但双手配合不上,编得很慢;有的幼儿用心编上两行就坐不住了,后面的乱编一起,导致作品乱糟糟的不成型;有的虽然编对了,但编条拉不紧,堆在了一起。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教师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根据幼儿的表现做出积极的回应。我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幼儿可以用强带弱的方法指导,有的幼儿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示范,以恰当的方式教幼儿练习,掌握编织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环创、作品展览的形式,让幼儿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

四、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编织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助力。在开展幼儿编织活动之前,我们向家长发放了编织调查问卷,让家长了解幼儿编织活动的内容及目的,为开展活动提供了支持与帮助。编织活动中,一些简单的内容,幼儿在课堂或利用区角活动的时间就能完成。有一些活动,虽然课堂上学了,但部分幼儿经过多次的练习,还是不能很好地应用,这就需要幼儿通过个别化的学习来完成。如“编辫子”的活动中,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对双手交替分股编的技能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我在班级群里与家长取得了联系,让家长一对一地去教孩子编辫子,不到两天时间,孩子们都会编辫子了。另外我们还利用亲子活动,开展“麦秆编灯笼”的编织活动,家长与孩子们的参与性很高,亲子之间配合得很默契,每个家庭相互学习了民间串门帘的好方法,增进了家园友谊,推进班级编织活动的开展。

我们在幼儿园编织活动中引入了民间编织艺术,让植根于生活的编织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为幼儿园编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方式不仅让幼儿提高了双手协调能力,还让幼儿更进一步理解了物體间的空间关系及规律排序的造型美。同时形成了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个性品质,对民间编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李婷.幼儿编织活动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3).

注:本文系2019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和乞巧园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GS[2019]GHB157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学应用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