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乞巧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2020-12-29 12:04刘应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0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刘应芳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智慧的结晶,把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阶段,让幼儿从小去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目前传统文化走进幼儿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乞巧文化是流传于汉水流域的优秀文化,针对西和乞巧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西和乞巧;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渗透已经成为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这项内容要从幼儿时期进行良好的渗透,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西和乞巧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能够将乞巧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西和乞巧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西和乞巧文化概述

乞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多地都得到了一定的流傳,因为年代比较久远,所以保留得并不完整。目前乞巧在西和及周边的地区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了淳朴的歌曲和丰富的舞蹈等内容。乞巧女儿节时间长达七天八夜之久,活动也会涉及诸多环节。内容涉及民间传说、音乐舞蹈,还有对生活的期盼等。乞巧节中其实蕴含了人们的一种审美和一种传统的美德。西和乞巧中传承着历代中国女儿的梦想,也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西和乞巧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丰富的内容都可能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乞巧文化融入幼儿的教育中能够进一步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也能够培养幼儿从小对于生活的热爱,有效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幼儿教育的内容越是接近幼儿的生活就越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学习效果也自然会更加理想。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将幼儿园教育和西和乞巧文化进行结合,塑造民族精神文化底蕴,发挥民族文化价值,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西和乞巧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西和乞巧文化中课程资料的收集和筛选

为了让西和乞巧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有效应用,首先需要组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于西和乞巧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一定的整理。这时候应该积极地联系幼儿的家长,让家长认识到学习这些民俗文化的真正意义,同时鼓励家长一起通过网络、采访和翻阅书籍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整理后对于内容可以进行分类和筛选,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进行适当的课程资源引入,从而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让西和乞巧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渗透和传承。比如西和乞巧文化中的刺绣女红,我们可以带着幼儿去欣赏这些刺绣女红的作品,让幼儿从小了解劳动的可贵之处,也可以借此带领幼儿完成一些剪纸的手工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等。

(二)培养幼儿对于西和乞巧文化的兴趣

为了让幼儿真正走进乞巧文化、感悟乞巧文化,教师需要逐渐培养幼儿对于乞巧文化的兴趣,使其能够真正体验到其中的魅力。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出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给幼儿一些直观的体验,比如可以利用乞巧文化进行幼儿园廊道或者班级墙壁的设计,像是展示乞巧文化中那些舞蹈的照片、剪纸和女红作品的照片,还有流传下来的一些诗词歌赋图片等,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幼儿欣赏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幼儿在耳濡目染中能够逐渐对乞巧文化形成一种认识,能够进一步感受,并且还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善于借助乞巧文化中的一些神话故事来吸引幼儿,可以为幼儿讲一讲七夕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愿意进一步去了解乞巧文化。

(三)带领幼儿实践感知乞巧文化节

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积极地利用特有的乞巧文化节日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带给幼儿一种耳濡目染的效果,让幼儿能够在感受节日的气氛中获得一些收获。乞巧文化节包含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真正融入节日的歌舞中,感受其中真挚的情感,也可以组织幼儿在晚上观看那些未出嫁的姑娘集体的祭祀活动,祈求巧娘娘能够保佑自己聪慧和幸福生活,进而让幼儿也能够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中国是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乞巧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幼儿的民俗文化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继续挖掘乞巧文化中的元素,积极地融入幼儿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吴萍.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幼儿教育之中的新模式[J].神州,2019(2).

[2]李金峰.西汉水上游民俗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旅游华丽嬗变:基于陇南西和县乞巧民俗的考察[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1).

[3]蒲向明.西汉水上游乞巧民俗的地域文化蕴涵初论:以礼县祁山镇西汉村的调查为支点[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

注:本文系2019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乞巧园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570。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