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020-12-29 12:04冯璐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0期
关键词:大班亲子家长

冯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一)研究目的

大班阶段是幼儿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情感认知水平的提升,其对于符号、声音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也不断发展,并且对于符号、声音等所对应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也开始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描绘、解释客观世界。为了在幼儿发展的这一关键阶段,引导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更上一个台阶,适当开始早期阅读是十分重要的。

早期阅读就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是在幼儿处于学前阶段时凭借色彩、图像、文字的变化或成人形象地读与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通常表现为阅读图书的积极性、辨认文字的能力和一定的理解能力等。针对大班幼儿做好早期阅读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的发展,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并在阅读的氛围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具体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永登县新城区幼儿园大班幼儿及其家长。

方法:(1)观察法:在相关自主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跟踪和相关的记录。(2)问卷法:问卷调查家长的有关教育观念,对幼儿早期阅读功能的认识,对幼儿书籍的选择和指导方法等方面的情况。(3)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跟踪分析幼儿早期阅读对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和指导方法等情况。(4)行动研究法:针对大班幼儿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培养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教师依据教育学相关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对大班幼儿的阅读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幼儿早期的阅读偏好,以及在不同读物中形成的阅读体验;对阅读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幼儿与阅读环境的互动效果;对阅读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幼儿在阅读方式上的自主选择;对家长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亲子阅读方式。

三、研究的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发现,在家庭教育中,86%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扩大孩子的识字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而家庭阅读所选择的书籍类型中科普读物占20%,智能训练类图书占43%,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占34%,其他占3%,这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在阅读内容选择中,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而这其中还包含对孩子拼音、写字能力的训练;通过与幼儿的个别访谈,可以发现幼儿对多元阅读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角色扮演阅读活动、戏剧和情景剧表演阅读活动、标志阅读活动和想象阅读活动等方式,在幼儿心中的排序都是十分靠前的;通过观察对幼儿与阅读环境的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图书角、区角中投放的故事类、科普类、图画类的绘本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发其阅读动机。

四、研究的体会

上述调查分析能够初步了解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基于此,笔者根据调查研究体会,对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化相关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动机,让幼儿主动拿起书翻看,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探索、感知客观世界,积累阅读经验。幼儿园应根据早期阅读指导要求,采用多种手段优化阅读环境:(1)开辟读书角,形成舒适、温馨、充满书香的阅读环境。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图书角,即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开辟一角,同时避免光线太强,有条件的话可以设计护眼灯,保证孩子的视力健康;以欢快、明亮、温馨的色调作为装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产生愉悦的情绪;根据孩子身高调整书架高度,方便幼儿自由取用喜欢的图书,同时也能够保证孩子有序归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矮凳、地毯等為孩子提供座位,让孩子在席地而坐中体会阅读的自由。(2)根据大班幼儿的阅读喜好选择并更新书籍。幼儿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早期阅读指导中,应该以兴趣引导为主,避免出现强迫孩子阅读的情况,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能够主动阅读。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需要对大班孩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孩子的阅读喜好,并根据相应的比例,选择故事、科普、图画等类型书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认字、书写能力,在书籍选择上有所侧重,让孩子在阅读中完成早期的知识积累。(3)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将阅读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在早期阅读培养中,教师应确保阅读能够“无孔不入”,融入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中。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在课后安排一定的自由阅读时间,如利用孩子每天入园到正式开始活动前的时间,可以进行自由阅读,在离园前,等待家长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在饭后睡前可以进行短暂的阅读等,让阅读成为一种日常,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效果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针对大班幼儿早期阅读需要,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加强对孩子的指导,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孩子的阅读积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语言课程教学指导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孩子的语言表达,打好孩子的语言基础,并提高其阅读能力。例如,在大班语言《妈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孩子出示诗歌内容,并要求孩子在朗读中识读汉字“妈妈”“太阳”“月亮”“星星”“春天”,根据诗歌的情感体会妈妈的爱。阅读过程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引入,教师向孩子提问:这首歌里唱的是谁?你觉得妈妈好不好?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妈妈好呢?在完成回答后,出示《妈妈》图文并茂的课件,师、幼齐读诗歌,并完成对诗歌内容的解读,让孩子从诗歌的类比中感受妈妈的爱;设计游戏巩固复习诗歌,要求孩子分组抽出字卡,并根据字卡上的提示复习诗歌句子,如抽出太阳字卡,教师问谁能把诗歌里有太阳的句子找出来。这样的语言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参与性,让孩子不仅能够学习其中的语言知识,还能够体会语言的乐趣,提高阅读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孩子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分组合作,进行戏剧表演阅读活动、角色扮演阅读活动、想象阅读活动和标志阅读活动,让阅读突破对文字、图片单一的视觉体验,让孩子在多元活动中提高阅读趣味,拓宽阅读范围,提高早期阅读效果。

(三)重视家庭阅读,打好幼儿早期阅读基础

亲子阅读是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相较于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家长应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则能够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在家庭早期阅读指导中,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理念,即一方面全面认识早期阅读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则打破单纯以知识学习、道德说教为目的的阅读倾向,将兴趣的培养作为亲子阅读的重点。其次,家长应不断优化家庭阅读的物质环境,例如,尽量选择纸张好、字体大小适宜、色彩鲜艳、形象清晰生动,以图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或图文并茂的读物,确保书籍质量;每天与孩子约定阅读时间,并与孩子一同坚持;开辟一個相对安静的阅读区域,在指导孩子阅读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孩子自主管理阅读区域的能力,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家长还应注重对精神环境的营造,即家长要为孩子树立阅读榜样,不仅要与孩子一同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还应该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广泛涉猎、专心阅读,向孩子传递阅读的力量。再次,家长应制订科学的亲子阅读计划。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但常常是“三分钟热度”,缺少切实可行的计划,导致孩子的早期阅读无法有效坚持,这对孩子的阅读积累以及心理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针对此,家长应在摸索中逐渐形成符合孩子实际需求的阅读计划,其中包括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明确阅读计划的目的,尽量细化计划内容,并根据孩子的成长过程灵活调整,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并且同孩子一起有条不紊地实施计划。然后,采用多样化的亲子阅读方法。在早期阅读中适用于亲子阅读的主要有:朗读感受法,即家长结合图片与文字,声情并茂地朗读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的起伏、人物的变化进行灵活转换,提高故事的吸引力,加深故事的印象;观察理解法,即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读物中的形状、色彩、形象以及图画等内容,探究彼此关系,分析其存在的意义,以培养其理解能力;问题情境法,即家长可以根据书籍内容为孩子提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或者天马行空的问题,让孩子在回顾生活、展开想象的过程中拓展思考;睡前听读法,即在孩子睡前,家长可以引导其自主阅读故事,或者与孩子一同听故事音频等,让孩子在睡前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熏陶。最后,开展延伸教育,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以及阅读思考。大班孩子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家长应根据当前阅读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启发孩子进一步阅读思考,并通过阅读帮助孩子完成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陈青,蒋丹丹.大班家长早期阅读材料选择状况的调查与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53-155.

[2]庄秀萍.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165.

[3]侍云.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58-159.

猜你喜欢
大班亲子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家长请吃药Ⅱ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