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药学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

2020-12-30 02:23李心雨刘青广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药学院药学车间

李心雨,刘青广,唐 婷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1]。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培养出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2]。在如今深化改革、创新本科教育的背景下,药学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3]。当前,我国正从制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从仿制为主走向创新为主,重点部署创新药物研发,这对药学高等教育和药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药学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期许。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机制,协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高素质专门人才。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现状,将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运营管理实际相融合,形成优势互补[4],以学校为中介、企业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教师授课、企业领导授课和车间见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后期深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在很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悠久历史,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比较健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德国1948年开始就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这是德国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双元制中,一元是指学校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另一元是指企业所承担的培训工作,这种模式非常重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了专业教育的实践性[6]。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及相关岗位,参与制订学校教学计划,并派专业人员进行课程教学及职业规划指导,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途径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药学院现有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制药工程4个专业,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的需求,药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多种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目前我校药学院与6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6所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1.1 明确学生专业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药学院本科生就业领域主要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院,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根据企业人才要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等,在对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岗位知识、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各高校、医院、研究所、药品企业共同讨论后,药学院修订了2019年版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通过在校专业课学习,对药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技能要求和发展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企业选派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讲授专业理论基础上引入与课程相关的企业项目。学生学习药厂车间药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制剂车间生产管理及现代化提取车间的自动化控制等相关岗位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1.2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药学院任课教师多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学校与企业进行横向课题合作,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车间学习。教师在车间学习,一是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实习工作,也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二是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掌握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研发、生产、质检过程的具体要求和步骤;三是了解新药申报和最新药品生产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药学专业是培养具备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性专业知识教育,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习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开展校企合作,学生进入企业车间实习,从实际生产中了解药品生产、检验、流通和研究等环节。这种理论知识教学与车间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好操作技能的药学专业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药学院与企业采用“0.5+0.5”合作形式。即0.5学年(大三第二学期)培养期,由企业高级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不仅训练学生操作技能,还提供就业规划指导;0.5学年实习期,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仪器及试剂,让学生参与提取、制剂等车间生产流程,进一步了解岗位要求和责任。与原有育人模式相比,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增加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接触,有助于他们更快适应职场和社会,缩短就业后与企业的磨合期。

2.2 确定班级课程体系

我院与新疆维吾尔药业对校企合作班级课程进行多次修订和完善,按照“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术能力相对接”的课程建设思路,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即通用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课程模块。通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职场实战、职场沟通、职场礼仪、职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企业生产研究现状,开设现代化提取车间自动化控制、制剂车间生产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注册法规介绍、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课程,由企业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向学生讲授相关内容。综合课程模块也称为实训模块,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既丰富了企业人才储备,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落实校企合作制度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着不同的目标,部分学生想毕业后参加工作,部分学生想考研继续深造,所以进行人才培养时要对学生的需求有一定了解,有侧重点地进行培养。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和发展规划落实校企合作制度,明确分工,切实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详细的分工,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否则校企合作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让学生真正进行学习和实践。对学生授课的企业教师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并且定期督导听课,保证教学质量。

3.2 改革学生企业实习机制

由于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GMP规定,进出车间都有严格的程序,保证车间洁净度。学生进入车间实习实训,会对药品生产秩序和车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使得企业实训教学成本提高。所以,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于实训内容、实训时间等的安排,学校要与企业充分沟通,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车间要求等方面培训,尽量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干扰。开展校企合作,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和企业文化培训。针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开发课程,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方面都能满足岗位需求。

3.3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对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索,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目前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仅愿意提供实习场所,不愿意花太多精力与时间参与人才培养。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在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形成循环互惠模式。即学校专业培养与学生职业规划相适应、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专业技能相适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这种培养模式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奠定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结语

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受企业欢迎程度,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指标[7]。在医药发展新形势下,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是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企业和医院等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承担教育重任。

猜你喜欢
药学院药学车间
《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天然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冠状病毒专题)回顾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立体化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成果简介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寄生植物锁阳种子萌发方法及愈伤组织、初生吸器诱导研究
招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