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护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20-12-30 02:23梁曼诺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精神

梁曼诺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1149)

1 抗疫精神的内涵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020年1月25日,我国成立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升级防控响应级别。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持全国一盘棋。病毒肆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人民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精神,笔者定义为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家国精神;是顽强不屈、不辱使命、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是互惠互爱、人道援助、大国担当的国际主义精神。

首先,在灾难面前,我们所有人都同呼吸,共生死。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每一个人都勇敢地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去做自己家园的建设者和保护者。英国剑桥大学博士马丁·雅克曾说:“中国人信仰的并不是外力,而是那种团结之力。”其次,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数以万计的无名英雄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他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坚忍不拔,顽强地同病魔抗争到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身躯支撑起了“中国脊梁”,中华民族的伟大正是由亿万个看似平凡的中国人凝结而成。最后,在全球抗疫的当下,中国及时向有困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向世界积极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方案。这彰显了负责任大国践行诺言的务实与担当、面对困难的大爱与大义,丰富了国际主义精神的内涵。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发表《携手抗议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球战疫中国策,为各国防疫工作树立了新标杆。新标杆的背后,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将人民康宁放在首位的政治自觉,是一个东方大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行动自觉,是新时代大国崛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典范。

2 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护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在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工作。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卫生高职院校一定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办学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现专业特色、增强职业自信相结合,引导广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历练自己、争当人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国近两万护理人员驰援湖北,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不负重托,以医院为战场,用白衣作战袍,不畏病毒,不惧生死,把病人当亲人,用行动践行初心,彰显了“白衣天使”佑护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牺牲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展示了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的光辉形象。“专业与人文携手,技术与爱心并重”是护理人员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鲜明旗帜。我院护理系将继续传承护理学科特色,精心培育护理人才,将专业技术和人文情怀根植在未来无数的抗疫土壤中,让其开花结果、造福临床、为民效力、为国解忧。

3 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护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3.1 加强课程思政

近年来,各高校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各类课程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这一精神,积极开展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

卫生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拥有坚定政治信仰、崇高职业精神和优良职业素养的医学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更应顺势而上,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拥有过硬心理素质、精湛专业技术、高效照护疗效的护理团队。从防护流程梳理、防护措施完善到防护指南构建、防护用具革新,从落实医嘱到生活护理,从隔离病房、环境改造到方舱医院建设,从呼吸机监护、中西医防护、生命体征观察、导管维护、危重症抢救到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康复期训练……无不彰显着专业的力量和百炼成钢的本色。护理队伍中既有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管理者,也有许多刚刚参加工作、稚气未脱的“95后”和“00后”。护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素材,鼓励护生把护理工作当作终生奋斗的事业。只有神圣的职业信仰、高尚的意志品质和无畏的责任担当,才能让这些跨越年龄、地域的护理工作者团结一心,鼎力合作,与病魔对抗,护病患健康。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护理接班人,一定要帮助护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三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3.2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将抗疫精神融入教学内容,通过专题教学、主题宣讲和撰写战疫故事等方式,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教师讲授“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内容时,可以让护生通过抗击疫情分析“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胜疫情,给予中华民族力量和信心的正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在讲授“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以此次疫情为素材,结合历史上发生的各类灾难,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国与国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直面危机,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不仅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中国为各国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成为国际共识。中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推进新型国际关系,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共迎挑战发挥了重要的导航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涵盖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诚信教育、在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崇高人生理想、科学应对人生各种挑战等专题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教师在课上开展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教育,树立道德楷模和学习榜样,激励当代大学生奋发有为、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抗疫期间青年一代勇挑重担,前赴后继,众志成城。他们是日夜奋战在防护一线的白衣战士,他们是不幸感染肺炎、乐观镇定隔离治疗而不辍学业的莘莘学子,他们是基层社区联防联控的民警、监测员和志愿者……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贡献青春力量,谱写人生华章。

3.3 推动实践教学的因势开展

注重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践教学既要利用好思政课的实践学时,又要积极加强社团建设和护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真正实现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赤诚仁爱的生命关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增设“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课,设计“肩有大任”“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行有大德”专题教学活动,充分调动护生的参与积极性。护生通过课件作品展示、主题宣讲、绘制手抄报和分享护理前辈的事迹等方式,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牢记于心,立志使自己的青春奋斗与民族的复兴同频共振。抗疫期间,我院护理系志愿者率先垂范,主动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承担引导和组织返城务工人员体温监测、隔离登记等工作,为社区街道联防联控贡献力量。

3.4 延伸网络课堂

疫情防控阶段我院师生不能如期返校开学,为保证医护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纷纷通过微信群、蓝墨云班课、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不同教学平台,以网络直播方式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思政部教师积极落实让全国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课的工作指示,深挖思政课教育教学素材。通过战疫小视频、战疫英雄汇、战疫大事记、战疫大家谈等教学环节,感知中国力量,感叹凡人壮举,培养护生责任担当意识,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生动实践。师生打破空间束缚,在线上课堂围绕同一主题交流心得感受、共同探讨问题、抒发真情实感,无形中营造了浓郁的思政课氛围。课后,很多护生在网络上表达了对于线上思政课的真切体会,感受到了思政课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视野宽度、情感温度和实践效度,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护生纷纷表示要学习新时代护理前辈的英勇事迹,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