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武术文化的特征与高职院校武术文化建设策略

2020-12-30 05:0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基础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 201204)

1、前言

随着“十九大”思想的不断推进,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种传承和也是一种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体现。武术在长期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体现了十分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全民健身的理念,也从系统的时代文化进程当中,向着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实施延伸。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可以弘扬民族精神,还可以提高民族凝聚力。让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中国武术沉淀博大精深,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命脉,折射出了不一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武术也在潜移默化的延伸过程中,体现了民族的心理特征,展现了积极的作用。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武术文化,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到武术文化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加需要在武术文化的熏陶下,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并向着民族美德的方向实施延伸,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因此,中华武术文化的特征是哪些?对高职院校武术文化教育的作用是哪些?高职院校学生如何扎实基础成为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2、中华武术文化的特征

2.1、哲理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延伸,武术已经成为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从文化的角度,武术文化也被称之为武艺,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与此同时,也会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武术属于一项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竞技性,完成对抗与套路。武术的文化比较悠久,武术文化的教育特征比较的明显,体现了不一样的影响。练习武术不仅可以获得对应的愉悦感,还可以获得武术表演的美感。并且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现了很强的哲学性。从本质上看,人应该和自然之间产生一定的哲学本论表现,不仅需要形成神的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还可以为中国武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需要在武术练功的基础上,将人看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展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之后,需要将人的运动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根据时节的不一样,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式。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锻炼武术,达到强身健体的主要目的,提升修身养性的主要目的。感知大自然的一切,与大自然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整体素养增强的主要目的。

2.2、技击性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武术健身体现了很强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竞技性等原则。例如,太极就是在棚、履、挤等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延伸的。长拳就是在踢、打、摔、拿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发展的。在实际搏击的过程中,构建的打法千姿百态,原理性规律保持一致,攻击性的特征与其他的运动项目存在很大的不一样。

2.3、健身性

从中华传统的角度看,中华武术就是以一种运动的形式存在的。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武术练功不仅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锻炼,与此同时,强调的也是内行与外的重点。例如,太极拳就是根据太极的阴阳性,强调的“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等内容的发展需求,最终达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性。另外,还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延缓衰老的境界。

2.4、娱乐性

从中华武术的视角看,体现了很强的表现性,并且博大精深的内涵与武术本身的娱乐性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武术的娱乐性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从武术联系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得,并呈现到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之后,还需要大家在武术观赏的视角上,享受艺术性的价值,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另外,也可以将武术和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内容相互结合在一起,在相互的融合过程中,延伸娱乐性,提高武术的延伸性。并且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演变,人们对武术的健身和防身展现了很强的实用性的价值,并且存在的数量还在不断的递增,并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实施延伸。

3、高职院校武术文化教育的作用

3.1、精神本质内涵及武术文化教育弘扬作用

首先,从武术文化精神的内涵看,主要所展现的就是“止戈和平、整体为上、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样的精神引导下,形成了“止戈和平”的精神文化。武术的打不仅属于套路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体现了很强的武术精神。需要在武术形态的文化当中,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矛盾的向往性。“崇德重义”精神一方面需要把习武与道德涵养相互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需要在个体修身养性的基础上,提高攻击性,保持不懈的追求。

3.2、填补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塑造健康人格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祖国与民族的未来,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只有不断的加强青少年的品质与意志,这样才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的生活当中,高职教育由于过度的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就会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人文素养的流失。只有达到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可以甘于寂寞,提高定力。相反,就会越虚娇、萎缩。另外,还需要在武术的基础上,开发智力资源的价值,满足精神的需求。使用传统的武术稳定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从中华武术的视角看,已经形成了当前的武术精神,在传统的文化教育当中,体现了传统美德,体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武术精神文化需要在爱国主义美德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塑造。需要在习武者的基础上,保证人们的根本性利益。习武的精神生活值得宣扬,需要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需要在塑造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体现追求真理,强调独立人格的主要作用。这样就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文化教育,达到探索的精神,并满足独立人格的精神需求。

3.3、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实力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武术,就可以在“以武技之能,行道德之举”的基础上,将学习武术和个人的思想道德相互结合。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型的动作,强调对应的规范性,并锻炼学生的精神气。武术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可以将自己独到的地方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例如,长拳的“站如松、坐如钟”等,在高职学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稳健思想,坚定意志力。武术文化属于一种传统的文化继承,也属于民族文化源源不竭的动力。人民只有在继续战斗的魂魄上,延伸战争的基础,体现中华武术的繁荣昌盛。另外,也可以在提升民族自尊的基础上,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向着科学化的发展反向实施延伸。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武术课程,技击技术也可以将文化内涵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的文化,养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习惯。激发出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操,体现谦和、尊师的态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传授一些武林中那些行侠仗义的故事,以此将其中的爱国情怀进行发扬。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还需要在伟大理想的基础上,不仅锻炼自己的身体,还需要满足健全的人格,提高对应的素质教育,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4、高职院校武术文化建设策略

4.1、强调武术文化的特点

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其它的运动项目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体现在了日常的训练当中。将打和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武术中所存在的一种特性,展现了一定的魅力性,并不能一味的理解动作,需要在领悟性的基础上,提升武术的技击性,激发兴趣性,增强魅力。

4.2、营造武术文化的学习环境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武术传授的过程中,需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满足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延伸。首先,需要在课堂当中,展现引导者的主要作用,将自己理解的中华武术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需要根据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更加深刻与全面的基础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终,教师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中国武术的宣传性。也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让高职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中国武术的基本动作。教师也可以在学校组织运动当中,带领学生提高宣传,加大开幕式的表演力度,提高实践性的效果。

4.3、教学与社区融合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高职院校当中武术课程涉及的并不多,使用自己课余的时间,成立一个武术俱乐部,保持有效的支持。首先,需要在宣传性的基础上,提高武术的兴趣。在俱乐部当中就可以增强学生有效的交流空间,保持沟通的及时性,增加理解的深刻性。也可以在俱乐部当中,举办一个小型的比赛项目,让俱乐部的成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可以相互切磋,并在武艺的基础上,保持进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将武术的课程教学与当地的社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武术与社区相互结合,建立一个终身有效的发展理念。高职院校还可以培养更多的学生更好的为当地社区服务,让更多的居民都加入到武术的训练当中。另外,还可以聘请小区的武术高人,给学生讲解细节,提升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学的效率。

5、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武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达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共显。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需要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强武术文化的感染性。武术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软实力。接下来,高职院校的武术教育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需要在武术教育的渗透基础上,展现较强的历史使命,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基础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