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行动研究

2020-12-30 09:47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钱承红郜广存黎振海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品质元认知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钱承红 郜广存 黎振海

分数至上的功利主义教育,以及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单一评价,容易导致初中生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严重者会出现焦虑、厌学、退学甚至精神抑郁等现象。近年来,我校在副校长钱承红的组织和指导下,积极探索培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技术与途径,推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收效显著,现将其中的有益经验和教育同仁分享如下:

一、优化心育环境,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围绕“成长心灵、成就心愿、提升心理品质”的教育理念,学校优化心育环境,强化校本自主研究,系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心育科学原理,科学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1.成立心育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的心育领导小组,把培育学生的心理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建了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班主任、心育教师和部分学科教师,发挥专业精神和教育智慧,通过专题培训促进自身成长。

2.悉心打造心育课程群。充分发挥心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综合效应,形成生涯规划、反思团队、元认知干预、主题班会、生命教育、心理访谈等多种校本课程。“信念的力量”“学会合作”“做情绪的主人”“探寻人生的宝藏”“在反思中前行”等多节心理活动课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引领和名校示范作用。

3.完善各类心育设施。学校构建了内容开放、类型多样的学生心理成长服务体系,斥资20余万元,将心理咨询室扩展为悦青春心理发展中心,在保持原有功能室的基础上,增加了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室、个人辅导室等9个功能室。同时,努力挖掘校内外有利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各类资源,推动心育信息化、现代化。特色心育环境和专业师资队伍,为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科学引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1.在教育实践中引入后现代焦点解决理念。后现代焦点解决理念认为,人们都是健康而充满能力的,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即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在这一理念影响下,教师通过量尺问句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寻找自身资源,如:“你认为理想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如果理想的学习状态是10分,不好的学习状态是1分,你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是几分?这几分是怎么来的?”“如果让你的学习状态再增加1分或者2分,你打算怎样做出改变?”……

教师通过奇迹问句引领学生离开被困的现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觉、积极地追求美好。比如:“假如某天晚上你睡着时发生了一个奇迹,困扰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客观、透彻地看待问题,避免放大负面心理,进而以积极心态解决问题。

2.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元认知干预技术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外在因素是学生、同学、教师、学业成就、社会环境;内在因素是知识和情绪。外因用于预防问题,内因用于解决问题。为了避免低效干预,需要从整体出发,两种因素一起抓。

在系列元认知主题班会中,师生澄清了认知规律、上课走神的解决技巧、高效学习的方法、考试紧张的成因与解决对策、马虎的预防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和正向价值观,从本质上解决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助力学生成就优秀的自己。

针对学生常见的考试紧张问题,班主任依照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操作步骤,引领学生认识紧张的表现,比如考前过度焦虑、考场过敏性紧张、出现躯体性症状、学习效率下降等。班主任通过分析S(刺激点)、E(情绪、情感)、R(思维、行为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当S保持不变时,只要调整E,就可以得到积极的R。解决步骤为:逐一找出引起过敏性紧张、焦虑反应的刺激情境;按时间顺序依次训练,逐一脱敏;重建情感组织者,学会小程序放松,及时调控。

三、丰富活动形式,促进心育行动常态化

为了促进心育行动常态化,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校创造性地设计年级、班级心育活动,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收到良好的育人实效。

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心育专题讲座和倾听心语、解开心结、心育点滴行等活动,探索学科教学、学校活动、学生生活渗透心育要素的多样化途径,形成有特色、有亮点、育人为本、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多元成长的学校心育文化。

1.初二年级开展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八大智能测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天赋和潜能;通过绘制生命线、生涯彩虹图引导学生探求生命主题及生涯发展规律;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帮助学生找到其内心认定的职业方向;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帮助学生了解其与生俱来的性格;通过生涯体验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系列生涯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助力学生适应未来环境、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

2.初三年级开展“爱在心间·爱在信笺”活动。教师利用寒假为学生分别手写一封信,陪伴、鼓励学生走向中考。一名学生在回信中写道:“您的来信既是我的兴奋剂,又是我的定心丸,我需要您这样的导师!”一来一往的信笺,饱含师生情谊,表达爱、传递爱,使学生紧张的备考之路始终有爱相伴。

3.定期组织团体活动,共享心理生活。初三年级通过海报招募、自愿报名等方式组建“缓解焦虑小组”,每组10人,每周开展一次小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焦虑的成因,解读焦虑释放的信号,探讨调控情绪的方法,找到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积极行动。在初三年级开设心理课,从情绪、自控力、信念、压力管理、考试技巧、考试心态调整等方面,多角度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教育离不开心育,心育寓于教育之中。我校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顺天性、育英才,着力培育初中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品质元认知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元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