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探究学习关系的若干思考

2020-12-30 10:51广东省珠海市启雅幼儿园谢秋霞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幼儿园

广东省珠海市启雅幼儿园 谢秋霞

如何实现环境的教育作用是一个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幼儿探究学习与环境互动的内涵,思考目前幼儿探究建构学习与环境互动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究学习的教育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的缘起

孩子们从入园开始就在幼儿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幼儿的成长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但幼儿园环境在这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我园从2008年开始进行探究建构式课程的研究。探究建构式课程体系下幼儿的学习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鼓励幼儿走进生活,自主选择、亲自操作、主动探究、自由表达与表现,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观察幼儿探究活动,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指导幼儿的研究活动,和幼儿一起学习。如何让课程与环境相结合,让静态的物质环境成为有生命力的“活环境”,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使环境的创造和运用成为探究建构式课程的一部分,真正走入幼儿的生活是教育教学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幼儿园不断地工作学习中,我产生了一些疑问:我们精心打造幼儿成长的环境,将幼儿园美化得犹如一座城堡,但是幼儿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是否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其身心智育的发展呢?精心陈列、摆设好的环境是否能真正地促进幼儿探究学习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如果老师认为,只要孩子处于大自然中,这本身就包含着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大因素,那他就大错特错了。自然界中没有任何魔法能直接影响理性、情感和意志。环境是相对静止的,其本身并不能促进人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强调:“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日常要求都应该有利于引起儿童与周边环境的积极互动。”“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造和利用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层次丰富,幼儿可自由选择的、随时接触并参与互动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积极主动地互动中获得发展,强调环境的教育价值是整个教育中的重要要素。探究建构式课程的环境更应如此,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的提升。由此看来,精心陈列、摆设好的环境并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探究学习,环境的教育意义必须通过幼儿与环境互动才能显现出其价值。

二、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实现幼儿自主学习的关键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为幼儿实现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经常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当幼儿产生兴趣时,首先他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说明并尝试解决,如果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原有的知识经验就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或自行想出新方法解决,或接受同伴、老师、家长等人的建议解决,这样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会得到提升。

幼儿自主学习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形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会不断地适应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所以幼儿园环境不能一成不变,不能简单乏味。一成不变的环境既不能反映幼儿探究学习的过程,也不能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热情。

我们要从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总体需要出发,布局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实现环境的真正意义。环境教育目标和内容都是为幼儿自主学习做引导,使幼儿进入自主学习的预备状态,引导幼儿想学、愿意学,最终实现自主学。

(二)幼儿自由活动的约束

与教育活动其他情况相比,幼儿更加乐意与环境互动。与环境的互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自发的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同时也是自律的活动。区域活动都是有规则的,这些规则伴随着幼儿自主活动,因为幼儿对区域活动感兴趣而产生,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内在需求,往往更能被幼儿理解并接受,在自由活动中内化并实施。

(三)幼儿无意识的自我强化

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其与环境互动的基础。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补充和发展,新的知识经验在互动中形成,避免了简单的灌输式传授。因此,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得到的知识经验是幼儿的努力所得,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活动。这就要求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可探索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具体怎么选择、怎么操作、怎么探索则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来决定。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在无意识中得到强化与提高。

三、环境创设的误区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值得肯定的是教师为环境的创设花费了许多心思,投入了许多精力,然而因为对环境的教育价值存在片面、模糊不清的认识,当下幼儿园环境的创造和利用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环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脱离儿童的利益和需要

尽管教师开始关注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性,有意识地将幼儿的一些美术作品陈设到活动室中,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受教师的主观影响极大,幼儿的主体参与性不足。具体的表现为:在环境创设时,墙面张贴、屋顶挂吊、角落陈设等,全部由教师决定。

一些教师为了方便,甚至在孩子开学前就已经布置好该学期的主体环境,一个学期下来很少更换。幼儿的参与更多地表现在其作品是否展现在环境布置中,幼儿成为了环境的被要求者、观赏者,接受教师的安排。在环境材料的使用方面,部分教师唯恐幼儿对自己美化好的环境搞破坏,限制幼儿使用活动室的各种材料和设备,有时甚至将材料放置在幼儿伸手不能及的地方。

(二)环境脱离教学而存在

《纲要》对环境教育提出要求是为了引导幼儿园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但是部分教师却误解了其本意,盲目地追求环境的装饰和点缀功能而忽略其教育功能,导致环境创设过于功利化。

一些班级环境只充当布景板和公告板的作用,环境与教学两者的交集和联系非常少,导致环境在教学中被割裂出来而独立存在;部分教师忽略环境中值得挖掘的教育作用,对环境教育缺乏生成意识,环境创设过于注重装饰功能、布置缺乏动态性。

(三)环境布置高高在上

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评价标准只注重环境是否美观、有序、整洁,而较少考虑创设的环境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否满足幼儿的认知和情感需要、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去探索、是否能使幼儿与其互动等,甚至很多材料都陈列在小孩子无法进入的地方。

(四)盲目模仿、复制

很多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停留在表面,只看人家班级里有什么是自己班上没有的,有什么自己没有见过的新材料,有什么不同于自己班级的装饰物品,没有理论上认清环境功能,没有思考过其遵循的原则,也没有从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没有从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也没有考虑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一味地照搬模仿。

四、教育环境创设的若干建议

(一)改变对环境创设的认识

儿童探究性学习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重视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在环境创设中出现教师过分强调环境的装饰美化功能的现象,其本质原因是教师没有对环境教育进行深入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布置是为了对幼儿有更进一步的教育意义,不懂得如何实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要实现环境的教育价值,让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保持探究热情,巩固探究经验,教师首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其次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有选择的空间;最后要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空间和舞台,让幼儿可以表现自我。

(二)为幼儿创设舒适的环境

幼儿在园里的活动不是无意识的活动,需要一个优化的、有序的、使其感到舒适愉悦的环境。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放松、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的热情,让探究活动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果幼儿长时间生活在一个脏乱、压抑、简陋的环境中,容易让幼儿对环境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形成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幼儿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探究和建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求,对不同的探究兴趣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同时教师的个别指导也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延伸。在开展儿童探究与建设活动时,对于活动区域的设置,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探究的需要灵活设置区域,在区域里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一个灵活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区域,既能满足幼儿自身的需求,又能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延伸。同时,教师还应将幼儿的探究学习过程展示在环境当中,真实、全面地展现幼儿探究学习的过程,让环境跟着幼儿的学习而变换,通过环境展示儿童的发现,使儿童在环境中提高信心,积累成功的经验。

(三)提高幼儿的主体参与性

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环境的教育价值必须通过幼儿与环境互动才能得以显现。因此在环境创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合本班的幼儿,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幼儿用的器具和材料该放在哪里更能方便幼儿的提取?

(2)在环境创造和利用上,如何让幼儿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使幼儿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给幼儿提供机会。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跟幼儿讨论如何将自己探究的过程展示出来,向大家展示探究的结果,给幼儿选择的空间和表现的舞台。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看法,在幼儿对环境的布置上产生分歧时,引导幼儿形成统一的观点,达成共识,共同制订环境创设计划。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自己喜欢的材料。事实上,选择的空间和权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感受到自己不受限制,他们才会更有兴趣、更愿意参与到互动中来。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幼儿自己去想、去做,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幼儿真正投入到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来。

(四)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由于幼儿在身体、认知、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不充分,难以仅靠自身的力量教育自己、完善自己,因此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必要的并且有积极意义的,环境教育亦是如此。首先,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起引领作用,在设计活动室的墙面布置、物体摆放等时,教师要统筹好幼儿的参与,这样创设出的环境才有系统、有层次。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探究学习。环境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幼儿有可能会错过一些有教育价值的事物,也容易使探索层次停留在比较肤浅的位置,这就需要有教师有目的地引导。

(五)让环境要素融入到探究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中

环境对幼儿更多的是隐性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而在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中融入环境要素则是教育工作者主动去隐性化环境教育作用的过程。其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教育者主动把环境的要素作为探究内容融入到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中;另一方面是把探究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延伸到环境创设上。随着以环境要素为探究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与幼儿以环境要素为主,创设与活动相关的环境,让环境与课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六)综合利用家庭、社区、大自然等环境资源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我们还应整合家庭、社区、社会等环境资源,综合有效地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拓宽儿童探究学习的空间。虽然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大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也很重要。通过与家人、同伴和其他成年人的沟通交流,使幼儿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探索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使自己的发展更丰富、更积极。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幼儿园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