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民居特色研究

2020-12-30 05:01刘传林刘家奕
中华建设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苏北民居传统

刘传林 刘家奕

一、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苏北传统建筑在发展中兼得南北风格影响,明快、凝重、质朴,却不失典雅。建筑表现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内容稍简,但具体入微,将南方的温婉精巧和北方的稳实厚重有机地交融为一体。

1.檐脊特色

根据对徐州、淮安、宿迁等地民居的调查,发现屋檐主要采用变形的半圆形灰陶图案瓦当,它不仅具有保护椽头不受侵蚀,抵挡风吹、日晒、雨淋,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美观性。屋脊采用小青瓦堆砌并带有各种花饰,脊的两端翘角鳌尖形式多样,垂脊主要是砖雕装饰,配以各种各样的屋脊饰件,整个屋脊的造型统一。屋脊的造型,它采用稍带弧度、少装饰的正脊,垂脊有时也不是完全的对称或翘起。

2.墙体特色

苏北民居的墙体较厚,屋顶较重,砖墙石基,窗户较小且很高,体现了北方建筑的淳厚,而较讲究的人家则建有垂花门和影壁墙。墙体大多为纯砖木结构,砖和土坯搭配使用。徐州、连云港等多山地区也使用了石材作为建筑基础、墙体的下檐,从高矮不同的隔墙到同合成的院落、街巷均依山而建,无一不垒石、砌石与山体融为一体。

墙体装饰朴素,多以灰色青砖墙为主。苏北民居擅长院墙与建筑内外墙之间的组建,利用围墙、山墙、院墙、隔墙分隔,排列组成巷道。

3.门窗特色

苏北传统建筑的门窗主要为传统的木门窗,采用槛框结构,其形式丰富,种类多,主要可分为板门、隔扇、风门、槛窗、支摘窗、精窗、什锦窗等。如集墙、门、窗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隔扇,既便于采光,也便于通风。隔扇除了作为入通道之外,还兼具窗通风采光的功能。门窗的装饰雕刻则均以素色为主,远观沉稳,近窥细密。其装饰图案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吉祥物品类等。

二、北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1.楚风汉韵文化的厚重感

苏北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建筑上的“楚风汉韵”体现的是雄浑大气。这种风格特征自汉代以来一脉相承。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明清建筑呈现出形体简练、稳重严谨,建筑形式精炼的特点,这些变化都是基于中国特有文化土壤滋生出的建筑文脉逐步演变成形。苏北传统民居建筑在发展中也体现了明快、凝重、质朴和四平八稳的文化内涵。

2.不追求对比、冲突的和谐感

苏北民居的建筑设计尊重村民们敏感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道路、巷子不能一头宽一头窄,入户大门不要正对着户外主路轴线;房子山墙线不能正对着前后邻家的住宅大门;由于整体地势的西高东低,西水东流,夏季东南风的主导风向等水多风大的自然气候特征,逐渐形成左右相邻住宅建筑或宅院遵循“东不上前、西不退后,住宅建筑高度“东不抬高、西不压低”东侧住宅建筑高度不能高于西侧住宅建筑等布局“风水”习俗,以利排水、通风和日照;建筑色彩则以青砖灰瓦为主,体现了古朴、浑厚和庄重;建筑细部处理不追求对比、冲突,意在含蓄与精巧、渗透与协调,力求建筑的物质性与建筑主人的心理、生理相协调,以此来引领建筑、邻里之间的和谐。

3.北承南袭的内向感

苏北自古战事连年不断,因此,自古人们就形成一种较强的防御心理,这显示在民居建筑中,就是内向性比较强,大门一关,高高的院墙就成了与外界隔绝的屏障。建筑形式除了院落稍与天空相联外,四周密闭,几乎与外界隔绝,每间房屋也是透明性不强。

三、苏北现阶段民居特征

现有民居则多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主体,其布局松散、院墙围合,前后林木环绕,体现以清水墙红泥瓦的砖瓦房为主,外观简朴,投入较低、质量一般。具体特征为:

1.地势:总体平坦,大多呈北高南低。

2.布局:住宅平行布置,邻里间朝向一致,左右相齐;宅前有路、菜园、池塘,宅后林地、农田。

3.形状:住宅横向排列,用地东西宽约12米,南北长约20~30米。

4.宅基面积:约300平方米。

5.宅前路: 2米宽左右,土路为主,少量水泥路。

6.水系:宅前一般有池塘,池塘周围是林地。

7.宅院:独院式为主,相对整齐。外墙对院内外空间的分隔与封闭,既可防风,防院外活动与声音的干扰,又形成院内独立生活情趣。院落浅而纵向长,约是房屋高度的两倍,进风面窄、进风量适中,适合南北方交汇地域气候特点所要求的需采光、通风、冬暖夏凉的建筑特点。

8.布局:由“三主”“两厨”“前屋”围合。有较明确的中轴线,正房坐北朝南,前低后高,院落空间较大,以充分吸纳南向阳光。

9.堂屋:三开间,一明两暗,其“明间”部分作厅堂用,家庭的日常起居、祭祀、礼仪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10.建筑面积:“三主”60平方米,“两厨”16平方米,“前屋”12平方米,总面积在80至150(主屋2层)平方米之间。

11.建筑色彩春:夏秋乡村建筑色彩为红、白、灰、淡黄、土黄色;冬季草木凋落,乡村建筑景观色彩整体以灰黄色为主,屋顶、墙面呈铅丹红、青灰色,门洞为深灰色。

由于“文革”“破四旧”等文化浩劫的破坏,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工匠技术粗糙,现有苏北民居建造形式以一主两厢布局为主,以本地烧制的红砖瓦为主,门、窗、檐、脊、山、梁等做法简陋,非常有艺术价值屋顶样式、门窗装饰等传统建筑元素没有传承,建筑质量普遍较差。

四、苏北民居建筑特色传承

针对乡村建筑及其周边风貌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历史元素与现代风格,对苏北民居进行重塑,并提出当下苏北民居建筑景观整饰及院落空间环境的营造。

1.民居布局特色的传承

苏北民居从布局上看,由于冬季寒冷需要保暖而表现了北方四合院的封闭性,又由于夏季阳光比较强烈表现了江南民居三合院的特征,朝向以正南偏东或偏西5度(癸丁向)为主,也是本地区的居住的最佳朝向。从院内前低后高的建筑高度分布和院落长度来看,院长是主体建筑高度的2倍,适合本地的采光与通风需求。

2.传统建造方式的传承

从结构上看,苏北民居的外墙和屋顶结构,也因温度的影响具有北方建筑厚实的性质,又因防潮、通风的要求而具有南方建筑的轻巧。苏北民居的结构充分的考虑了居住适用功能的要求,在未来的苏北民居建设中值得发扬。

3.建筑元素的传承

苏北传统建筑中的门、窗、檐、脊、梁等建筑构件中没有太多的雕梁画栋,和繁复多姿的形式,但生动形象地记录着祖先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和谐。我们应将这些具有美学价值的建筑细部元素进行符号化、基因化,并巧妙地把这些基因引入到新的建筑空间中,为现代苏北民居增加古典的韵味。

五、总结

传统苏北民居的金字梁结构、屋顶的魅力还有门窗的艺术都是苏北独有的特色,从文化、艺术、使用各方面价值上都有值得继承的地方。同时,传统的民居建筑虽然因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有其不足的地方,不再完全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与居住。但是,无论是本地区政府、规划师还是建筑师都有责任努力寻找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相结合的途径,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的民居,达到既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又复兴传统民居文化的期望。

猜你喜欢
苏北民居传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