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2020-12-30 12:56吕原君陈琼陈伟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证书工业

吕原君 陈琼 陈伟

摘要: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行企融入、多证融通、课证融合”为抓手推进1+X证书的探索工作,即以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融入行业企业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相关要素,融通学历证书和专业相关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四阶递进的课程教学模块,以1+X培训考核基地、师资团队、培训资源、培训教学的建设助推课证融合,有助于为地方机电产业提供更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1+X;行企融入;多证融通;课证融合;职业资格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2-0021-05

一、1+X证书实施背景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认证为抓手,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实现精准育人和高端育人。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课证融通并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批专业教学标准;2019年6月和10月,教育部分别颁布了两批1+X试点院校。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制造强国战略所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自从《中国制造2025》颁布以来,国家及各省市提出了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教育部颁发了包括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在内的多个机电类X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以强化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办学历史较长且学生基数很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区域的不同类型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需要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不同产业的升级发展,培养出能胜任不同产业工作的机电类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并且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X证书制度是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的有效抓手。课证融合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即“X”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因此,如何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融合值得探索。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X证书的实施方案

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动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建设,推出了以“行企融入、多证融通、课证融合”的1+X实施方案(见图1所示)。它将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对照和双覆盖,从而实现双融通。首先,做好专业的1+X人才培养定位,其中在选择“X”时重点做好所在区域的行业企业需求调查,融入企业标准、资源、文化等内容;其次,开发出满足1+X需求的多证课程体系,做好课程模块的教学改革,开展在师资、教材、教法、实训条件和在线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以确保学生考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更好地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最后,需要根据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模块。目前,本专业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承担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多个证书的教学任务。

(一)“行企融入”的运行保障机制

校企双方供需的精准对接是行企融入的前提,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环节,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行业的未来发展 [1]。我校坐落于绍兴市,而绍兴区域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为装备制造业和纺织印染业。在“十三五”期间,绍兴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绍兴行动计划”,瞄准九大领域,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和集群化水平。绍兴地区一大批上市企业(如五洲新春集团、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海亮集团等企业)正处于“机器换人”阶段,目前迫切需要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时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满足绍兴及周边地区有色金属、电机、轮毂、轴承等特色产业群的需求,开展既符合本专业教学规范又具有独立特色的校企合作,通过承接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或强化落实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以实现专业与企业的双向互动,达到专业与企业共赢[2-3]。主要工作如下:

1.筹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以绍兴地区知名机电类企业及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的高端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如联合了海亮集团、西门子(中国)等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1+X证书如何实施、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切实落实好相关工作。企业方不仅仅为专业1+X证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意见,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顶岗实习平台。

2.开展人才培养调研并确定“X”职业资格证书

区域企业中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标准化劳动力是制定“多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资格内容确定了专业的课程选择、课时比例、实习实训等内容。本专业在绍兴及周边地区开展1+X人才培养定位的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X”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要求,即面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3.引入企業生产典型案例并开发教学模块用于1+X课程教学

以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为参考,引入企业中的典型案例,如电机的智能装配生产线,开发出工业机器人后端盖轴承组装、定子后端盖组装、转子后端盖组装、前端盖组装、电机检测、电机入库等教学模块,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各种典型应用的教学,为项目化教学和在线开放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也为学生考证和适应就业岗位提供帮助。

(二)“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2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四段递进”的模块化课程图。多证融通贯通学历证书与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通过配套实施开放、灵活的学分转换模式,促进学历证书同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双互双通[4]。本专业以教育部颁布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标准为依据,将标准内容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核心课程设置等,同时结合绍兴及周边地区产业背景,融入一些专业拓展课程,形成以“四段递进”课程模块为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其中包含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和电工两个职业资格考证要求,强化了“1”和“X”的相互衔接和融通,构建“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提炼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共性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通用基础模块”,涵盖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程;结合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1+X考证要求,构建“核心课程模块”;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地区产业背景,分类构建“方向课程模块”;呼应制造业升级对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构建“拓展课程模块”,支持学生技术技能交叉、复合发展,培养高端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设置“第二课堂模块”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提出学生在学科技能竞赛、职业考证、学生专利等方面的学分要求。

(三)“课证融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方式

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就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涵盖“X”证书的培训内容。“X”证书培训过程与学历教育教学活动应做到统筹安排、组织和实施[5]。为此,本专业积极做好“三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注重以产业现场的工作过程为引导,强化技能评价,按照企业高等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生涯发展规律,制定培训教学授课计划,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真正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

目前,本专业重点开展电工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两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考证工作。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电工考证课程模块,开发出多套培训教材和在线资源开放课程,可以开展电工中级到电工高级技师的完整培训任务。由于本专业以培养自动化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以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为核心,开展了智能技术相关的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并在机器人相关竞赛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为此,本专业目前积极探索针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教学及考证工作。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X”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客观反映了现阶段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技术发展水平,以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应用企业三类不同类型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明确了具有本专业职业技能的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模块化的结构使其具有根据技术应用与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和评价工作的需要。为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结合标准说明,可以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培训教学分为四大考证模块,提出每个考证模块的能力目标,分别由不同课程或课程组来支撑考证内容,具体设置如图3所示。

为更好做好1+X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融合,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设1+X培训考核基地

校企共同建设1+X培训考核基地,共同参与实训环境规划、实训室设备购置、企业文化设计等环节。基地分为工业机器人系统运行维护培训考核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与编程培训考核区、耗材室、保密室、理论机房、会议室和接待区。工业机器人系统运行维护培訓考核区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柜结构认知、日常维护及故障诊断与排队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与编程培训考核区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系统集成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两个区域内安装有监控用于监控整个赛场情况。保密室和耗材室主要用作教师办公用地及日常培训耗材存放区,如电缆、气管、润滑脂、汽油、机布、紧固件等。在鉴定考核时,用作裁判讨论区及比赛用品存放区,及时补充消耗,保障技能考核顺利进行。仿真理论学习区用于培训学员的理论学习,配有工控一体机或投影仪用于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采取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学习掌握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故障分析与排除、工业应用、工业机器人集成技术等理论知识,也可针对考核项目做专项培训;接待区用于日常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相关活动的组织、接待以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2.组建1+X培训师资团队

打造一支能够准确把握先进职教理念、深入研究专业技能等级标准、理论实践功底深厚的教学团队,做好1+X证书课证融合的教学整体设计,以达到培养需求。具体工作包括:加强专业带头人对1+X证书相关制度的学习,并带领教学团队进行职业资格标准研究,从而推进1+X课程模块的开发;组建1+X培训骨干教师队伍,通过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技术训练等方式提高教学实施的能力;引进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以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技能;在确保培训经费下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将1+X培训作为教师年度业绩考核的关键项目。目前,本专业形成了满足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教学师资团队,积累了坚实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经验,多年来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另外,教师指导学生获得机器人相关比赛奖项133个,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5人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项,3人获得“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称号。

3.建设1+X培训资源

对接1+X制度试点,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突出精品、在线、共享的课程建设内涵。遴选企业典型生产案例,有效植入多媒体、可视化、智能化等元素,建设活页式、立体化教材及教学资源、试题库等,打造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X”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3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工作手册式教材,基于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运行维护等真实工作项目,融合各作业流程的操作要领、技术规范、注意事项等,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智能技术课程资源,使其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推动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形成资源库动态更新机制,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1+X项目驱动式教学

探索“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X”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能力以课程模块为基础开展任务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模块化教学项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X”项目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工作流程见图4所示。以“模块三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为例,确定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操作、参数设定与示教编程和程序优化与调整为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随后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以典型企业项目为依托,结合职业岗位的能力提升关系,开发运用示教器、运行简单工业机器人程序、设定各类坐标系等一系列教学任务。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各个教学任务以任务目标、演练示范、分工合作和总结汇报等形式开展教学一体化,即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模拟任务中,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计划、执行、总结、汇报、评价和反思教学项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和自身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专项能力鉴定、阶段性测验和模拟考证等。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课程开发组,进一步优化教学任务及教学方式。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1+X证书的落地,努力融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級培训,融入行业企业元素,推进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X”项目和现有课程的融合,通过1+X实训基地建设、培训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企业提供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1+X的深入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8-72.

[2]李永健,邓桂兵,李一辉.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理解、思考与准备[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5):1-3.

[3]薛艳,李媛. 谈“三融”培养模式在高职经管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9-70.

[4]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X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7):54-58.

[5]贾林平,郭炬.高等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46-49.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证书工业
少就是多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