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020-12-31 04:02付志远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3期
关键词:抗震结构设计安全性

付志远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结构层次性明显增强。为此,建筑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建筑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需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从而高度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再者,设计人员还应端正工作态度,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又由于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较多,故而也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需要相关参建人员加大关注力度。

1 建筑安全性概述

安全性主要指建筑工程施工或运行中对外部作用力及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设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安全性计算环节,涉及的领域较广,工作人员要合理应用力学原理完成受力分析和计算,同时深度考虑建筑的形体和构件布置。

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较为严格,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结合建筑的功能、空间划分和荷载分布等,明确结构的主要形式、受力构件的布置,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使其全面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者,设计人员也应全面掌握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对材料的影响,将其计入变形误差。

2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时代发展中,建筑结构设计日益完善,人们也更加重视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建筑结构设计中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降低了建筑结构设计水平,阻碍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安全意识

设计人员安全意识的缺失会对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设计人员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关系到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但建筑设计专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很多设计人员并不重视建筑设计,进而影响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2.2 结构布置不合理

建筑行业发展中,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现象日益严重,市中心和城市繁华地带尤其明显,房价持续攀升,这导致独立建筑的面积有所缩减。高层建筑明显增多,设计人员务必高度重视建筑的结构设计,以保障建筑安全性,同时还要科学确定建筑结构形式,结构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形式,建筑物的美观性及线条是否合理等。

2.3 抗震性不理想

抗震等级不合理,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建筑会因为承受不了多余振波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偏移、坍塌等问题。从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来看,抗震设计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威胁了建筑的安全性。虽然我国针对地震问题对建筑的抗震性有所要求,如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小震情况下,建筑无破损;中震后建筑可通过修复恢复原貌;大震不发生坍塌事故。

但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却经常性的忽略这一问题,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计算不准确,防护措施不到位,增加了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破损率,降低了建筑安全性。另外,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多,建筑面临的复杂地形也较多,处于地震带内的建筑如果不能做好科学的防震处理,地震灾害发生后,建筑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威胁了人民的生活,也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3 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影响建筑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对人们生活也有所保障,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好基础。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将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措施阐述如下:

3.1 深化设计人员的安全认知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涉及的内容多且繁杂,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设计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充分了解建筑各方面工作内容,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安全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明确安全重要性,规划各项参数数据,且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各环节作业实行细致研究和探讨。

另外,设计人员要不断尝试创新和变革,革新设计理念,快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模式,以加强抗震设计效果,降低外界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增大建筑安全系数。企业也要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在坚持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对设计人员加以约束和管理,注重设计内容的清晰性、准确性,为后期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2 落实设计标准要求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建筑数量增多,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为改进建筑工程质量,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国家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和政策,希望利用这些政策法规,约束设计人员工作,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鉴于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对相关政策规范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标准化的设计活动,以优化结构质量,促进结构间的连接,合理规划各项参数数据,从而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再者,在设计中还要做好提前预测和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注重建筑结构稳定性,增大建筑安全系数。在设计落实中,如果发现与现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联系负责人制定改进措施。

3.3 提高设计技术合理性

建筑结构设计除要遵循上述要求,还要加强设计人员能力,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外,落实设计技术,提高设计技术的合理性。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内,建筑结构设计也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专业软件辅助完成设计工作,进而优化设计水平,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再者,先进技术的应用可对设计流程加以简化,在保证设计准确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节省更多设计时间和成本。

3.4 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阶段,要先了解建筑所在地区的历史资料,掌握地震发生概率,了解地震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展抗震设计时,需确保设计后的建筑能够有效抵抗地震灾害,维护建筑安全性。抗震设计需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格把控抗震指标,注重建筑结构稳固性。且设计开始前,人员还需做好现场勘查工作,获取准确数据。此外,结合区域特征,增大建筑墙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改善结构承载力,缓解地震发生时震波对结构带来的破坏。

3.5 严格审查设计内容

建筑结构设计内容多样,繁杂性强,为改进设计质量,做好设计内容的审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设计审查中,首先,对设计图纸实行细致严格的检查。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包括总体平面图、立体图、各结构平面图等,审查中应对每一类图纸均进行细致严格的检查,不允许出现遗漏现象。审查中与技术人员一起,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保障图纸设计可靠性、可行性。

其次,做好材料审核。建筑结构设计作用的发挥与材料的科学选择有直接关系。材料性能不过关会直接影响结构整体效果,降低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导致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对于特殊材料,可采用检验检测的方式保证其质量,禁止不合格材料的混入,以免降低建筑结构安全性。

4 结语

为维护建筑结构安全性,需要从人员素质、制度规范、技术、抗震性等多方面展开综合分析,以全面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抗震结构设计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