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

2021-01-01 02:04陈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绞痛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选出140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中,对照组70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7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71%更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質量GQOLI-74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加减;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生活质量;心绞痛;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020-0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d~1个月内出现的心绞痛,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医师认为可能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有关[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并伴有冠脉粥样硬化、出血或血栓等,阻塞冠状动脉,易引发心绞痛,而心绞痛又常常被认为是再次心肌梗死的早期征兆之一。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可能导致严重不良预后。近年来中医药在心内科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成为冠心病等心内科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本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的140例患者来源于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将14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中共有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1.1±6.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22h,平均(9.4±3.4)h。试验组有70例,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1.6±7.0)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23h,平均(9.5±3.5)h。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学的诊断标准;中医学归属到瘀阻气滞证;发病后24h内入院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肝肾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疾病者;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无法配合完成相关调查、无法正常交流沟通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疗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应用硝酸酯类、曲美他嗪、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鼻导管吸氧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西医疗法基础上应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方:桃仁20g,红花、生地黄、当归、牛膝各15g,川芎、赤芍、桔梗、枳壳各10g,柴胡和甘草各6g;同时随症加减,对于瘀痛入络的患者,加入莪术、地龙、全蝎以破血通络止痛;对于气机郁滞者加香菇、川楝子以理气止痛。由我院中药房的煎药室负责煎药,每剂药煎汁300mL,分成两袋装,指导患者于每日早晚饭后各温服1袋,连续服药2周。

1.4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判定:显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或是完全消失,胸闷、胸痛等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90%,胸闷、胸痛的程度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2心绞痛发作指标:收集整理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3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生活质量评分: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的评测,采用GQOLI-74量表评测,该量表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采用正向百分制记分。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数据应用SPSS24.0软件处理,其中计数数据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均相对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未影响治疗疗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GQOLI-74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不佳,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则极易发生心绞痛症状,伴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目前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血小板聚集异常、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吸氧、抗心绞痛等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其整体疗效不佳[2]。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少临床医师认为中药在该病治疗中应用也能取得满意疗效。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可归属到胸痹、心悸等范畴中,认为病机主要是外邪侵袭、素体虚弱、瘀血内阻、气机郁滞等。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且为肝经循行之分野。胸中瘀血、气机郁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致胸痛、头痛等症状;胸中血瘀还会累及胃,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干呕等症状;瘀血日久化热,则出现入暮潮热;痰热扰心,则出现心悸怔仲,失眠多梦等症状;郁滞日久则肝失条达,出现急躁易怒等症状。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之行气止痛[3-4]。彭建等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促进了心绞痛症状的缓解,且利于心功能改善。杜安阳认为肝经、胆经的气血顺畅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病密切相关,对患者应用补肾调肝汤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杜文娟等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中成药注射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促进了患者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善。

本院对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提高治疗效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本院应用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的桃仁具有破血行气、润燥之效,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与桃仁共为君药。赤芍和川芎则能助推君药的活血化瘀之效。牛膝可祛痰止痛、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与川芎和赤芍共为臣药。当归、生地黄可清热活血、养血益阴。桔梗和枳壳一升一降,具有宽胸行气之效。柴胡可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和枳壳联合应用能强化理气行滞之效,使气行血行,共为佐药。甘草则调和诸药药性,为使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疗效肯定,对症心绞痛发作的病因,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绞痛症状发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本结果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血府逐瘀汤的应用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疗效肯定,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小慧.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9):31-33.

[2]张俊婷.CABG术前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患者术后心血管终末事件及血清IL-6、VCAM-1表达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0):113-115.

[3]杨勇娟,韦永明,黄丽梅,等.参芪血府逐瘀汤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7):1268-1270.

[4]張彩霞,余晓峰,刘杰祥.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8,29(2):216-219.

作者简介:陈磊(1980.11-),女,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合理用药。

(收稿日期:2021-2-28 接受日期:2021-4-5)

猜你喜欢
心绞痛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