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体育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向度

2021-01-02 02:34健,李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发展

徐 健,李 文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2.汕尾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 汕尾 516600)

0 引言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着人民幸福、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体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发表重要讲话、出席重大体育活动、接见国际体育组织主要官员、会见我国体育工作者等,尤其是将系列体育相关事务纳入国家深化改革议事主题中,并给予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这昭示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将体育建设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谋划,充分体现了“体育强、人民强、中国强”的关系脉络.从学理上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建设的重要论述有着精深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科学而厚重地阐述了新时代体育建设的目标指引、根本遵循、中心任务与国际视野,以拓展性、人民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的理论成果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1 体育建设的目标引领

1.1 使命赓续:以“体育梦”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是一个梦的结合体,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对国家与个人的期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实现必然随同着“体育梦”的撑持,体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元素,体育强国梦则是中国梦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征.习近平在论述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辩证统一关系时,强调体育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特殊意义,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习近平又指出:“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强国梦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担当与历史使命,体育之所以能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性位置,主要是因为体育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为挺起民族体质的脊梁,清除民族精神的萎靡,刺激炎黄子孙的新觉醒完成了使命担当[2].时至今日,基于强起来的国家战略安排,体育更需要换发其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体育在摄入个人与社会的在场空间时,可以观照个人的身体健康权,确保每个公民的健身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在社会中形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的生活样态,让体育为社会提供正能量,这是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底线.二是体育在关涉社会的整体利益时,以《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等为行动纲领,与国家全域事业相互融合,同频共振,发挥体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独特作用,为中国梦的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体育支点.

1.2 战略主题: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

新中国体育在历经60 余年的拼搏,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已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成了世界体坛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较,还远未形成与其体量大国相匹配的强国体育样式.在此背景下,党中央统筹国内与国际经验,把握时代大势,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战略主题与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擘画了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

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是对新时代体育问题的关切和回应,具有面向现实的向度.从国内来看,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可以解决当前体育领域有效供给不足与低端供给充盈、体育发展方式形成瓶颈堡垒、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乏力等问题.从国际来看,世界格局依旧是错综复杂,体育被各种政治机会浸染.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是顺应时代潮流、维护国际体育话语权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目标对激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体育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体育改革以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必须激活体育在助力国家发展、时代进步与人民幸福过程中的价值性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领域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性与融合性的治理思路.中央及其各相关部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体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无论是在回应人民的体育期盼,或是体育发展成果转化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传播力等,都必将极大地释放体育的多元功能.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实现体育强国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具有中国底色的体育强国样式正在生成.

2 体育建设的根本遵循

2.1 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体育建设的原则底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数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历经不同时期的体育事业发展而凝练出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条经验的确立能确保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充分释放体育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形成政策性的方向把控,对体育各领域的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比如在解决青少年健康和破除体教融合的难点问题,颁布了《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中的治理措施抓住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喉结”,纵向关联家—校—社—国的对接机制,形成了一体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思路,为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对体育事务的处理能够从全域视野抓重点、补短板与强弱项,促进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抓重点就是要抓好备战和举办重大体育赛事,落实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补短板就是要在青少年体质、体育扶贫、体育产业、职业体育等领域加大发力,支持发展新业态、新方法;强弱项就是要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三大球”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质而言之,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要不断增强党在体育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穿落实,确保体育事业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持续发展[4].

2.2 “人民至上”:体育建设的价值归依

推动体育建设要彰显正确的价值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发展体育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盼”.习近平的人民性体育思想在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上确立了鲜明的价值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国家意志对人民健康的清晰定位,主张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来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夯实身体根底,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而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其二,要确保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解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上,要凝聚共识,将体育政策的着力点转化成普惠性的民心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设全层次、多方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确保体育发展成果人人享有,让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具“获得感”.其三,要协同奥运大赛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大赛的举办初心不再只是狭隘的民族心理裹挟,而是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与更深人民情怀的办赛观,让奥林匹克运动激发人们对体育的热情,让更多人了解体育、关注体育,并身体力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3 体育建设的中心任务

3.1 夯实根基:锤炼青少年的体育基因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的引领方向[6].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上曾多次强调体育的根基位置,在他看来,“体育不仅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让青少年从中享受乐趣、锤炼意志与健全人格”,“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体育能够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中的能量观照.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身体健康问题也表现出极大隐忧,“普遍眼镜化”、“体育锻炼时间少”、“体质下降”等问题需要以刮骨疗毒的方式得以改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相关文件中都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要点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体教融合、健康第一”为行动指南,锤炼青少年的体育基因.

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新期待.其定位超越了体质、技能、比赛的范畴,更多的是将体育从“对体的育”上升到“以体的育”[7],这不是简单词汇调整,“以体的育”强调的是在“教会、勤练、常赛”中,思想道德教育始终与体育课程的育人环节密切结合且融为一体,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得到彰显.“健康第一”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健康观”的智慧.这种理念适配当前学习体育教育的本质性变革需求,把关照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人生境界、生存本质与发展愿景的可能塑造,将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指向更广的外延.“体教融合”是消除体制壁垒、整合体育与教育优势资源,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立德树人是目的、健康第一是理念、体教融合时方法,三者之间密切配合,在锤炼青少年的体育基因上发挥各自的功能,夯实根基,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待的成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青年人.

3.2 双轮驱动: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交融发展

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认为:中国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9].从中可见,习近平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是“双轮驱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深刻认识到竞技体育发展的“群众路线”,即先确保竞技体育的先前发展,优先进入世界前列,然后反过来去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反哺链,在体育人口扩容提质的基础上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补充.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社会基础,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习近平推动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惠民政策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并在后续的体育文件治理不断地释放惠及民生的政策红利,期望构建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享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同时,要借助在“家门口”举办体育大赛的契机,推动各个运动项目的快速进步.

3.3 创新机制:激活体育治理的内生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转型”与“改革”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两大关键词.新时代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强烈的变革意识激活其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述了体育改革的步骤、理念、方式、机制,他提出:“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9]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改革观包含了方向、目标、定位与路径的指引,是一项全域性、协同性与先进性的改革图谱.

体育领域的改革不是对原先制度的修修补补或是对利益的再次分配,而是需要直面问题的根本,破解机制依赖,释放深化改革的红利,激活体育治理的内生合力.改革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深化.在当前体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体育改革需要改什么、如何改,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要全面覆盖体育各领域,抓住主要矛盾,针对体育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公平与效率、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矛盾等要精准发力,分类推出不同的政策设计.同时,改革要抓住突破口,习近平对深化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以足球为契机和关键,推动出台《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就是对足球领域管理机构的重新洗牌,涉及从政社分开的体制机制调整到打击假赌黑,再到足球场地、资金投入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细则索引.足球改革不仅对其他运动项目的改革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其成功经验可以被其他运动项目领域的改革互相呼应、互为借鉴,共同激活体育治理的内生合力.

3.4 扎根时代:坚定先进体育文化自信

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从广义上来理解,体育文化是指人类活动在体育领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0].狭义上来看,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复兴进程中所凝练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其中的内核包含了个人、社会与国家在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层面应当遵循的范本.比如“中国女排”精神对个人就是培养团结合作、公平竞争、拼搏进取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展现开放、包容、担当形象的时机.习近平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在实现体育强国梦中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 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11]在当前,要重视中华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契合,以体育道德楷模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来激发人民的正能量.同时,对体育精神的诠释不应该以胜负论英雄,而是着重于运动场中所体现出的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激励,让更多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史中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更多自强不息的精神痕迹,才能彰显中国体育文化的伟力.

4 体育建设的国际视域

4.1 发出声音:讲好中国体育价值理念,为世界体育文化注入“和”气

中国体育文化倡导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也是中国在开展对外国际交流所秉持的外交理念,两者具有高度的普适性与相容性.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部分国家恶意中伤中国,传播着“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在消除世界对中国所谓的“霍布斯主义的恐怖”问题上,习近平在国际场合多次正本清源、亮明观点,并注重利用体育这一外交舞台,愿意和更多的国家平等地开展体育交流活动.他指出:国际体育竞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外交活动,因为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能够巧妙地向世界展示中国良好国家形象,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希望运动员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体育赛事,展示好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更多的国家看到中国是一个主动融入、相互理解、友好共进国家的风范.

4.2 承担责任:加快提升中国体育话语权,为全球体育秩序治理释放正能量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地位的重要标志.拥有国际话语权是在国际体育事务中提出中国主张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提升国家话语权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积极成为全球体育赛事的承担者,为世界提供高质量的体育竞技赛事.2015 年7月31 日,北京击败阿拉木图取得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习近平随后就对中国办好冬奥会表明了态度和决心,指出:“我们将兑现全部承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同国际奥委会一起共同见证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12]这种话语自信正是源以中国累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有能力、有条件为世界奉献无与伦比,具有中国元素的体育大赛.二是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处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成为与沿线国家进行体育交流的一个有效平台,体育人才、体育产品、体育培训等得到全方位的输入与输出,为国际体育事务的治理开辟新路径.

4.3 贡献智慧: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体育道路,为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提供新方向

中国体育发展模式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过去的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和仿效.比如在竞技体育方面,中国在短时间内从赶超者成为引领者,就证明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的准确性.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抓时代机遇,创造和建构出既符合国情又具有世界视域的体育发展框架,将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深化体育改革、体育民生观、三大球发展战略等诸多关键词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目标指向,明晰了新时代体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与价值旨趣,诠释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体育工作的整体性设计智慧.

中国在体育发展上所累积的经验做法可以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样本.我们在充分尊重不同国家体育道路选择的基础上,应当主动作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关联协作,将中国体育发展的经验做法惠及世界,帮助体育发展落后的国家提高水平,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体育格局的优化,为世界体育发展贡献智慧.

5 结语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的系列论述立意深远、博大精深,既是其自身在参与体育实践过程中的深刻思考,也是其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对体育事业建设的系统把握,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践行体育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时代航标.

猜你喜欢
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