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情况分析与改进对策

2021-01-02 03:5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心理学特色

(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教材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课教材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一直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并通过高校和相关的学术组织来实施专业的大学教材建设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专业类型中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也一直非常重视自身的专业教材建设工作,按照国家最新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有着自身特定的专业建设内容,尤其是要突出医学院校的培养特点和教学资源,其教材建设具有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在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轮建设工作和院校使用后,该专业教材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当前正使用的十三五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业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该教材的实施情况作出初步的分析总结。

1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情况回顾分析

伴随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标准的研讨和推出,使得该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经历十余年的专业办学的检验,国内有学者在应用心理教材建设上做过一些探索和努力,公开出版了一批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对推进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规范专业建设的内容,尤其突出自身专业方向的特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应用心理学自身专业建设起步较晚,以及受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结构的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教材编写的内容和特色都不够鲜明,这其中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因其缺乏前期发展基础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检验,使得该专业总体上专业教育的特色还有待充分彰显,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有机融合不够充分,甚至有的教材还存在简单搬用和模仿套用的“普教化”教材的现象。

1.1 现有问题分析

(1)教材的知识体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充分融入和展现。尽管在本轮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求充分融入最新知识内容,但由于出版时限和教师的编写水平限制,使得本轮教材仍过多的继承了传统知识体系的框架,如对互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本土化心理学诊疗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还明显不足。

(2)教材形式仍较为单一。本轮教材仍是以纸质教材为主,数字教材建设多还停留的课件和静态图片模式中,其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网络在线教学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教材的展现形式问题日益突出,与现实教学需要直接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3)教材与院校课程设置之间的衔接性逐渐降低。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性以及各个院校办学的方向性,这也客观上使得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工作造成了难度。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都开设了较多的自创课程,其课程内容具有很好的特色性和针对性,但却普遍缺乏可供借鉴的教材,本轮教材编写中在照顾规范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其特色性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1.2 第三轮规划教材的特点

2018年出版的第三版医学院校应用心理专业规划教材中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进一步突出应用性和医学院校的针对性,在教材知识结构和教材的表现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1)教材形式更加新颖,尤其是文本中的案例介绍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了针对性的介绍。拓展性内容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便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

(2)更加注重开发多样化教材,社会发展进步对心理学学科不断提出更高的特色性要求,新的心理学名词和心理学知识体系不断被建立起来,教材建设必须紧跟这一变化过程,适时的调整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在本轮教材的规划中就提出了这一动议,其中幸福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被纳入论证,最终将《情绪心理学》作为独立教材进行了编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尤其是注重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于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拓宽了思路。

(3)注重了融合教材的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迫切需要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实现融合,在本轮教材建设中突出了电子教材的建设力度,出版社也以网络平台的形式,帮助学习者便捷的获得数字资源,二维码与纸介教材同步发放,做到随学随看随用,有效的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知识的应用性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涵盖应用心理学专业标准全部知识点的基础上,以专栏、知识拓展等形式增加了实用性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的将心理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鉴于本轮教材主要是针对医学院校来使用,教材中尤为突出了医疗环境下的心理学知识的解读,包括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病人心理、健康行为与疾病直接的关系,以及对医院环境下的各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心理学解读,这些都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自身专业在医疗环境中的应用搭建知识链接,同时也帮助专业课教师深入的解答医学方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该如何去建设、如何去实现办学特色的困惑问题。

2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建设举措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第三轮教材建设中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

2.1 知识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充分体现特色性内容

国家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标准对医学方向的应用心理学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限于该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还不够深入细致,其特色性还不够鲜明,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诸多因素中专业教材建设中的特色性不鲜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轮教材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仍然以传统心理学分类为主,其特色性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教材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医疗环境的融合度,这对于满足医疗领域中的心理学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前几轮的教材知识体系还多是从现象学视角做出专业性的介绍,分析性和技术性介绍不足,教材的知识性好但技术性弱,便于教学却不方便学生掌握实用的技术,进而影响学生深入的理解教材知识,并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在今后的教材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应用”理念,注重对知识的解读和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应用问题的介绍,吸引医疗领域心理学从业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工作中,注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要出发点,使教材的知识性介绍与可读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得到有机的统一。

2.2 进一步加大数字性资源的开发力度

伴随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快速升级,使得数字性资源日益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知识传递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作为知识传播工具的教材必须要紧密结合这一科技发展成果,与时俱进的进行传播手段的升级。近些年来,数字教材日益得到普及和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材使用的惯性、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性要求,以及人类视觉信息的收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纸介媒体还无法被完全替代,这就要求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的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阅读要求,成为教材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应用心理学教材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技术上的革新,尤其是要将新媒体手段融入到教材开发中,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探寻的方向转变。

2.3 与社会性考试的衔接还有待加强

当前伴随出版事业的繁荣,各类心理学图书层出不穷,如何最大化的实现图书的多样化功能,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生们能够以最低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完成知识学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快速转换,是教材开发和教材应用中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是进一步整合和构建多样化的编写队伍,二是要注重教材编写中的多样化功能产品的开发。在本轮教材中配套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还较为简单,受规划教材本身的依赖性还较强,因此,需要在今后的编写中实现知识领域方面在现有基础上的拓展和丰富,充分研究大型社会考试的命题思路和大纲要求,实现以考试评估为引领,并更好的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快速提升的最终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建设工作只有具备自身的特色才会有生命力,有特色才会有影响力和一定的社会受众,才能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必须着力建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和院校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开发更具实用意义和学科优势。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凸显医学院校心理学教育的特点,并从医学院校的性质、办学理念、培育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实际出发去进行教材开发研究;需要从专业特色建设的角度开发更适用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高质量教材,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对新一轮应用心理学规划教材的质量提升是一个具有巨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同时,教材建设成效的研究也将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的教学指导作用得到科学的论证。从而实现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心理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爆笑心理学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