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落地生根”

2021-01-02 05:53林华明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遗传病生物

林华明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平山中学高中部 广东惠州 516300)

现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发展,确保学生具备走向社会必须具有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如今的生物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基本的书本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生物知识的同时升华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呢?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落地生根”,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笔者经过对教学的反思与研究,收获了一些经验和看法,以下便是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的个人认识与浅显看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借鉴。

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地生根”,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研究发现,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取得好成绩,其次是满足父母、为了教师,最后才是满足自身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1]。例如,学习“染色体变异”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介绍了一种奇怪的病,以此引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该课的相关知识展开全面学习。通过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驱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探究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思维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要想发展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立足理性思维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巧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例如,学习“人类遗传病”的时候,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加之教材前几章节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对该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该部分知识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讨论、交流。最终掌握了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

三、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强化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能够强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能使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3]。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为学生合理分配实验操作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生物实验教学中。例如,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时,教师便为每一名学生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任务,各成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共同达成最终的实验目的。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的分析、探讨,学生体验了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生是祖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建设的后备力量,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4]。因此,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亲自DNA鉴定、植物生长的“顶尖优势”、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等内容,都涉及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答日常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核心任务。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落地生根”,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遗传病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
几种常见类型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案例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