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数字化智审计效益分析

2021-01-02 10:25胡少波陈豪威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底稿审计工作数字化

何 鹤 胡少波 陈豪威 钱 英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审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新时代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快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进程,针对目前审计系统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进程。

一、审计系统现状

1.现有审计系统无法满足审计需求

目前,企业数字化审计工作主要用的是国网公司建设的“一系统三工具”,分别指的是审计综合系统、ERP业务审计作业工具、管控业务审计作业工具、智能持续审计作业工具。因为该系统是根据之前业务需求建设的系统,面对目前企业的需求已经远远无法得到满足。审计需求与审计工具不相匹配导致的问题,目前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系统架构分散,存在业务穿透壁垒;二是系统的设计没有预见当前业务的需求,并且功能无法进行扩展;三是审计工作依托的数据采集及时性差,导致审计系统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四是系统有待进一步的智能化。

2.业务系统查询模式无法满足智能审计需求

目前审计人员通过开通的27个核心业务系统查询权限开展审计工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仅能实现功能点细项的数据查询,仅是业务数据的线下查询改变为线上查询,无法实现审计逻辑模型的编辑,缺乏智能化,审计效率较低;二是受限于业务系统管控,对审计人员功能点开放不全或查询权限不够,且个别业务系统常出现访问中断或账号停用情况;三是业务系统的运用较为专业,审计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熟练运用系统,且一个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5个以上的业务系统难度较大。因此,该方法仅能作为数字化审计的过渡模式。

3.传统审计模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审计需求

“智审计”通过统计历史审计发现问题,提升项目计划科学性。按专业、时间、地区、单位等维度,开展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审计项目安排的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通过问题分类汇总,寻找问题多发点,确定审计项目重点内容及方向;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管理薄弱点,为后续审计项目安排提供指导。

因此,整合、优化、提升现有审计信息系统功能,开展统一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审计应用系统尤为迫切。

二、“智审计”业务功能介绍

围绕完成实现推动数据化审计创新推广这一整体目标,数字化智审计以技术支撑体系为底层基础,重点开发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问题库、审计法规库、审计成果应用、非现场审计作业五大核心功能和系统管理辅助功能建设。

1.审计项目管理

实现审计作业全流程在线管控,辅助审计记录与底稿等成果材料智能编辑。包括的功能点主要有:项目基础信息管理、项目流程在线管理、审计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成果管理。

2.审计问题库

审计问题库作为审计作业指导库和基础支撑库,主要通过构建全省标准审计问题体系,支撑基于审计问题的项目实施与管控,指导审计问题精确定位和精细化管理。包括的功能点主要有:审计问题体系梳理、审计问题标签体系、审计问题关联关系、审计问题库管理、审计问题库智能检索。

3.审计法规库

审计法规库需要纳入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条文,并实现法律法规条文化管理,以支撑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法律法规条文的快速查找与比对。包括的功能点主要有:审计法规收集与梳理、条文化处理技术、审计法规库管理、审计法规库智能检索。

4.审计成果应用

审计成果应用主要依据审计项目管理,辅助各类审计工作人员,构建专属工作台、审计驾驶舱和项目驾驶舱,支撑不同需求下的成果分析与业务管控需求。包括的功能点主要有审计工作台、审计驾驶舱、项目驾驶舱。

5.非现场审计作业

通过审计记录模型,系统化展示审计记录的数据,对非现场审计作业实现管理。包括的功能点主要有审计模型规则梳理、审计模型数据采集与清洗、审计数据集市构建、审计数据验证和质量提升、审计业务模型构建。

6.系统管理

实现系统机构人员、角色、权限、数据字典等功能。包括的功能点主要有:系统基础功能和全局智能检索。

三、数字化智审计效益分析

以“智能、实用、高效”为原则,以服务审计人员为中心,以项目实时管控为主线,以数据高效应用为核心,以成果多维展示为特色,通过数字化智审计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审计项目和审计作业的在线管理和交互。

1.盘活组织的机动性

“智审计”采用灵活的人员赋权模式,盘活项目组织的机动性。在项目开始阶段,根据人才库推荐配置主审、专业小组长等审计组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制定非现场数据分析组及延伸单位组审计人员,确保在项目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对任务、人员进行调配,系统自动变更账号权限,改变工作流程。由此实现了人员调配更灵活,流程变更更规范,责任落实更明确。

2.增强任务的明确性

“智审计”区分常规审计任务及事务性审计任务。常规审计任务对审计项目内容按问题库进行细分,分层落实审计工作任务,细化到专业组,明确到责任人,同时还支持任务的调配与划分。其改善了以往传统项目中任务口头分配,执行力度把控性不强的缺点,大大提升了项目主审、小组长、组员在各自任务角色中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且增强了任务的明确性。

3.提升过程管控的实时性

“智审计”通过驾驶舱可视化的形式,实时展示项目完成进度、审计成果、组织调配等关键指标。驾驶舱展示的指标具备穿透功能,通过数据关联,满足各层级的查询要求,同时可跳转至记录、底稿等功能模块。在各环节设置短信发送功能,对未及时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催办,按上级单位的最新指示进行督导。通过驾驶舱的可视化,组长、主审随时复核项目质量,提升过程管控的实时性,减少频繁开会沟通所耗用的有效审计时间。

4.强化文档编辑智能性

“智审计”将实现所有项目线上规范化实施,强化与审计知识库的联动,文档编辑智能规范。一是文档在线编辑,固化标准文档格式,实现项目作业规范化执行;二是根据问题定性智能推荐标准底稿,推送使用频次最高的法律法规,实现审计记录底稿标准化撰写,确保项目文档格式标准、文字规范、法律法规应用精准;三是文档进行自动编号、排版、归类、关联,一次录入,多维输出,显著提升档案整理效率。

5.提升审计成果分析的科学性

“智审计”通过分析多次项目的审计过程数据、审计成果质量,量化项目实施过程各审计人员的贡献度,提升绩效评价客观性;分析审计任务完成率、工作效率、问题发现率及问题对报告的贡献度等指标,结合组长、主审评价,绘制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图,科学客观评价审计人员工作绩效;建立审计人才库,做好人才储备,为后期项目开展的人员选择提供参考。

“智审计”通过统计历史审计发现问题,提升项目计划科学性。按专业、时间、地区、单位等维度开展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审计项目安排的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通过问题分类汇总,寻找问题多发点,确定审计项目重点内容及方向;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管理薄弱点,为后续审计项目安排提供指导。

6.提升审计知识库的易用性

“智审计”改进审计知识库技术,提升使用效率。法规库采用“极简制度”“相似推送”“机器学习”等技术,降低系统资源占用,提高用户使用效率。构建问题库与底稿库的联动机制,编制底稿时通过问题定性链接至问题库及对应底稿库,由系统自动推送标准工作底稿,方便底稿编写。知识库支持优秀底稿、问题定性、政策依据经审核后对问题库、底稿库、法规库的动态更新,确保知识库系统的活力。

四、结论

省级电网企业在国网公司数字化审计平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探索数字化审计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审计模型构建、丰富数字化方法手段,结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定制主流趋势。省级电网企业集思广益,多次召开审计工作需求分析会,收集审计人员在项目具体实施工作中的关键节点,结合当前国网公司审计工作要求,以“智慧审计、云端应用”为审计工作着眼点,开展数字化“智审计”的应用实施。

虽然目前来看,审计数字化进程中还存在系列问题,但是相信经过省级电网企业“智审计”项目的进一步开展,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信息化进程。“智审计”的实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举措,可以利用智能的审计系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利用便捷的方式管理审计项目和审计工作,推动数字化审计发展。另外,“智审计”为下一步审计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构建智慧电网宏图。

猜你喜欢
底稿审计工作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