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1-01-02 10:25王秋金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经营财务

王秋金

(福建省龙岩交通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0000)

财务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财务内部控制通过监督评价、控制约束等方式严格规范管理工作,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国有企业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可有效解决财务问题,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使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改进财务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一、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可掌握内部所有经营环节产生的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管理人员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快速制定解决措施,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国有企业通过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控制等手段严格管控财务工作,而且管理层在财务内部控制的支持下,可结合内部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财务资金,提升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其能够对内部经营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2.控制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较大,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无可避免的,企业只有尽可能地提前识别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1]。财务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用于控制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利用财务内控制度对财务管理进行约束之后,可进一步明确哪些财务行为不符合规范,哪些财务内容不合理,在全面分析之后判断是否会引发风险以及风险的具体类型,财务人员将分析后的数据反馈至风险管理部门,由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避免企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

通过分析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发现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有的企业还未完全转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也使得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受到较大阻碍。由于部分企业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导致所制定的制度脱离企业实际情况,无法加强内部管理,使制度流于形式。

2.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环节不严谨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先进的管理观念、技术、手段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借此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国有企业若要保证稳定发展,则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及时识别和控制经营风险。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3.缺少有效的监督评价

国有企业通过监督评价可以加强制度执行和落实,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方式。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国有企业的监督评价工作不到位,监督力度较弱且评价结果未能得到合理应用[2]。国有企业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通常分为内部和外部监督,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内部监督一般是员工之间相互监督以及自我监督完成,但是员工彼此熟悉,都给监督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内部监督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外部监督是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完成,但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低,而且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部分经营环节的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监督范围较小。评价工作是发现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评价不到位且评价结果应用不及时,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无法得到及时优化。

4.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升级的首选方式。利用信息手段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而且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也是企业进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志。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少数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层面,未能结合现代管理思想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内部分散的信息系统未能进行融合,导致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共享受阻,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国有企业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1.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最关键的是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整体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配备内部控制人员,只有专业的财务内控人员方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应该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制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严格管控约束各个经营流程,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有规可依。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结束之后,为了强化相关人员对制度的掌握理解,企业可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印成手册,下发至各个员工,要求其严于律己,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顺利落实执行。

2.加强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在优化财务内部控制时,需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注重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优化风险评估制度,从而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国有企业应在企业文化中融入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容,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其次,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并配备专业的风险管控人才,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风险点和财务内控的薄弱环节,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最后,利用内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经营数据,从而提前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类型。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数据及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3.改善财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

国有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检查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企业继续深化应用内外监督结合方式,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保证各岗位之间可进行相互监督和制衡,便于部门和员工之间进行监督,同时要求员工定期审查监督自身工作,完成内部监督工作。企业的审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注重增强监督力度,结合财务内部控制各项流程,展开监督工作,及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在完善监督工作的同时,内部控制评价也不容忽视。国有企业需要结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组建内部评价小组,并且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流程,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将评价结果编制报告,反馈给上级领导,使领导掌握现阶段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4.提高信息化程度

国有企业在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结合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构建信息化平台。首先,国有企业需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其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配备专业的软硬件设施,为建设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建设人员根据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流程,优化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保证系统中的功能可满足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要求。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从而达到巩固财务知识和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最后,结合时代发展形势,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数据库,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收集关键数据,在详细记录数据的来源后将其存储进内部数据库,在后期若是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抱有疑问或者需要使用,则可以快速在数据库中查询调取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意识,管理层人员要实时掌握现阶段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分析其具体的形成原因之后,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经营财务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