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加强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

2021-01-02 17:35王瑞英林远金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原材料环节

兰 平 王瑞英 林远金

(成都晋林工业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1930)

现阶段,制造型企业若想要在竞争程度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唯此才能够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来赢得客户的认可。单从理论层面分析,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其实是以“预防”为主导的质量管理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各方面生产要素的分析,把控提高产品质量,对此需摆正认识。

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质量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新兴质量管理理念将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划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制定出了对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比如,产品前期开发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被称为了“质量设计”,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则被称之为“质量监控”,后期通过抽样检查等方式来查验核准产品质量的过程则属于“事后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事后质量控制虽说操作起来最简单,而且也最容易发现问题,但在发现问题后却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当然,对实际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产品生产工序来说,事后质量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质量设计和质量监控阶段涉及的工作才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企业若想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在实际生产中做好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应当以监控生产过程、排除其中涉及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指导原则开展这一环节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我们都可以用“质量特性”围绕“质量设计目标值”的波动情况来描述实际产品质量。实际波动情况越小则证明产品的质量越高。假如各个质量特性值都能够达到设计目标值,那么波动则为零,此时产品的生产工艺便达到了最高质量水平。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状态下的情况,产品生产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着手分析,开展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便是在通过各生产环节的分析把控来控制其波动情况,进而将其稳定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国外很多著名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且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优化改革,这为其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这些企业还立足于实际生产实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目前这部分质量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其他企业争相学习的素材。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程序

(1)企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不断对各项操作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改革,以规范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

(2)企业需要加强生产管理。具体需要营造出良好的生产秩序,做好各个方面的生产保障供应,设置可靠性高的生产通道。对生产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绿化,对粉尘和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推进“6S”管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

(3)企业需要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

(4)企业需要安排专人开展设备的维修管理,并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编写维修计划,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

(5)企业需要做好生产原材料等物资的供应管理。把控好各类原材料的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入厂使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进度编制原材料取用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监督计划的落实与实施,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6)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审及外审体系,逐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而实现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动态、可持续管控。

三、加强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

1.将员工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意识培训落实到位

具体来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过程控制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为后续各项改革扫清障碍。在传统认识中,质量管理只是质检或是某些生产岗位上的领导需要负责的工作,基层员工并没有对这部分工作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配合质量管理改革。过程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对于各生产环节的把控,因此必须要让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工序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认识,要让其认识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会对实际产品质量产生何种影响,之后才能够加强各生产环节的管理把控分析。

在这一环节的改革中,企业要组织好基层员工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意识培训,为其搭建起学习提高的平台。之后相关负责领导以及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当发挥好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利用生产间隙做好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应当定期召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总结会议,以明确实际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找准今后的改革方向。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落实好产品废品损失个人赔付制度,以敦促基层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

2.做好原材料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所以需要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进而将整体生产过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原材料的筹备与运输等工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起点,所以过程质量管理应当由此着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生产工艺和设备再先进,若原材料质量不过关,那么同样无法保证实际产品质量,对此应摆正认识。

首先,要安排专人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要仔细核准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质并落实好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其次,在签订正式的原材料供货协议之后,则需要制定系统的材料运输计划并在材料入厂之前进行二次质量检验。最后,要安排专人对原材料的取用及实际消耗情况进行管理统计,以提高各项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3.强化事前控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能够实现稳定有序的运行。这是为了给各生产环节的过程质量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进而提高管理效果。具体来说,需要根据产品的技术难点、生产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进度计划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之后还需要安排专人监督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情况。需要包括生产控制程序、制程检验程序、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以及员工教育培训程序等内容。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各环节工作的稳步推进。

其次,要注意把控好产品生产工艺的完整性。尤其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更需要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具体需要确认好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工艺方案,之后还需要对重点生产工序进行全方位分析把控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等到产品正式量产时,还必须要安排专人对相应的参数或工艺进行二次确认,以挖掘出各环节工作中潜藏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最后,需要做好特殊订单生产前员工的岗前培训。具体来说,需要通过培训让员工了解相关产品的工艺特点、技术难点,进而帮助其找准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在试生产时,各工序的工段长需要对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以帮助基层员工把控好生产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4.把控好事中控制

对生产过程中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控,并做好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具体来说,需要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设置为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节点,进而按照由点带面的思路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把控、提高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按照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的管理思路提高产品生产工序的整体质量水准,引导基层员工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准。

5.将事后控制落实到位

首先,要做好完工产品或是半成品的质量检验,若发现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返工或销毁。要指导工人在交接班后做好首个产品的质量检验,这能够帮助其发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质量问题。

其次,要对各个环节暴露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生产、质检、设备以及技术部门都要参与到这一环节的工作中,要分别从自己业务的角度对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参照相关部门讨论出的结论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并推进相关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实施。

最后,要组织生产一线的员工对经常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整理。之后还要鼓励其根据工作经验对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方案的优化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基层员工的质量管理改革参与热情。因为生产一线的员工每天都需要跟产品和生产工艺打交道,所以他们是最熟悉产品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因此,在过程质量管理的改革中必须要发挥出生产一线员工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

四、总结

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加强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首先需要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还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以营造出全新的质量管理格局。以上为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的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原材料环节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观点
知识无穷尽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