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步骤解析

2021-01-02 17:35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薪酬工资绩效考核

吴 涛

(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737)

绩效考核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润滑剂,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也是检查企业是否健康运行的标准。就其范围而言,可以分为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员工的发展一定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亦能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使用目标管理法,或KPI指标考核法,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部门主管根据员工所负责的工作,将部门的管理目标分解并落实成为个人目标,协商确定个人目标的过程。企业战略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三者的关系自上而下紧密关联,目标管理方法用可观察、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员工业绩的标准,并作为对员工考核、考评的依据。

考评法指通过考评者的上级、同事、下级和(或)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按照工作性质和一定的规则,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并通过反馈程序,达到强化自我认知、修正个体行为,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的的考评方法。考评法作为KPI绩效考核的补充,尤其是对不可量化指标的考核,是一种有效的、不可缺失的管理方法。

一、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条件分析

构建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适合的就是合适的,构建一套合适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纵向比较,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可以应用不同成熟的方法和方案,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横向对比,主要是部分企业需要审视企业是否处于集团公司的不同位置,是否处于股东治理下,具有了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

本质上说,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实质就是职工薪酬的发放过程,建立在企业职工薪酬的基础上。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职工薪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固定薪酬,包括员工比较稳定的基本薪酬和人人有份的间接职工福利;另一部分为浮动薪酬,也就是具有变动性质的激励薪酬。从考核范围来看,薪酬主要是指职工固定部分的工资、浮动部分奖金的发放。绩效考核的权重,应当充分考虑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这二者的比例关系,使浮动部分在适度、充分激励的范围内。

根据单纯的业绩指标考核,固然有着数据基础和支撑,但在实际应用中,未免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有其有效性,也有其不适应性。在实际应用中,既要根据指标条件做出合适的调节,又要根据实际考核内容做出剔除处理。作为一种弥补措施,考评法根据人的主观测评,是对业绩考核必要的有效补充。

绩效考核是连贯的,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至始终,因此,通过客观指标的实施以及修正,辅助其他单项的考核和考评,需要在不同期间持续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步骤

第一步,构建员工目标管理体系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构建、明确员工的激励(薪酬)体系,包括了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要从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间四个维度来考虑。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两个考评项目指标的设定,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职位和工作内容设定不同的目标。

在目标管理的体系下,首先确立企业的战略目标,高层领导讨论确定主要目标和大的操作方向;然后将目标划分到职能部门和主要的管理项目,以主要的业务流程为联系纽带,将企业目标进行分解,建立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通过不断修正和反馈并逐步细分,形成一套关系紧密、相互协调的组织体系。这样在不同的层次上形成“点、线、面”指标体系,重要的目标作为点,业务流程作为线,部门目标作为面,形成了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企业就可以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对各部门的工作评价并采取相应的薪酬奖惩制度。

第二步,制定考核标准

确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尽量使用可以量化的标准,标准必须明确、具体、清楚,不能含混不清。指标不够明确,考核就没有了重心,考核的目标不够准确,就无法将目标进行细分。员工也就无法明确并集中精力去实现这些有重复或缺失的管理目标,自然无法提高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企业效益和实现战略意图;二是标准要适度。一方面可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这个标准通过能力可以达到;三是标准要有可变性。在不同的期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工作重点的变化,指标标准也要随之调整。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制定,要充分征求其他部门以及被考核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只是管理者的单方意愿。不多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会导致目标确定的参与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和积累不必要的矛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内容,可单独制定办法加强管理,权重适当,以保证这一项目的顺利完成。例如,对项目建设可以根据项目要求,单独实施;影响效益的单一的主要能源消耗指标可以单独立项考核,以促进节能措施的实施。

第三步,构建辅助考核体系

构建辅助考评体系和专项考核方法,是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不可缺少的环节。考评体系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民主评议法和量表法,即把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制作成量表,根据考核对象工作完成情况和关键KPI指标进行评分或评价,可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级,并对应相应的考核薪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考核主体的从众心理、偏见效应,或对被考评人员工作的不了解等原因,考评体系存在一定的误差或错误,需要在组织考核的过程中尽量规避。

考评法作为一种考核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KPI绩效考核的有效补充。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工作量大,调动考评人员数量多,可以在年度、半年期间实施。频繁的考评会增加考评人员的随意性和惰性,考评的结果要配合激励措施,充分体现这一操作手段的主观重视程度和激励作用。

对于权重较高,而又难以横向对比的业绩,可以制定专项考核措施。一方面,能够突出重点,促进措施更好的落实,使目标管理考核达到全面覆盖;另一方面,针对某一领域的专项考核办法,在年度延续实施期间不断地进行修正,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第四步,薪酬激励核算体系

建立激励(薪酬)核算体系,要充分考虑企业、部门、班组(个人)层次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的生产车间、关联辅助车间之间的关系,后勤及管理人员与一线职工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员工基本薪酬与激励薪酬之后,构建薪酬激励核算和发放方法。

例如,一家化工企业,职工500人,分为综合部、财务部、设备部、生产运行部,一线生产车间分为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辅助车间有电仪车间、维修车间、原料供应车间。职工薪酬(工资、绩效工资部分)总额,除去固定工资部分,即为参与激励考核的绩效奖金部分。其中工龄、加班、计件、夜班费等,划为固定工资部分,则“考核绩效工资=职工薪酬总额-固定工资”。

①根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确定的岗位工资,以岗点(或称为绩效系数工资)的形式表示,可计算:单位岗点工资=绩效工资总额/总岗点数。

例如,绩效工资总额100万元,人均岗点2500点*人数300人=总岗点数125万点,则单位岗点工资=100万元/125万点=0.8元/岗点。采用岗点工资的好处是可以提前计算绩效考核结果,具有时效性和便捷性,当确定工资总额数据以后,即可计算绩效工资数额。

②大部分企业实施千分制或百分制考核,这种以考核分数计算部门及个人考核结果的方法,根据部门考核得分和部门应得岗点数,计算获得实得岗点,可以应用在职工薪酬的发放过程中。

部门实得岗点=部门考核得分*部门应得岗点*总岗点/∑(部门得分*部门应得岗点)

③部门点值=部门绩效岗薪/应得岗点

部门绩效岗薪=平均点值*部门实得岗点

个人应发工资额=固定工资部分+个人岗点*部门点值+其他考核

在确定岗点应薪酬的同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提前确定:后勤岗位与一线岗位的岗点及岗点比例;一线岗位与辅助岗位岗点比例;中层领导干部是否参与岗点设计,以及中层领导干部考核与部门绩效的关系。在确立以上关系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完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考核体系,将考核分数转化为实际的薪酬,完成了职工薪酬的核算。

三、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合理利用

绩效考核具体实施完成后,进入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合理利用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反馈和利用往往做得不够,甚至成为矛盾的激发点和工作的“绊脚石”,很多企业脱离实际情况,建立了复杂繁琐的规章制度和考察体系,以至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化,目标完成的满意度与员工的实际薪酬关联性不强,就会出现绩效考核及考评无法顺利推进,达不到预期结果;员工缺乏了积极性,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真实意义。

管理者对员工劳动成果的付出,对其完成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有时并不只是简单的薪资鼓励,而要在营造积极向上企业氛围的基础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的荣誉感。

考核结果的合理利用是绩效考核的最后一个阶段,将大量的考核信息、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辅助完成年终评选等活动,合理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也是绩效考核工作的归宿。

猜你喜欢
薪酬工资绩效考核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