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2021-01-02 17:35夏佳兵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施工

夏佳兵

(江西建工第四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大、成本投入规模大、生产施工和回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元化的特点,使得企业在筹资、投资、运营与预期收益等方面产生差异,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1.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我国建筑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总额居高不下,导致企业信用评级普遍维持在较低水平,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高,自我造血功能还不成熟,内部管理依然较为粗放。因此,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以风险为导向,可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补齐企业发展短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优化内部控制,助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产出和成本投入方面都非常巨大,而且产品周期较长,风险贯穿始终,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以财务风险管控为根本出发点,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内控效能,才能推动企业的总体战略和运营目标的实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

(一)建筑施工合同签订存在的财务风险

我国建筑行业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市场经营方式和模式不断变化。比如,采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公开招投标、邀标、议标、竞争性谈判等;业务模式不断推陈出新,BOT(Buli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T(Build Transfer)模式即建设-移交、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等。针对业务模式的改变,施工合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由此也带来了合同签订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差异化逐步缩小,同业竞争不断加剧,为获得较大的市场,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时往往忽视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合同内容不全面、不完善,合同条款理解有歧义、不严密,“黑白合同”“阴阳合同”比比皆是,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知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合同履约存在的财务风险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多数处在一个风险集聚凸显的阶段,不仅单一方面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而且各类风险又不断聚集、相互交织。建筑企业,尤其是那些行业跨度大、经营模式多样的大型建筑企业,其施工合同、材料或设备采购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如雪花般纷至沓来。涉及财务管理的合同履约条款复杂多样,如施工合同的履约保证金形式就包含现金、银行保函等;施工合同的业主付款方式包含了现金、汇票、保理、抵房款等;采购合同和专业分包合同很多存在预付款,使得合同在履约过程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营改增”政策要求四流合一,即业务流、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相统一,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合同数量较大,因此合同涉税风险也不断加剧。

(三)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存在的财务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合同造价较高,生产施工周期较长,资金、原材料、劳务、机械设备投入较大,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成为重资产公司,从而让企业在存续发展过程中,会不时遇到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存货管理、流动性风险等各种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外部原因是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宏观环境具体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而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敏感,又受制于经济体量较大、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对市场反应缓慢,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内部原因是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识别评估和研判处置风险的能力较弱,更有甚者,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第三,根本原因是内部控制体系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存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内控体系不完善、合规管理不到位、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建筑施工合同评审制度

1.熟悉和掌握相关合同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建筑企业应不断增强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积极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要懂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人才队伍,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进行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控合同风险。

2.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要加强对投标报价的管理工作,从源头降低合同履约风险。购买招标文件后,要以招标投标部门为主,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招标文件中预算图纸、合同工期、安全、质量、进度、资金支付、结算条件、材料设备供应、交付验收及税收等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审,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风险因素,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准确把握业主意图和要求,制定相应投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3.完善施工合同评审制度。企业合同部门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只为了承接业务而签订不利的、多风险的合同,尽量避免签订“黑白合同”“阴阳合同”。针对施工合同中的合同价格、结算方式、合同工期、工程款支付、洽商单及设计、施工变更单、其他费用等主要合同条款,要强化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防止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针对合同主体双方有分歧的合同条款,要加强沟通并进行风险备案登记,以达到合同主体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与此同时,要对合同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划定风险可控等级,对不可避免的风险要制定相应的风险转移策略;对可预见、可控的风险要制定专门的风险应对措施,并严格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签订合同时尽量使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或称标准文本),国际业务合同的签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以内控提升合同履约能力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立风控办公室。以风险防控为导向,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公司内部管理,设立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提高企业风险分析和风险识别的能力,针对风险提出积极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风控部门、财务部门应合作构建财务风险指标控制和评价体系,利用企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实时动态监控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风控部门应建立定期评估和分析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形成风险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风险管理方案。

2.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及时分析合同履约的财务风险。在施工合同签订后,应积极安排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管理架构,合理安排生产进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施工合同的履约条款为依据,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安排生产施工,防控合同的履约风险。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风险识别,及时分析出合同履约时存在的财务风险点,合理安排风险应对措施,有效控制合同履约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3.建立和完善企业供应链。做好原材料、机械设备、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等各类供应商的管理和维护,增强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企业供应链。

(三)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提高企业运营效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唯有把各项财务基础工作做细做好,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才能实现风险的整体可控。一是不断完善财务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以资金收支为主线,强化资金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注重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及时清理多年未变的债权债务,加大对债权的催收力度,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打破企业筹资瓶颈,逐步提高企业信用评级,通过降低债务性融资规模,提高权益性融资规模,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三是打破职能分工壁垒,提高财务部、工程项目管理部、成本核算部、合同部、风控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协同管理水平,严控项目垫资款、预付款的使用,对于完工项目要紧跟决算办理,做到债权及时确认到位;四是提升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能力,突出工程项目成本监管,做好工程项目台账,做到存货、工程物质、机械设备等定期盘点,项目成本核算及时准确;五是积极与税务部门开展沟通,紧跟国家财税政策,在税法框架内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预防各种税务风险。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财务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