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2021-01-02 17:35王燕荣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营财务价值

王燕荣

(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实现经济绩效,财务分析围绕企业价值展开,使得业务或者各流程中心的活动与企业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并始终保持一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业务融合,通过财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应对内外风险,把握机遇。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特点及重要意义

财务分析的使用主体也即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或阅读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债权人(提供贷款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股东和潜在的投资人,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相关的行业协会等。针对不同的使用主体,其关注的重心及具体深度不同,财务分析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但核心都是围绕企业的价值。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规划企业战略,制定经营策略,指导日常经营活动,设计经营流程,评价企业经济绩效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投资者实现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也要管理企业的债务及风险,保障债权人的本金安全和利息收入。因此讨论财务分析,主要是指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服务于管理、应用于管理,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财务分析的边界就在哪里,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是相对固定的,但应用范围广泛;另外,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联系企业实际业务,依据管理需求,财务分析在格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非财务指标的计算呈现和简单判断。

财务分析通过整合各项数据资料,在了解外部行业大环境及企业业务状况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还原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绩效,分析判断未来企业价值增长空间,揭示阻碍企业经营发展过程的因素以及隐藏的风险,预测企业经营或者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及预期财务价值[1]。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企业激活管理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创造价值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财务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财务分析目前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深度和影响力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分析的内容和结果与业务契合度较弱,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较低。现实中,常常是财务分析人员从收集数据、计算分析,直至形成报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未能提供出企业管理者或者业务部门认同并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财务分析工作也就得不到业务部门或管理人员的重视,出现了财务部门提供管理建议,但业务部门认为管理建议意义不大或者难以执行的现象。

(一)财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与业务的契合度较低

单纯的财务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例如,流动比率是判断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在计算时将存货、应收账款归入流动资产,但如果是销售不畅或生产交付周期较长的存货,或应收账款的实际收回期限较长,以此来计算并判断企业短期债务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会偏离实际。再有,企业管理者一般较多关注利润指标,财务分析也主要围绕利润进行,但利润指标却存在一定缺陷,除了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导致不同的利润口径,同时在权责发生制下存在着会计调整的可能性外,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3],事实上,企业管理人员对现金流的管理多数停留在资金安全水平上,较少会关注现金流的效益管理。

财务分析指标设计要更贴近业务实质,数据来源更广泛才能避免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全面,不完整,进而影响财务分析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脱离实际业务的分析,会使财务分析成本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使得财务分析失去对业务及管理决策的意义。

(二)财务分析偏重于管理过程的末端环节,较少涉入管理或业务的前端

会计信息记录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经济绩效后的结果,财务分析的数据多数倚重对已产生的交易数据和结果,侧重于对现有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较多涉及的是绩效评价环节。且较少在业务流程的初始环节就介入,由此造成财务分析相对滞后和固化,或不能及时进行动态的分析,降低或是失去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支持力度。

三、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财务分析没有与完整的业务流程融为一体

常用的经济指标多以财务思维设计,在应用于管理或者实际业务时,具有一定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或者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业务情况。此外,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较为分散,与流程脱离,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体系。

财务分析的基础信息很大部分来源于会计信息,并由此设计了不同的财务分析指标。由于财务核算人员对于会计政策的理解不同,同时受到企业内部管理战略及理念、外部监督或审计的影响,各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信息判断会有所不同,同时会计核算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准确性、深度以及与实际业务联系的紧密度。

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规模、业务的发展阶段及产品特性,会影响财务分析的重心及视角,进而直接影响财务分析对企业经济活动价值的判断。财务分析需要的基数数据不仅包括会计信息数据,还包括业务数据,非财务数据[4]。财务分析在企业应用中聚焦于某个模块或者某个环节,较少能够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容易顾此失彼,或者出现单一环节最优,但是影响整体企业价值的结果,难以发挥流程之间的协同效应。

(二)财务分析信息化建设落后于企业业务的发展

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企业面临及产生的信息量剧增,进而要求企业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及时性也越来越高。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互相嵌入融合,企业的业务流、信息流紧密联系并保持一致,才能有效开展财务分析的工作。但就目前情况,多数企业的业务数据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系统之间未能互相开放打通,数据未能汇集流通,形成了信息孤岛,既不利于财务和业务的相互融合和紧密联系,也影响财务核算人员对经济活动判断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此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会使收集及处理数据耗费时间过长,进而使财务分析不能快速响应管理的需求。

(三)财务分析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综合能力水平较高

大数据等科技的突破性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客观上为财务分析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但是将数据转化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信息,挖掘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则需要财务分析人员不单是财务方面的专家,更要具备管理、统计、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财务分析工作。

四、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业财融合,建立科学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

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就是其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或短期或长期地影响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指标上。财务活动或隐性或显性地伴随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财务分析不是孤立静态的,要紧密联系业务。

财务分析要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则需融入企业创造价值的全部流程中,亦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整个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的全过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一条动态的价值链,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最终结果,会通过财务信息体现出来。建立科学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就要使财务分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及绩效评价的全过程,不仅要对企业已产生的经营活动的经济绩效进行分析,更要从企业业务的起始阶段参与,并贯穿于业务的整个流程中。

(二)提高财务分析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企业所需和产生的数据量剧增,客观上要求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快捷、更智能地采集、处理各类数据,进而分析发掘数据的商业价值。企业一方面是要提高各业务流程环节的智能化、信息化,另一方面是将会计信息系统融入业务流程系统,保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和紧密联系,同时扩大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范围,提高财务分析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财务分析人员要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管理理念,提高综合能力

财务分析要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分析人员要改变固有的财务思维,培养管理理念,对会计信息根据管理的需求进行调整还原,创新使用更贴近业务实质的指标。从整个价值链的全局视角进行分析。

财务分析融入企业完整的业务流程中,客观上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能够构建自己的工作网络,并深度了解企业的业务、组织、流程,具备较高的沟通合作能力、管理组织能力。财务分析不是被动获取数据后独立完成某一环节的工作,需要参与流程中各个中心、组织和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五、总结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需要随时应对新的风险和把握新的机遇,企业需要提高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业财融合,建立科学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将财务分析的工作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实现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经营财务价值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一粒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