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服装外贸行业的影响与思考

2021-01-02 17:35孙钟慧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贸订单服装

孙钟慧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Alevel,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短短几个月内,新冠疫情以惊人速度迅速蔓延至全球90%多的国家和地区,几近全球性的封城、封国,对外贸行业造成沉重打击,疫情下的服装外贸遭遇重挫,经营艰难。

一、疫情对服装外贸行业的沉重打击

服装外贸对国际市场景气指数依赖度极高。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国家中断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导致服装外贸产业严重受挫。新冠疫情下,整个服装外贸行业的经营,只能用“惨淡”两字来形容。

1.订单萎缩

随着大部分的国家封城,封国,海外物流封闭,这些政策直接导致大量的海外客户订单取消,很多的订单开始延后, 有的公司做了一半的订单,也被延迟。整个行业的订单走势都非常差。据我们调查所知,客户选择延迟交货的订单量有40%左右,交货价格比当初谈好价格下降的在10%左右,订单被取消的大概有50%。这些都给工厂和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压力。

2.履约困难

由于多国多地封国、封城,物流不畅,产品运不出去。导致纺织服装企业面临出口订单交付难题。已经在进行的单子即使完成了也没有办法运输,因为港口停工,航运被取消,货物无法及时送达客户,导致交货延迟,合同违约,企业将在无奈中支付违约金,承担违约的经济责任。

3.行情清冷

由于新冠肺炎的存在,让大量的消费者宅在家里,无法消费,大量的实体门店关闭,无法购买,经济无法流通。自疫情出现以来,我国服装市场就陷入了持续的低迷状态。内贸和外贸同时被打击,价格持续下降,行情清冷。很多成衣价格一跌再跌,也没人去抄底,这种情况在服装行业是前所未有的。

4.亏损面大

服装行业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过季即过时,就会贬值,今年疫情持续时间长,春夏订单过季,秋冬订单跟不上,使企业损失严重。产品卖不出去,但厂房租金、仓储费用、工资、利息等必须支出,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成本的上升会直接导致利润下降。我们调查的企业及其周边企业,与2019年同期相比,效益普遍下滑,维持得比较好的,大概是20%~30%的负增长,而维持得不好的,同比负增长为50%~60%。

二、疫情锤炼出服装外贸企业的韧性和应变能力

汹汹而来的疫情,既是对服装外贸企业的沉重打击,也是对企业韧性和灵活应变能力的检验和锤炼,反而有一定的改善市场的作用。这次事件也让很多企业能够更好地打理自身,提升自我,采取各种灵活的应变措施谋求自救,在较大程度上把损失降到最低。

1.有转产能力的迅速选择转产

疫情期间大部分的服装外贸工厂改为口罩加工,政府也因为疫情紧迫大力提倡生产口罩,并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减少税金或者降低电费,同时,政府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营业执照许可。于是大多数服装工厂就从0基础开始生产口罩。当然生产口罩只是临时举措,许多生产企业还同时面向大众市场生产平价衣物,以连锁店和平价超市为主客户,开辟了新的客户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失。

2.外贸快速转内销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国国情不同,对待疫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全球疫情何时结束目前还看不到端倪。在外贸市场难以指望的情况下,出口转内销,是一个勉强能够坚持下去的方法。一味地担心于事无补,倒不如利用如今的空闲时间,看能不能开发几个国内的客户,至少将这段艰难的时间度过。在国内市场需求量有限的情况下,内销能不能成功,就比谁更能放下身段,更好、更快地捕捉商机了。

3.积极拓展电子商务,组织线上销售

疫情期间,线下销售的模式基本停滞,但网上商城热度不减,反而使老百姓更依赖于网上商城,外贸服装公司可以暂时改变客户对象,转向网店里的某些自主品牌。通过给这些自主品牌生产衣服来获取利润,减缓疫情带来的危机。主流电商平台与短视频平台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带货规模快速增长。

4.加强和境外客户的沟通

即使订单取消,也要维护和客户的关系。虽然很多订单都因为疫情而延迟,但只要和客户认真沟通,很多客户也是明确表示愿意稳定订单的。甚至有些客户也有透露会增量的意思。只要公司能够及时地和海外客户沟通,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改进自己的产品,即使是疫情给国际市场带来极大的压力,也还是能够稳定一些订单。

三、疫情对服装外贸长远影响的深层思考

这次疫情对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作为专做国际贸易的服装外贸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在意外危机突然发生时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1.不能仅满足于依赖订单组织生产,要尽可能、多元化地开拓客户资源

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多方面的开花,如纯做外贸的公司在这次疫情中损害就很大,而相反,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外市场的公司,就要轻松很多,撑过疫情也相对容易。完全依赖于国外订单的外贸公司,应该是疫情中最为艰难的一类公司。为避免此类情况,应改变“有了订单就高枕无忧”的思维习惯,不单纯把宝押在一地一域的订单上,而要加速企业的多元化布局,尽可能在全球多个地区寻找客户资源,或靠近销售市场进行生产经营,以增强销售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弹性和韧性。

2.不能满足于单一产品的生产能力,要具备多产品快速转换、灵活应变的生产能力

这次疫情已经证明,具有多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更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疫情冲击下也更具生存能力。 很多服装外贸企业在短时间内生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既满足了突发的国际防疫物资的紧急需求,也给疫情下的企业生存开拓了一条新路。外贸市场受国际环境影响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情况,使正常的贸易行为受阻。多元化发展,具备生产多种产品能力的企业,就能够“西方不亮东方亮,黑了北方还有南方”。在主打产品贸易受阻时,及时转换产品,提高企业的生产线利用率,通过灵活的运营方式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3.不能满足于追随时尚潮流,要努力研发兼具时尚性和耐久性的独特优势品牌

这次新冠疫情对服装外贸的打击沉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产品生产出来运不出,卖不动,造成产品积压。过季了,只能打折处理,损失严重。而像这种意外事件,难保今后不会再发生,尤其是在单边主义、霸凌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外贸渠道的便利性和畅通性还不足以解决外贸服装企业遇到的实际困境。因此,外贸服装产品要避免过度追随时尚,尽量避免“过季即过时”的不利局面。要努力打造兼具时尚性和耐久性的个性品牌,既能合于时尚潮流,又能确保几年内不过时。要冲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封锁,就必须努力地开发极具竞争力的创新品牌。时尚的服装固然订单量更多,但在时尚的基础上,再有一些特殊的个性优势,才能有更好的竞争力。毕竟时尚服装只能打价格战,而有独特个性优势的产品就不会面临价格战的威胁。因此服装外贸企业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独特优势的个性品牌开发上来,不能只看到眼下,而要眼光长远,看到未来,提升自己的外贸发展规划。中国的服装外贸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以订单生产为主,少有自主研发,但这一次的疫情,也让我们思考自身,我们必须拥有独特优势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必须从单一的订单生产,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产品转变,这是提高服装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4.不能满足于只做线上销售,要加速打造管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数字化服装外贸平台

这次疫情,线上销售和电子商务已经引起多数服装外贸企业的重视,很多企业在线上销售中已经尝到甜头,也已经注重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如果把互联网仅仅看作是一种网上销售的渠道,那就远远不够了。未来的互联网和数字化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服装外贸作为面向全球的行业,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水平上更应走在其他行业前列。过去20年,互联网是改变社会、改变商业格局最重要的技术;如今,随着5G、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制造领域将开始具备收集、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高级能力,使制造业形成工业互联网,带动传统制造业的颠覆与重构。未来的制造业将建立在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协同平台之上,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一步科学地整合,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管理、交易等环节的应用不断深化,推动柔性生产、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因为,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都是通过大量的生产制造,再通过流通市场,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滞后于生产,导致产品生产过多,造成大量产品滞销、库存积压,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衰弱。这是因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营销、销售等,无法同步,生产制造企业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产,销售环节通过一切的办法促销打折,最终导致消费市场,无法共享,并精准匹配,浪费大量的资源、人力。如果想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和供需精准匹配,企业就要在整个经营流程中,实现数字化,把所有经营环节,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变成可以度量的数字和大数据。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数字和数据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因为有了数字和数据,就可以做战略决策,做精准营销、按需匹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数字和数据对企业目前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把整个发展战略拉长10年,也就是在10年后,如果企业无法实现数字化和数据化,就像现在,不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一样,将无法生存。

猜你喜欢
外贸订单服装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道具服装
70年外贸大事记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