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21-01-02 17:35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产业汉语

姚 盈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汉语国际推广旨在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旨在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1]。

一、我国文化产业类型及发展现状

1.我国文化产业类型

普遍认可的“文化产业”是指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产品及相关文化服务的产业及相关企业。依照该定义,可以将我国文化产业类型划分为语言培训、动漫游戏、人文旅游、影视、工艺品和新媒体这六大类。

其中,语言培训类文化产业的代表是对外汉语培训产业,诸如“元任对外汉语”“对外汉语北京”“西安汉美汉语中心”等机构主要面向外国人编写汉语教材、推广中国汉语文化;动漫游戏类产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致力于重新唤起传统文化的活力,创造经济价值,例如手游《王者荣耀》在国际版中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物孙悟空、吕布和赵云等角色;人文旅游类文化产业已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陕西为例,西安大唐不夜城位列2019抖音播放量最高的旅游景点首位;影视文化产业遍地开花,诸如《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捉妖记》等影视作品在国际上均收获较高的票房;工艺品类文化产业通常与人文旅游类文化产业紧密相连,诸如云锦、苏绣、陶瓷等均弘扬了中华文化,在海外已有一定知名度;新媒体文化产业作为最新一类文化产业,以海外版抖音“TikTok”为例,已成为海外宣传中华文化的主要平台。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具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企业数量在6万家左右波动,其中,2019年全国具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企业数量为5.8万家,较2018年减少2311家。再从我国文化产业营收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营收平稳增长,以2018年为例,全国具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达80986亿元。

我国文化产业所涉及的相关行业较多,主要集中在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行业,当前创意设计服务实现正增长。同时,文化服务业仍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我国文化产业中文化服务产业和文化制造业仍占据较高比重,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营收18598亿元,占行业总营收46.3%,仍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门;文化制造业实现营收15383亿元,占比为38.3%。此外,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我国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该区域实现营业收入30460亿元,占行业总营收的比重达到75.8%[2]。

即便取得上述成就,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此外,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低于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例如,我国现有文化产业机制并不健全,我国文化产业并没有脱离文化体制的管辖,诸多文化市场依据区域、部门和行业分类,市场的经济性原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使完整的文化产业链遭到分割。又例如,我国对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二、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联系

1.汉语国际推广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文化产品以文化为支撑,只有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其文化才有吸引力,相应的文化产品才具备市场竞争力,从这一点上来看,文化产品在国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影响力。汉语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有助于消除文化壁垒,为中国的文化产品打开世界市场铺平道路。此外,汉语国际推广能够促进中外友人之间的交流,外国人在了解基础汉语、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之后,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国文化,继而对中国文化产品产生兴趣,带动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圈立住脚跟。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汉语国际推广起促动作用

汉语国际推广中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激发、维持外国汉语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我国文化产业出品的相关文化工艺品、提供的文化服务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并维持外国人学习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动机和兴趣。

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来说,首先要具备学习汉语的动机;其次要能够对汉语相关的产品进行真实接触,借此强化对汉语的认知,使其存在于脑海中的对中华文化的初步认识能够具体形象化,再产生进一步了解并提高学习汉语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基本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还应该充满趣味性,我国文化产业出品的相关文化产品恰好可以充当这一激发外国人学习兴趣的工具。因而,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市场能够对汉语国际推广起一定的促动作用。

三、我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文化产业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将给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衍生出新的文化产业链,如“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借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初见端倪,以陕西为例,已经建设了西安曲江文化科技融合体验中心、西安动漫游戏开发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中华文化全球云推广平台和西安动漫数字博物馆等四大服务平台,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与科技相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带动陕西文化产业的转型。应对文化产业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最佳举措就是与时俱进、实时更新,精准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便及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调整,不被大数据时代所淘汰。

2.建立健全相关文化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应更加重视对相关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努力建立健全相关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文化产业创新的根源就是创意,如果创意遭到恶意剽窃不仅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引起经济纠纷,阻碍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外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相当完善,通过立法完善了相应领域的产权保护法,大数据时代和电子信息化的飞跃式发展也使得数字化盗版行为猖獗,国外针对数字化盗版的现状也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我国未来也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文化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提高文化产业及员工的产权保护意识。例如,可以借鉴国外较为完善的文化产权保护法来完善我国有关文化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设立相关监管部门,对侵犯文化企业或个人文化产权的行为予以打击。此外,还可以开展知法守法的宣传活动,向文化企业和普通群众普及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3.加大培育文化产业相关创新型人才

文化产业能够源源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迸发新的文化创意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产业具备创新型人才。因此,未来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中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培育文化产业相关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校、文化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首先,高校应该负责学生在校内的创新发展,使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具备相当程度的创新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次,文化企业在企业内部应该给予员工足够的发挥空间,加之以经济鼓励政策,形成内部竞争,努力挖掘企业内部的创新型人才,建立专门的创新人才基地,对文化创意进行孵化;最后,市场负责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继而带动国内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

4.完善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

未来国家应该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困难的情况,出台相应的国家经济政策,使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完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相关文化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保证企业发展资金充足和资金链的完整。同时,完善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实现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大型文化企业和综合性文化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能够使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文化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新时代发展。

5.立足于中华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在向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还应始终立足于中华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推广,我国目前文化产业急缺的即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对中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李子柒在国外的走红并不是偶然,其系列文化产品的热销也并非神来之笔,这主要得益于本人及其团队对“文化+新媒体”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现代化的管理和营销政策只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工具,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融入世界的先进的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文化产业汉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学汉语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