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水稻栽培农耕文化简述

2021-01-02 03:56王平
新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桓仁县桓仁流民

王平

桓仁稻作文化历史悠久,在清朝同治年间专供皇宫膳用而被御赐得名的京租稻,其在桓仁栽培历史距今已有140年以上,是東北水稻种植最早的品种。京租稻的生产过程有着独特的传统农耕魅力及文化魅力。

桓仁县是东北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桓仁第一部县志为光绪33年版《怀仁县志》,将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物产列入“物产总论”条目。“群乐堡水稻”则被收入该条目中。群乐堡,即现在的雅河朝鲜族乡。

清王朝建立后,由于桓仁曾是女真族发祥地,为保护所谓“风水”,桓仁被列入“封禁地”,不允许外部人自由迁入,后因原封禁地把控失严,与清王朝同样遭遇外族入侵长期战乱的朝鲜国,有大批“流民”进入东北逃生。与东北其它地方相比,当时桓仁尚无地方政权管控,朝鲜流民进入桓仁境内,谋生的自由度较大。朝鲜人擅长种植水稻,朝鲜流民的到来,开启了桓仁种植水稻的先河。

桓仁建县为光绪三年(玄元1877年),《怀仁县志》修定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县之始,桓仁每平方公里人口为4人,种植业列入“物产总论”条目中,其规模不应少于百亩,按当时生产力状况,桓仁水稻最早种植时间约在1875年之前。

东北的原住民,可界定为游牧民族,从事农耕人数的比例应不会多。清末“闯关东”来东北的山东等地居民,原住地种植的农作物基本是玉米、小麦、高粱等。即使种植水稻,因纬度与东北相差3~4度,其种植的水稻品种,受纬度、气候等条件限制,难于在东北正常栽培。从品种来源角度分析,朝鲜与桓仁纬度差距较小,其水稻品种引入桓仁适应性应无大碍。

东北水稻种植,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由朝鲜流民引进种植,这在东北三省已形成共识。其发展脉络为先辽宁,次吉林,再黑龙江。朝鲜族人在上两个世纪择水而居,以水稻为主业是普遍现象。即使是现在,朝鲜族县、朝鲜族乡、朝鲜族村都属于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

1949年建国时,桓仁水稻面积为33350亩,经过20年的大规模开发种植,到1970年水稻面积跃升至80000亩。桓仁多年种植水稻,积累了较多的生态种植技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桓仁水稻栽培技术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

1958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桓仁大米为国家赢得了殊荣;1985年辽宁省政府确定桓仁县为优质米生产基地,2000年桓仁县被国家列为名贵水稻生产基地,2001年就被列入国家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并通过了对桓仁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荣获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再次成为国宴贡米。2020年,在广州举办的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区大赛中,桓仁大米获金奖一枚,同时桓仁县获中国水稻优质产区奖。2020年桓仁大米入选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名单之首。

桓仁是镶嵌在辽东绿色经济区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其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品质上乘的水稻栽培品种,与时俱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品质优良的桓仁大米和光辉灿烂的水稻栽培农耕文化。

猜你喜欢
桓仁县桓仁流民
孙喻奇
东晋士族与流民研究文献综述
摘蕾和采收期对桓仁山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好山好水出好米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