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运动学理论背景下的骑行游戏

2021-01-02 18:40陶吕婷
幸福家庭 2021年15期
关键词:运动学停车场笔者

陶吕婷

精神运动学认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就是其精神运动的成长发展。精神运动学理论有利于重塑教师的健康教育观,促进幼儿心理、身体的发展。《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精神运动学理论认为人是精神运动的统一体,给予了幼儿教育重大的启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享受体育的快乐,促进幼儿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以骑行游戏为例,通过解读幼儿的运动表现,发现骑行游戏的问题,生成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骑行指导,优化骑行游戏的内容,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

精神运动学倡导通过运动促进幼儿的心理、身体发展,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发现问题,支持幼儿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支持幼儿以各种手段尝试处理问题,以此不断丰富幼儿的认知、情感,增强幼儿的社会能力。精神运动学理论强调,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辩证发展。据笔者调查,在以往的骑行游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他们创设环境、制订规则,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错失了很多生成教育的机会,这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为幼儿营造积极活泼的氛围,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与游戏需要。在设计运动游戏课程时,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增加运动的趣味性、游戏性、生动性,在遵循精神运动学理论适宜性原则的前提下,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生成丰富多彩的骑行区游戏,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与互动能力。

(一)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在精神运动学的指引下,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骑行过程,支持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测,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笔者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以如何解决停车场乱象等问题为讨论主题,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引导幼儿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培养幼儿的耐心、细心、恒心。

(二)实地考察,丰富认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虽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多亲身体验、实地考察的机会,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丰富幼儿的认知水平。

1.马路上——车来车往怎么行驶?笔者所在幼儿园旁边有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笔者为幼儿设计了一次实地观察活动。通过与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进行交流、学习各种道路标志等方式,幼儿对交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观察和实践,幼儿深入了解了马路上的交通规则。另外,笔者还将幼儿分成了多个小组,鼓励幼儿进行持续的观察,鼓励幼儿之间共享不同的发现,以此丰富大家共同的观察成果。

2.参观停车场——停车场是什么样子?在掌握交通规则的基础上,笔者带幼儿参观了园区的停车场,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自己的发现。有的幼儿发现了停车场内的车排放得整整齐齐,每个停车的位置都有划线、编码;有的幼儿发现除了地面停车场,还有立体停车场,人们可以按动按钮,汽车会升降;有的幼儿发现每一个停车场都有一些管理员等。回园后,笔者鼓励幼儿通过建构、绘画等方式呈现自己心中的停车场,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认知,增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3.邀请交通警察——交警怎么指挥交通?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类教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例如,笔者邀请了交通警察,让他们在幼儿园为幼儿介绍了交通规则,帮助幼儿近距离地了解了交警的工作内容。教师要引导幼儿明确采访的目的,帮助幼儿列出采訪的问题,引导幼儿设计相应的采访计划。例如,在交流会上,幼儿提出了“平时怎么指挥交通?”“有哪些指挥动作?”“交警站在马路上会不会害怕?”等问题,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共同协商,再次讨论

基于以上的考察经验,笔者组织幼儿再次进行了主题讨论。本次讨论主要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停车场乱的问题,二是骑行区拥堵的问题。在讨论中,幼儿分小组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幼儿认为要给不同的车辆设计不同的车牌号码;有的幼儿认为要控制骑行区的活动人数;有的幼儿认为骑行区需要安排交通警察;有的幼儿认为要在骑行区划定斑马线、虚线、实线等区域。

(四)发现新问题,提供支架

新一轮的骑行游戏开始了,幼儿又出现了堵车的现象。笔者通过展示现场照片、播放录制的视频等方式,帮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游戏的场景。有的幼儿骑得快,有的幼儿骑得慢,大家不能同时进入骑行区,否则很容易造成拥堵。于是,幼儿商量划分了慢车区、快车区两块场地,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骑车的能力进行自由的选择。在慢车区,幼儿可以开扭扭车、手摇车等,慢慢学习骑行;在快车区,幼儿可以骑三轮车和自行车等,更好地享受骑行的快乐。

在生成骑行区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努力吸收了幼儿的想法,有意识地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支持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交流等不同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引导幼儿与团队合作、共同协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支持幼儿的各种决定和想法,了解幼儿的实际生活,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为幼儿安排合适的骑行游戏内容,帮助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和设计相应的游戏规则。

精神运动学指出,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幼儿精神运动的发展,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感觉,为幼儿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为幼儿提供发现、尝试、勘察和动手的实践机会。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将固定的课堂时间与机动的游戏时间相结合,弹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骑行游戏,为幼儿提供扭扭车、两轮车、三轮车等多种体育器械,为幼儿创造自由的活动空间,通过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帮助幼儿收获游戏的愉悦。

教师要丰富骑行游戏的内容,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骑行游戏的有效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自己做决定,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废旧物,例如轮胎、木块、奶粉罐子、瓶子等,启发幼儿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搭建或制作骑行障碍物,生发不同的游戏情境,为骑行游戏设置不同的难度。有的幼儿把玩具藏在轮胎中,当每次骑行到达终点时,他们就能得到玩具奖励;有的幼儿带来了南瓜,按接力赛的方式运送南瓜快递。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丰富骑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骑行游戏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还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在骑行游戏中,幼儿分别扮演交通警察、停车场管理员、快递服务员,他们还成立了挖宝藏探险队,自主生发了一系列新的游戏活动。教师要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基于精神运动学的理论,凸显幼儿的个性和兼顾游戏的整体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材料,鼓励幼儿之间进行互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丰富幼儿的认知内容,帮助幼儿形成自我意识。

总而言之,精神运动学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完善教师的幼儿教育观,并将幼儿教育的关注点转移到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中。在骑行游戏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表现,深入解读幼儿的情绪、行为,以精神运动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健康教育理念为游戏依据,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体能发展需要,利用各类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骑行活动项目,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玉山幼儿园)

猜你喜欢
运动学停车场笔者
老师,别走……
基于MATLAB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分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H法的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LBI解模糊算法
“8·12”后,何以为家
双足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