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新解

2021-01-03 04:22邵燕丽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灌输受教育者精准

邵燕丽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二字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找准存在的困难、短板和薄弱环节,不流于现象表面,紧扣关键内容,精准聚力发力。”[1]616这种精准思维是社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准”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补充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践行“精准灌输”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找准问题,精准灌输,最终达到知行合一。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总目标要求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体现了人的发展需要与时代变化需求,采用精准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提高人的发展,契合国家培养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文献综述

灌输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一直以来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灌输法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学界力图说明灌输法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创新,以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本文基于对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形式、灌输对象研究的文献总结,作出以下文献综述:

(一)灌输方法的新变化

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这也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的重要契机。有学者认为,网络时代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人工信息技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社会思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61-64。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时代既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这既细化了灌输载体、丰富了灌输模式,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平台获取大量最新的信息资源。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与人之间无地域性的交流有利于开阔和丰富人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但是,网络传播也使恶意散播谣言、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渗透西方文化等行为,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充斥在人们周围,让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学生深受其影响[3]100-102。因此,大数据时代正确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帮助学生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有效工具。

(二)灌输对象的新需求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正确识别灌输对象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者不仅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因为每个人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都存在差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原则[4]94-99。有学者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当前教育主体应该关注教育对象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供给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只有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够成为教育对象成长成才的引路人[5]51-54。还有,很多学者都提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正确地识别灌输对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利用大数据平台追踪和识别灌输对象需求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这对深入研究精准灌输、增强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灌输发展的新趋势

已有的学术研究普遍认为单向强制性的灌输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学者以高校“两课”教学为例,指出“灌输”在内容上需要更加丰富,既要坚持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吸收时代新内容,要实现“灌输”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时代性、生活性[6]63-64。还有学者认为,思政教育课不应从教材的结论出发,而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不是为了灌输而灌输,而要增强灌输的目的性,让灌输的内容入脑入心,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74-78。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内容是思政课的精髓,灌输内容还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把理论问题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夯实灌输的现实基础,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吸引力[8]47-50。思政教育内容来源于实践,最终回归于指导实践的价值指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实践活动。不难看出,学界越来越偏向于研究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由此可见,当前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但是对实行精准灌输、如何正确进行精准识别灌输对象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如何正确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结合时代特色创新发展灌输法是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现状及新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灌输法界定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9]120。然而,教育者往往片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的方式、对象以及具体形式,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的需求之间出现偏差。

(一)具体指向不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的群体具有多样化、活跃化等特点。受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年龄层次的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需求具有差异性。当前,思政教育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没有契合学生个性化特征,贴近学生个性化需求,这种“一刀切”式的教育,使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对症下药”更是无从谈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青年的,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是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矛盾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同受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在灌输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既要重视全局,又不能忽视细微之处,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宏观把控和关注细微之处的有机统一。千篇一律的思政教育课程安排并不能精准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无所指向的灌输法更是使思政教育事倍功半,降低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导致灌输效果不佳,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二)灌输方式单一

科学的理论并不会在受教育者心里自发生成,需要外部灌输的浸润。但是,部分教育者对灌输法的片面理解导致了“填鸭式”灌输,顾名思义即强制性的单向灌输,就是受教育者将已有的理论照搬照抄式地灌输给受教育者,这样的方式往往拘泥于形式忽视了效果。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一些教育者片面地理解灌输,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度的活动。其灌输方式和方法大多千篇一律,过程枯燥,难以让思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教师单纯把教材上的理论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育方式、课堂效果以及课堂效率,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填鸭式”灌输不讲究灌输与疏通、引导三管齐下,这样单纯的灌输不仅难以产生好的效果,还会大大降低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列宁曾这样说过“不要光用书本子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参加日常的斗争。”[10]同此,“灌输”不能空谈理论,还要联系实际,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灌输环境单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外部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影响,而且各环境要素之间应该良性互动才能增加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当前,新媒体成为大众传媒环境的时代特色,智能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网络平台良莠不齐的信息导致了一些新的道德问题,对辨别能力不强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家长忙于工作或不重视使家庭与大众传媒之间无法有效良性互动,同时,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接触的信息丰富多样,容易形成多元价值观,加之他们敢于探索,思维活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的诉求,因此,传统的将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交给学校这种单一环境的做法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大众传媒以及家庭等因素单一发挥作用的思政教育灌输,无法充分发挥各环境要素“1+1>2”的作用,因而无法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渗透性,学校教育的引导性、全面性以及大众传媒的便利性、丰富性应该统一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创新要求

思想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它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对标社会认识进行精准灌输,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并提供不懈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以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民大众的道德需求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尤为突出的两大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改革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思政教育灌输法需要创新发展才能达到有效灌输的目的。

总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机械式”灌输、单向式强迫灌输等问题,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有效性不强。新时代以来,特别是面对第二个“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灌输法作为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的直接来源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三、新时代灌输法新解——精准灌输的实现路径

基于以上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现状及新需求的分析,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的方式作了新的理解——精准灌输。精准灌输主要特色是“精、准、细”,是“在精准思维的指导下,借助大数据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和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16,是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失调问题,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方式。

(一)精准辨别灌输对象,明确具体指向

精准识别灌输对象是实现精准灌输的基础和前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是“普遍灌输”,适用于大部分学生,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许多新特点,抑郁、自杀等时有发生,亟待灌输者针对这一类对象进行专门地灌输和引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防止造成更多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新时代的“精准灌输”,需要践行唯物辩证法,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在强调整体性、全面性的同时,注重灌输对象的特殊性,兼顾全体灌输与重点灌输,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12]199这就是说,新时代要在加强全体灌输的同时,注重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引导,这也就要求灌输者要研究灌输对象的特点,找寻受教育者间的共性与个性,在进行普遍性灌输教育的过程中,精准辨别受教育者的特点,实行更加有效的精准灌输。

(二)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制定个性化灌输

新时代大数据平台是精准灌输实施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精准灌输是对传统灌输方法的继承和创新,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与转型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对网络使用者浏览足迹追踪,经过数据筛选和分析,了解学生群体的关注点,从而分析当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精准设计灌输内容,以“对症下药”的手段实现“药到病除”的效果。基于此,开展精准灌输,以灌输客体为中心,以实现精准化灌输为目的,使大数据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精准灌输的各个阶段。要以数据平台的构建为依托,加强数据的精细化处理,增强灌输主客体的交互,实现双向式的思想政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增强灌输客体学习的积极性,破除“填鸭式”学习的陋习。同时,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课堂、微博等网络灌输媒介,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阻止各种错误思潮误导学生的认知。

(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精准灌输的有力支撑。教学是师生相长的过程,任何一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丧失,都会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目前存在教师照本宣科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毋容置疑,这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就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育观念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要转变自己仅仅是思政课被灌输者的观念。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对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一要借助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促使学生融入课程,争做课堂参与者;二要积极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如在课件中穿插视频、图片等,以便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目光,降低课堂枯燥性;三要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教学素材,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用身边的故事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紧贴学生实际生活并富有时代性。

(四)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提升整体教育效能

形成教育合力是高效实行精准灌输的有力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总体上来看,应该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维度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学校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实现精准灌输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构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重视。对于家庭来说,支持学校工作的同时,应该与学校保持目标、方向一致,共同致力于对学生实行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是提高“入脑入心”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源于课本,实践于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新时代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当然,网络平台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社会的最大媒介,正确发挥其作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精准灌输有效性的必要手段。集社会各要素之力,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对时代发展的回应。“精准灌输”是对思政教育灌输法的新的解读。首先要精准识别灌输对象,才能精准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有效性,在对灌输对象长期灌输的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要完善“精准灌输”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为实现“精准灌输”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新时代精准灌输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精准灌输”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价值、实践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一)实现精准性和公平性相统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与公平性相统一是新时代精准灌输的时代价值。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价值追求、成长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会形成多元价值观,这就需要教育者精准定位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利用个性化精准灌输,提供满足不同灌输客体的差异化灌输内容,确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思政教育精准灌输法依托大数据信息平台,精准收集受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注重从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入手,为受教育者提供共性与个性兼具的教学服务,确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灵活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此外,思政教育精准灌输法大力贯彻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学习资源共享信息库,保证受教育者的公平教育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平性。因此,精准灌输凭借其“精、准、细”的独特优势,从精准性和公平性两方面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精准灌输的实践价值。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头脑。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积极主动引导教育对象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性,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不能入脑入心,就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教”与“学”,“灌”与“引”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教育学生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手段。

(三)实现价值性与真理性相统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与真理性相统一是新时代精准灌输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向受教育者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途径。“精准灌输”方式在整体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的同时,基于受教育者的特殊性精准制定灌输内容,优化灌输方式,提高灌输实效性,整体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所在。公民的综合素质是评判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使之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公民在社会实践中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与真理性统一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立德树人新目标、新时代对高校学生道德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和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做出完善与创新。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解集中体现在精准灌输,其有效利用网络时代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赋予了灌输法在方法论和价值体系中新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对象学习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灌输受教育者精准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