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制造企业门禁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2021-01-03 04:54张海清
企业文化 2021年27期
关键词:门禁系统安全性设置

文|张海清

门禁这一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会碰到,但是大多说的门禁系统都比较传统,其安全性能和针对性都不是很高,尤其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制造企业的人流量比较大,加上一些制造材料比较珍贵,不仅存在外来盗窃的情况,还会出现内部盗窃等问题,这对于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因此,如何针对当前优势明显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设计一整套高效全面的门禁系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尤为关键。

一、门禁的简单分析

(一)门禁的概念分析

门禁主要是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在生产和生活中门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不仅涉及电子、机械、光学等传统学科,还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新兴信息类学科。作为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

(二)门禁的发展历程

(1)传统机械装置。门禁系统的发展历程极其复杂,最为原始的门禁系统其实就是从传统的门锁演化而来,主要以机械门锁为主,主要通过利用机械装置来达到保护的作用,但是机械装置的缺陷比较明显,不论设计得多么复杂、材料多坚固,总有办法破解,并且由于这种门禁的打开方式比较单一,很容易出现钥匙丢失的情况,十分不方便。

(2)电子门禁。电子门禁,其实就是针对传统机械装置的缺陷进行改良,结合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主要表现为电子磁卡锁和电子密码锁,通过对出入口管理程序的加强,以及对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门禁系统开始进入到电子时代。随着使用的普及和深入,也有一定的问题凸显出来,主要是电子设备信息容易被复制,加上故障率比较高,也渐渐地被人们所抛弃,开始研发更为先进的门禁系统。

(3)信息化门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方式,门禁系统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进行优化发展,基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感应卡式门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的高效存储功能,开始演变为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为主的门禁系统,由于其高水平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广受大众欢迎,但是一般造价都比较高。

(三)门禁分类分析

当前,在对门禁系统进行分类时,主要从两种方式进行区分,首先是按照进出识别方式进行识别,这种包括密码识别、卡片识别、生物识别等,每一种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其中密码和卡片识别两种方式的安全性比较低,很容易出现泄露的情况,而生物识别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整个系统一般都是安装在室外,很容易被人从室外进行破坏;其次是按照通讯方式进行区分,主要有脱机型、RS485 网络型、TCP/IP 网络型等,主要是网络通信的方式不同。

二、制造企业门禁信息化管理探讨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门禁主体系统

门禁系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极为关键的,这不仅是保障制造材料安全的重要手段,还是确保制造企业制造技术保密的关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制造企业的门禁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安全性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缺陷,不仅很难防止外人的进入,还会存在内部人员偷盗的情况。而信息化技术存在一定的规范性,其信息储存技术可以实现多种信息的收集,为后续门禁系统的运行提供参考,并且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门禁系统的无接触运行,这也是当前普遍认为安全性极高的一种门禁方式。因此,在对制造企业门禁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时,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门禁主体系统,通过整体构架的建设,进而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的门禁安全性。

比如,在实际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制造企业的特殊性,通过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构建一个全面完善的门禁主体系统,进而有效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升制造企业的门禁安全性。在进行构建时,最为关键的就是信息化控制中枢,这一环节的建设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设置整体性的控制中枢,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串联。并且在控制中枢之中,可以利用控制器对制造企业的整个门禁系统进行构建,在设置控制器时,除了网络信号控制手段以外,还需要设置应急控制手段,通过设置应急线路的方式,在局域网络链接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利用传统的线路连接的应急电路,当网络连接出现错误时,通过利用线路连接,也可以保障门禁系统运行正常,避免影响到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是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置不同的控制板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办公区域,这一区域的门禁系统可以适当性的简单,但是要保证其安全性;二是制造材料仓库区域,这一区域的门禁系统,需要制定重量感应装置,避免出现盗窃制造材料的情况;三是制造车间区域,这一区域的门禁系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置,主要是识别方式,需要加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指纹识别、声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从而实现对固定人群的门禁控制,有效避免有外人混入、出现制造技术丢失的情况,实现提升制造企业门禁系统安全性。

(二)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

在对制造企业的门禁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时,仅仅创建信息化的门禁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设置和完善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建设,进而为信息化门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确保其运行的合理稳定。而门禁系统的管理制度建设是极为复杂的,这不仅涉及每一环节的识别方式,还涉及不同的门禁权限和相关职责分工,因此,在实际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细化和完善,从而有效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进而提升制造企业的安全性和信息化水平,为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和前提。

比如,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信息化门禁系统的主体建设,通过针对性的制度细化和挖掘,从而为信息化门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促进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门禁权限的明确,在明确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人员、技术部主管、电力系统主管、生产部主管、综合部主管几个阶段,其中技术部主管具有最高权限,可以对门禁系统进行全面控制,而系统管理人员主要是根据门禁系统管理规则,负责具体执行,而生产部主管和综合部主管具有自身区域内的门禁最高权限,此外,是使用人员,这些人员的门禁权限都是最低一级的,根据其工作职责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门禁权限,如办公人员的权限只适用于办公区域,并不支持进入到生产区域,通过这样的制度管理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门禁的安全性。

(三)针对性区域门禁建设

在对制造企业门禁信息化管理进行探究时,除了总体控制各个环节的模式以外,还可以参考物联网模式,通过设计一种区域内整体门禁识别控制模式,从而在进一步提升制造企业门禁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为制造企业的工作提供方便。

比如,在实际进行探讨时,可以针对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整个制造企业厂区为一个整体,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中的局域网为连接手段,基于物联网模式,设计一种整体覆盖的门禁系统。首先是对整个厂区内人员的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声音、指纹、体重、外貌等整理收集到控制中枢的数据库之中,然后利用第二点的制度权限管理为依据,对每个人的权限等级进行不同的细化。其次是门禁装置方面的设置,这一环节可以设置多种识别方式,根据之前收集的信息,结合密码识别和卡片识别等多种混合方式认证,当然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还是以生物识别技术为主,基于收集到信息,当人员走到门禁装置时,事先对人员的外貌进行识别,当识别时直接通过,而无法识别时,就需要对声音、指纹、体重等进行验证,而当上述识别无法运行时,再利用密码和卡片识别进行进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制造企业门禁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企业的日常运行提供方便。

在对制造企业的门禁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时,不仅需要对门禁与信息化进行清楚的了解,还需要针对制造企业的特殊性,针对性的有效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制造企业门禁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化水平,为制造企业后续的有序发展提供稳定基础。

猜你喜欢
门禁系统安全性设置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基于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RFID门禁系统设计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基于AI智慧人脸门禁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门禁系统研究设计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